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正文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核心提示】

●我们要从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宽广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学校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统领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走在前、做表率

●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民族工作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重大问题,是党的民族工作实践的最新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做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民族高等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校立德树人、办学治校全过程,引导各民族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深刻理解“四个必然要求”,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然要求,是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从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宽广视角来认识和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历史必然性。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华民族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特别是近代以来,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各族人民血流在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更为完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精神力量更为主动,各族儿女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强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不断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就能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让各族儿女共同创造、共同享有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针对性。从国际形势看,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不断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前所未有,民族分布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更加复杂。实践表明,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开创民族工作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端重要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需要各族人民携手奋斗。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自觉认同,夯实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思想基础,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民族院校作为民族工作的重要阵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光荣的政治使命。学校要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之“纲”,统领和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努力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走在前、做表率。

坚持党的领导,把好育人方向。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既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最本质特征,也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障。民族院校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的初心使命,把牢办学治校的正确政治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普遍规律,扎根祖国边疆,建设适合中国国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院校,培养具有民族团结基因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入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在学校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思想和组织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做好风险隐患排查,着力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把学校建设成为反分裂、反渗透的坚强阵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树牢“四个意识”的试金石,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标尺,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长效机制。

加强统筹谋划,担起办学使命。“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我们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正确把握“四个关系”的基础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改进不适应新时代民族工作需要的、不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认识、工作方式、实践导向、评价标准。教育因责而生、尽责而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服务国家及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引导全体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仅是民族院校重大的政治责任,也是民族院校办学实践的核心主题。在中华民族走向强起来的今天,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院校要坚持民族工作创新发展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统筹谋划工作,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总体规划,使学校的党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向此聚焦,切实将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各方面全过程,用实际行动践行办学使命和育人责任。

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牢思想根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要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民族院校肩负着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双重使命,要更加注重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立足自身多民族多元文化特色,主动开拓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方式,向思想引领发力,向行动实践发力,向理论研究发力,让“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潜移默化地融入各民族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打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根基。在工作中,要认真总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典型经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突出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人才培养,使常态化的创建工作成为学校民族工作的重要品牌,成为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实践的重要载体,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青年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民族院校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体现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中,贯穿到学校的教学、科研、育人、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努力构建全方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各民族师生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拥护者、忠实践行者、有力宣传者,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着力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民族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铸牢各民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主渠道,要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切实提高各民族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认知能力的公共基础课程,传承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院校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创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校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要求,全面推动各类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进一步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好融入社会,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助力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完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院校的初心使命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责任担当。坚持“三全育人”“五育并举”,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有机结合,持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院校要发挥智库作用,服务立德树人,要为各民族学生营造共居环境、共学平台、共事机会、共乐氛围,促进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环境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要通过“四史”学习教育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格日乐图,系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孟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