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 村民感受“幸福路”

进得来 出得去 行得通 走得畅

打通城乡交通“大动脉” 村民感受“幸福路”

村里通了公交车

新修的村路平坦整洁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马妍

在新城区保合少镇保合少村,一条宽阔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不时有车辆和村民沿着这条路通行。“以前我们这里全是很窄的土路,坑坑洼洼,一碰上下雨天,非常难走。现在村里的路基本都硬化了,路平了也宽了,出行非常便利。”近日,当地村民和记者说起今年这条乡村道路的变化,个个脸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乡村要振兴,交通要先行。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发展的基础性设施,近年来,新城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一条条新修的农村公路,像“毛细血管”般,打通了群众致富的“最后一公里”。

“我年轻的时候在这个大庆主会场边上的奎素村插队,那时候去一趟奎素村得换好几种交通工具才能到。几年前,我回来过一次,还是一样的荒凉,路也不好走。”一边拿着相机给妻儿拍照,一边向记者讲述自己和敕勒川草原情缘的游客孟昭政感慨地说,“后来我调到珠海工作。这次回来,这里真是大变样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村里的路,比城里的也不差。”

像孟昭政一样,越来越多来我市的游客发现,印象中一些偏远的村庄好像距离市区越来越近了,恼包村、水泉村、野马图村……甚至大青山脚下的大窑村也不再“遥不可及”。如今,大青山脚下各具特色的网红村就像是一粒粒硕大的珍珠,被串联成了一条美丽的“项链”,挂在了呼和浩特的“胸前”。将它们串联在一起的,就是遍布我市各村的“交通网”。

“这路修好了,才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村、来到我们村!再美的山水,也得有平坦的道路才能把游客带过来。”在水磨村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村民沈利民笑着对记者说,“没有越来越好走的村路,我这农家乐早就关门大吉了。”从曾经的“深藏闺中无人识”到现在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确实功不可没。便捷的交通让市民实现了自己“诗和远方”的夙愿,同时也让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文化饭”“旅游饭”,绿水青山就这样变成了农民口袋中的“金山银山”。

如果说农村道路的建设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张金名片,那么依托道路建设而成的公交网络,则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关键。

“过去几辈人也没想到会有这么一天,可以坐着公交车出门。我们这村挺偏,过去想出门真是不方便,现在公交通到了家门口,还不止一趟车,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在敕勒川草原公交站等车的村民王贵贵告诉记者,随着呼和塔拉大街的建成通车,公交车也随之把站点设在了沿途各村口。“这公交车可不是摆设,每天坐的人很多,除了附近的村民,还有很多游客也是坐公交车来的。每隔二十来分钟,就有一趟。”王贵贵笑着说。

和他一起等车的还有市民马慧玲和她的朋友们。马阿姨告诉记者,她们坐着公交车几乎玩遍了新城区的所有“网红”村。她说:“我觉得这不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更提升了整个城市居民的满意感。我们再也不用为了想去看山、看景,但不会开车而烦心了,村民们更是有了便捷的出行方式。真的是要感谢我们如今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孟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