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小记者团走进东乌素图

7月13日,北方新报小记者团走进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谦和果园,体验传统“打杏”,倾听乌素图杏文化传承百年的历史故事。

我们是北方新报小记者

北方新报官方抖音、快手同步直播

当日,小记者们在园主张宏奎的带领下,在杏林间穿梭,观看相关文化历史展板,了解乌素图百年的大杏文化。“我们的祖先最早都是康熙年间走西口而来,带来了家乡(山西)最好的杏种,在乌素图这方特殊的水土上扎了根,长成漫山遍野的杏林。这些老杏树跟现在的改良品种不同,每棵杏树结出的杏口味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一棵树一个味。”张宏奎向小记者们生动讲解了乌素图大杏的来历,以及乌素图周边村民们口口相传的“五泉”动人故事,还带着小记者们参观了园内80多年树龄、寄托人们美好愿望的老杏树,小记者们听得津津有味,埋头在小本上飞笔记录。

讲解杏树品种

小记者认真做好采访笔记

随后,张宏奎带着小记者们来到园内老杏树下,拿出一方名为“杏包”的白布铺在地上,孩子们抓着各个角将布兜起,张宏奎拿出一根长木棍,击打着硕果累累的枝干,黄红相间的大杏雨点般降落,在布面上发出密集的“咚咚”声,引发小记者们的如雷欢呼。随后,孩子们争先恐后进行“打杏”体验,脸上洋溢着新奇感和灿烂笑容。

体验古法摘杏

看看我们摘的杏

谈起乌素图的大杏,张宏奎娓娓道来,为小记者们描绘了一幅百年间农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勤劳勇敢增产增收的动人画卷。

“以前的品种没有经过矮化培育,树长得高茂,击打树枝是以前最省力的摘杏方式,成熟的软杏掉落在‘杏包’上,完好无损,”张宏奎告诉小记者们。乌素图周边耕地较少,村民以种杏为生,以前的村民收集到大杏后,会用扁担挑着两个篮子,前往老绥远(今呼和浩特市区)卖钱或者到武川县换粮食,来回几十公里几乎全靠脚力,靠夏季的大杏换来全家一年的口粮。而如今采摘观光农业日益发达,村民们不需要进城卖杏,守在家门口就有大量城里人前来体验采摘,杏的品种也从传统老杏发展为各大名优品种,有酸甜的兰州大杏,脆甜的荷兰香蜜杏,香甜的马奶子杏以及别名为“一串红”的“姹紫嫣红”品种,每到夏季都供不应求。

讲述杏园历史

谦和果园是乌素图林果蔬菜农业专业合作社成员单位,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攸攸板镇东乌素图村中部,占地15亩。园内种有杏、李、苹果、西梅、梨、桃、枣等多个果类品种和牡丹、芍药、百合、金莲花等花卉品种。春赏杏花、果花、牡丹、芍药,夏采特色水果,秋赏果园红叶,冬观山村雪景。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牛天甲 记者 郝儒冰 实习生 陈朝阳 张 宇

[责任编辑:孙丽荣]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