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特产互换”成风 内蒙古网友一出手就是一只羊

最近一段时间,一股“特产互换”之风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兴起,指的是陌生网友的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前几天,一位北京网友晒出内蒙古网友寄出的特产:“家人们,真的有被内蒙古网友的热情吓到,与内蒙古网友互换特产收到一整只羊,我现在的震惊程度无以复加,然后开始担心我家冰箱的负荷程度。”《北方新报》官方抖音账号也发布了相关视频,视频播放量突破89万,点赞6241人次。不少网友在评论区留言点赞,网友@蓝色天空:太豪横了;网友@任小冉:最贵的不是羊,不是冷链,是内蒙古人的热情;网友@是晓棠棠呀:我们这边婚娶都是一只羊,这个内蒙古人是个讲究人……还有不少网友评论区晒出坐标地址,希望互换特产。

张纪洲正在打包一整只羊给网友回礼

9月15日,记者联系到远在呼伦贝尔的“互换特产”发起人张纪洲,因为经常一出手就是一只羊,被网友们称为“互换特产天花板”。张纪洲告诉记者,他在呼伦贝尔从事牛羊肉屠宰生意,一到过节就会把呼伦贝尔的肉类产品、奶制品发送到全国各地的客户手里,对方吃了觉得味道好,也会给他邮寄家乡的特产让他品尝。一来二去就形成了这样的合作关系。“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把交换特产的视频剪辑后发布到网上,没想到一下子火了,全国各地的网友私信我要和我交换特产,用羊交换过北京网友的豆汁儿、山西网友的汾酒、江苏网友的东坡肉,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福建的网友,直接给我邮寄了一条金项链,价值不菲,我给对方邮寄了两只羊,还有其他肉类和奶食品。”张纪洲说,这样的特产互换就相当于拆盲盒,完全是凭着信任,偶尔也会踩坑,收到很多“黑暗料理”,但比起直接购买,他更享受这种未知的惊喜。草原全媒·内蒙古新闻网记者 张巧珍

[责任编辑:孙丽荣]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