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我们一起将“低碳”进行到底

记者 韩建慧

春阳和煦,万物复苏,又是一年大地播绿的好时节。

明天是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植树造林,是保护生态的最佳方式,但“植树节”除了号召我们爱林、护林、造林外,更多了一层示范效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绿色生活不但要眼前见绿,还要心中有绿,尤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成为高频词的今天,植树节的意义更不仅仅是种一棵树那么简单,而是要培养我们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理念。

低碳时代,你我的生活将产生哪些变化?咱老百姓又能为低碳做些什么?记者也进行了一番调查。

瞧一瞧:“绿色福利”越来越多

阳春三月春和景明,不少市民也趁着春光野外踏青。

全职妈妈张素霞已经连续好几天带着孩子到公园和湖边去“寻春”了。“第一天,孩子观察到树上新生的嫩芽,兴致勃勃地看了一个下午。第二天又发现运动公园的桃树长出了小小的花苞,今天看到湖面上的水鸟明显变多了。”她说。

出门见绿、踏青寻春,成为市民户外迎春主要活动,随着我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市民们可以享受的绿色福利也越来越多。

今年72岁的高迎春还记得50多年前她刚到乌海的那个春天,“那会儿哪有这么多树啊,一到春天就是沙尘暴,刮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别说出门去踏青,躲在家里还嫌空气中一股子土腥味呢。”她说。

这样的印象其实也留在了许多乌海人的心里。我市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仅有16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以上,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曾几何时,出门望绿、推门见绿,是人们最深的渴望和追求。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一代又一代的乌海人数十年如一日,向茫茫沙海宣战。

战胜沙漠的做法之一,就是植树造林。对于我市来说,植树节可不仅仅只是3月,而是从春季天气转暖后,一个持续的、长期的过程。许多市民都曾有过义务植树的经历,受访者张素霞至今还在照顾着小区里的两棵桧柏,那是一次单位组织到东山参与义务植树后剩下的两棵树苗,“我把它们带回小区,种在车库旁边的绿化带里,四年过去了,已经长得非常茁壮。”她说。

“绿色福利”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具有品质。受访者高敏感慨地告诉记者,以前街路上常见的是杨柳、刺槐,现在常见的是法桐、桧柏。从前有一片小树林已觉得非常美好,如今园林绿地建设得越来越美。“比如世纪大道、东山生态公园、黄河风情园等地,园林小品都非常美,品位特别高。”她说。

“一年四季都是景。”受访者杨文斌说,“春天到运动公园看桃花,夏天到龙游湾看荷花,秋天到乌海湖看芦苇,冬天就算万物凋谢,也有彩色林木做的街景。搁在几十年前我可想不到,沙漠环绕的小城居然能有四季常在的景色。”

如今,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9.5平方米,我市也因此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绿色福利”在不断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猜一猜:除了植树,还有哪些方式可以“添绿”

令人心情舒畅的“绿色福利”多了,人们也开始重新定义“植树节”的意义。

在许多受访者看来,“植树节”在乌海人心目中,应该不仅仅是个“节”,它更是呼吁人们爱绿护绿,主动拥抱低碳生活的一个示范。

爱绿护绿与低碳生活有什么直接关系?事实上,国际公认,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一种碳汇途径。其原理就在于森林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进去二氧化碳,呼出来氧气,把二氧化碳变成有机物储存在树木中。

有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义务植树相当重要,也是老百姓助力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

那么,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植树,还有啥方式可以“添绿”呢?许多受访者也提供了很多办法。

受访者罗菱说,除了参与户外植树活动,养一些绿色植物,也算是简单的“添绿”的方式。“义务植树不能经常去,但养一些绿植却能经常做。我经常购买一些植物种子让孩子到小区的绿地里种,以前小区的绿化带常常被图方便的居民踩出小路来,自从我们种了花草之后,孩子们就成了环保卫士,天天监督大家不能随便踩踏绿化带。大人们也愿意保护孩子们的童心,久而久之,小朋友们的花圃越来越茂盛。我觉得这就对孩子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可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00后郭韬宇说,“添绿”甚至可以从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开始。“数据表明,我国每年要消耗450亿双一次性筷子,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少用一双一次性筷子,就会少减少一点绿色,那不是也算给地球添绿了嘛!”他说。

郭韬宇还是“蚂蚁森林”的忠实用户。他说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身边的许多朋友也都在“云种树”。“参与的方式也再简单不过,每天走走路,用支付宝支付,或者线上购买火车票等都可以积攒能量,这些能量可以用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可以买走用户在蚂蚁森林里种植的虚拟树,而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实体的树,参与合种的网友也能获得合种证书。”他说。

“年轻人们都喜欢玩这个。”郭韬宇说,“17900克的能量,可以在酒泉种植一棵梭梭树;花费96000克能量,可在邯郸种植一棵侧柏,我们种过爱情树、亲情树、友情树、班级树,其实就是几个人一起攒能量种虚拟树。但一想到,世界上某片沙漠,真的有我们种下的这棵树,我就觉得非常高兴,觉得自己也为低碳生活做了贡献。”他说。

这种网络添绿方式,果然能吸引年轻人们的喜爱。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公布的数据显示:蚂蚁森林从2016年上线5年来,已累计带动超过6.13亿人次参与低碳生活,产生“绿色能量”2000多万吨。目前已有超过2500万在校大学生在蚂蚁森林里种树,全国28个省的300多所高校拥有自己的高校公益林;此外,钉钉上还活跃着近400万个“合种群”。天南地北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合作在库布齐沙漠或者三江源头种下一棵树,也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事。

想一想:“低碳时代”咱们还能做点啥

所谓“低碳”,顾名思义,就是指降低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改变能源结构,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当前,“碳中和”“碳达峰”正成为高频热词。“双碳”目标的实施,最终目的是给广大人民群众营造更加绿色、健康的生存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因此,健康好日子,咱们得计算着过。如何才能助力“低碳时代”,不少受访者也有话说。

80后受访者陈涛说,他现在仍然会坚持每月有10天时间步行上班。“开车上班很方便,但步行上班有助于环保。我参加了某导航软件举办的一项活动,大概就是用步行积累碳能量,虽然积分也不能兑换什么东西,但我却觉得挺有意义的。我看过一份资料,说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包括颗粒物、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等,颗粒物包括PM10和PM2.5,机动车排放会增加这些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加剧空气污染。”他说。

其实,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行车是国人主要的出行工具,大街小巷清脆的自行车铃声曾伴随了一代人的成长。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昔日浩浩荡荡的自行车大军逐渐被滚滚的汽车长龙所替代。众所周知,交通运输业是能源消耗的大户,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占到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长路骑车,短路步行,这样的“绿色出行”更为低碳环保,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倘若实在需要,也可以乘坐公交车,我市的公交车基本都是新能源车,对于环保的效果也更好。

此外,少用塑料袋,也是一种助力“低碳生活”的方式。曾几何时,塑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大发现,有了“塑料”产品之后,人类的生活便捷了许多,但塑料的难降解,也成为自然环境的一大困扰。

生活中,如何才能“减塑”?受访者齐婷说,自备一个无纺布环保袋即可。齐婷已经坚持许久了,因为在她看来,生活中的塑料垃圾真是无处不在。“外卖打包盒、塑料瓶、塑料袋都是塑料制品,自备环保袋,选用商家的纸餐盒、纸吸管等都能贡献一份力量。”她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细微处都能培养我们的环保理念,传播绿色文化。”受访者孟雨彤说,“比如随手关灯、节约用纸、垃圾分类、不用塑料袋等等,都是传播绿色理念的方式。”

市民张美娜教育孩子从小要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就是为了节能减排。“每年3月末都有地球一小时全球性节能活动,除了号召大家节约用电,还能减低碳排放。”她说。

其实,低碳时代,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在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再次将绿色环保、低碳生活的理念重温,毕竟,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