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报调查 > 正文

我们的故事:一份家政兴农的报告

母婴护理、养老照护、居家保姆、高端保洁……如今,越来越多家庭用上了家政服务,蓬勃的市场需求推动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也推动着家政成为劳动者尤其是农村劳动者就业的好途径、致富的好帮手。日前,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了《家政兴农行动计划(2021-2025年)》,这对家政业和农牧民来说,意义重大。连日来,记者分别走访了呼和浩特市4位进城务工的农牧民,来听听他们在家政行业中的奋斗故事。


端木苗青从事高技术家政作业

端木苗青:从低端保洁到高级技工

端木苗青,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26岁便干起了家政,起初他是一名拿着抹布、扫把挨家挨户打扫卫生的普通家政员。在家政行业摸排滚打18年后,如今他已经成长为家政行业的高级技工,从事高空作业、家电清洗、油烟管道清洗等高技术作业。

“刚开始,我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干家政的,一个月的收入只有三四百元,算是最底层的收入。而现在,我的月收入基本上都在一两万元。”10月22日,端木苗青刚刚结束一家公司的空调清洗作业后,回到内蒙古樱子好管家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他自豪地说,现时保洁行业正向技术劳动方向发展,新工具、新工艺不断涌现,需要掌握的知识也不少,他已经从低端服务向高端技工转型。

“未来家政行业还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新产品的涌现和技术的提升,繁琐的、难度大的保洁工作都将变得更加轻松。”端木苗青清楚地记得,2006年,作为一名“蜘蛛人”,他第一次高空作业,为一栋11层的高楼做外墙保洁,当时他全身颤抖、呼吸不畅、心里打鼓……后来随着技术和安全措施的进步,人身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他也逐渐克服了高空恐惧。

“现在高空清洗机器人已经出现,不过目前机器人作业的清洁度尚不如人工作业。相信未来机器人将开启高空作业新时代,我们这些家政员要学习更加高端的技术啦!” 谈起家政兴农,端木苗青认为他们这些走出来的农民如果不及时掌握高级技能,收入就会难以提升,因此,农民应该转变观念,不断去学习和提升自己,争取更加适应这个行业。端木苗青告诉记者,他在学习新技术的同时,每年都会前往上海参加家政展会,来增长见识。

娜仁花改行做居家保姆

娜仁花:手握多个上岗证的居家保姆

10月21日,记者见到娜仁花时,她正在呼和浩特市儒科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参加养老护理技能培训。她说,虽然从事家政工作已有5年时间,但是还有很多知识没有学到,所以有任何学习机会,她都不愿意错过。

娜仁花今年45岁,在呼和浩特做居家保姆,不过,这位保姆可不简单,她先后通过培训学习拿到了高级催乳师证、中级育婴师证、高级月嫂证等证件。上岗后,她发现自己最擅长的是做居家保姆,照顾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活起居。随着技能和口碑的提升,娜仁花的收入也从起初的每月两三千元提高到四五千元。

“老年人对居家保姆的需求越来越大,我这次专门学习养老护理知识,学成后,在居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时,技能就能更上一筹。”娜仁花说这次学习令她受益匪浅,她学到了扶老人上厕所的动作规范、老人生病时的辅助方法以及如何正确帮助老人翻身等知识。

娜仁花从小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农村长大,以前一直做售货员,因工资低又无成长机会,5年前,她改行加入家政行业。经过摸爬滚打,她提升了自我,对生活也充满信心,下一步,她准备学习家务整理师的技能,她说:“可别小看了家政行业,这一行学问多着呢,不过,只要用心学,都能学会并顺利上岗。”

岳建军细心照顾老人

岳建军:用孝心护理失能老人 

提起护工,人们的脑海中首先会出现温柔细致的女性形象,但随着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许多护理方面的人员需求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有不少男性开始做起了护工。10月20日,记者走进呼和浩特市天泽老年公寓,采访了这里唯一一位男性护工岳建军,他的故事有爱有温馨,有苦有辛酸。

早上5点30分,50岁的岳建军和同事完成了交接,开始了一天的工作。紧接着,岳建军开始为老人们准备早餐。眼前的这两位老人,年龄都在70多岁,入住养老院多年,均属于失能情况,其中一位老人还需要插管喂流食。“这些老人虽然看上去躺着不动,但照护起来并不简单。”岳建军介绍,每个老人所患疾病,身体状况不一样,饮食上也略有不同,老人们需要按时翻身,按时喂水,及时清理大小便和换洗衣物。在房间的墙壁上,悬挂着老人们的护理情况登记表,记者看到上面详细记着老人们各项护理情况,还重点标记着注意事项。

提起从业经历,岳建军介绍,他以前在工地打工,做护工时间不长,但是在照顾老人方面,他有很多经验,所以做起来还算得心应手。工作以来,他把每一位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对待,他要求自己要有孝心、爱心、耐心。“日常中,常会接触到一些性格偏执的老人,他们常常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我解决的办法就是顺从,先顺从后劝解。”岳建军说。

一天忙碌下来,岳建军也是全身酸痛,但每当看到老人们安详的面容,他的心里坚定而又踏实。他说:“这里俨然成为了我的另一个家,这里的老人就跟自己的父母一样,需要爱护,需要照顾。”

金牌月嫂的称呼让谢爱林喜在心头

谢爱林:月收入过万的金牌月嫂

年过五旬的谢爱林,可曾想过如今月收入过万?她说,“过去我可真不敢想,可如今我却做到了”。

十几年前,谢爱林还是一位困难户,家里3个孩子还在读书,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她一个人身上,不得以外出务工。从老家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出来进城打工后,谢爱林做起了月嫂,如今年收入十几万元。

10月22日,记者见到谢爱林时,她正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一帮一月嫂保姆家政中心进行培训。说起如今的这份工作,她喜在心头。她说:“以前在村里,我们靠天吃饭,一年下来挣一万多元就很不错了,现在我一个月就能收入一万四五。”谢爱林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就靠勤劳肯干,家政、保洁都干过,如今是金牌月嫂,现在是家庭经济的“顶梁柱”。

记得第一次上岗时,月工资有6000元,在雇主家里,她除了把婴儿当作自己的孩子认真细致照顾外,还要给宝妈做饭、洗刷、按摩等,然而,在一个月的任劳任怨付出中,她也品尝到了成功与喜悦,雇主看到婴儿在她的照顾下健康成长,感到很满意,结算工资时还额外给她加了钱。从那以后,她感到月嫂地位越来越高,也坚定了从事月嫂这一行业的信心和决心。

多年来,谢爱林始终知道,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才能为自己创造美好未来。于是,她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学习。一年中,她一单接一单地干,尽管全年无休,日子却过得美滋滋。

家政服务人员供不应求

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晓春告诉记者,家政行业相对其他行业,从业门槛较低,大部分从业者在经过培训,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后便能上岗,不受年龄、学历等条件的限制,因此,家政行业较受农村富余劳动力欢迎。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妇联、人社等各个相关部门都拿出专项资金,助力和引导农民迈入家政行业的队伍,并且认定了4家家政养老服务培训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帮助农民就业,成效明显。

刘晓春说,目前,呼和浩特家政服务从业人员至少有2万人,其中80%以上是农村劳动力。当前,呼和浩特的家政服务行业供不应求,服务人员的缺口较大,尤其是照护和陪护老人的需求量明显增多并且逐渐进入刚需,因此,家政兴农意义重大,未来可期,将农村劳动力引导到家政行业中来,一方面可以增加家政行业的供给,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

记者从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十四五”时期,我区将实现农牧民转移就业1200万人次,农牧民转移就业6个月以上1000万人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农牧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35万人次。同时,将加强农牧民工服务工作,维护农牧民工合法权益,通过项目支撑推动重点就业工作任务落地。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 睿  刘 惠

[责任编辑:贾小燕]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