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景宇鹏: 扎根试验田 专治盐碱地

景宇鹏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副研究员,他长期从事盐碱地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示范工作,在盐碱化改良利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改良的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示范田、轻度盐碱化耕地、中度盐碱化耕地、重度盐碱化耕地种植的向日葵增产明显,为全区盐碱地治理与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贡献。1983年出生的景宇鹏,如今已经是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者、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访问学者。

2014年,景宇鹏博士毕业后,入职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主要从事土壤改良与培肥方面的研究工作。2015年。景宇鹏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资助,这给了他莫大的动力,也在他内心深处埋下一粒扎根科研的种子。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盐碱地治理列入该院与杭锦后旗“院地共建”科技示范旗5年规划中,将在杭锦后旗三道桥镇澄泥村打造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基地,即“杭锦后旗改盐增粮科技示范园区”。

景宇鹏是青年科技人员,也是排头兵。作为内蒙古“三区”科技人才,他被选派到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盐渍化土壤改良技术与中低产田土壤培肥的技术服务与科普宣传工作。2016年春节刚过,土地还未完全解冻,景宇鹏就带领团队前往科技示范基地。景宇鹏回忆,当时的盐碱地远远望去白茫茫一片,就像下雪了一样,走进盐碱地,有些地块地表的盐渍能盖过鞋帮。面对这种情况,景宇鹏没有退缩,他主动与合作社对接,多次深入农户走访调研,了解区域气候特点、形成条件、种植情况、水利配套等情况。他明白,农业科研创新既要有理论支撑更要源于生产实践,从而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升。为把项目抓好,从前期的田间大规模取样、室内分析测定、土壤改良方案制定一直到作物的施肥、收获等每一个关键环节、关键时期,他都会深入田间,亲自动手操作、指导实施,基本每个月有半个月的时间下乡开展现场培训与技术指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努力,合作社在盐碱地治理上的瓶颈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由亏损到盈利的转变。

景宇鹏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每年有130多天的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农牧业生产一线指导工作,推广退化土壤耕地地力快速提升与盐碱地治理技术,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推广模式。近年来,以科技项目实施为契机,先后在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乌拉特前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通辽市科左中旗等内蒙古三大盐碱地主要分布区开展退化土壤与盐碱地治理技术培训,示范推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盐碱地治理技术科技成果与集成创新模式,得到广大农民和企业的认可。2014年至今,景宇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自治区自然基金、自治区科技计划、自治区财政支持农牧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15项。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

[责任编辑:章颖慧]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