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商都县:“水改旱”不影响农民丰收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16日电(记者哈丽娜)深秋时节,内蒙古各地一派丰收景象,在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农民们抓紧收割今年春天新种的低耗水耐旱品种燕麦、杂粮等农作物,迫不及待地算一算收成和收入。

农民李景是商都县小海子镇董家村农民,往年他家的30亩地主要种植甜菜和马铃薯,今年他改种了黍子、燕麦等耐旱作物。望着近一米高的黍子和茁壮的燕麦,他脸上充满了笑容。

“今年黍子每亩收获了300斤,燕麦收获了300斤,黍子每斤收购价2元,燕麦每斤1.8元;再加上‘水改旱’政府每亩补贴400元,算下来比往年能多挣一些。”李景说。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曾是地瘠民贫、严重缺水的地方。过去,当地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种植玉米、马铃薯、甜菜等高耗水作物,导致地下水位下降,部分湿地萎缩严重。

“过去,农民主要使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种地,机电井需要打到100米以下才能出水,用水量非常大,而且农民收入也不高。”商都县水利局局长曹军说。

2020年以来,为了减少地下水抽采量,商都县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压减蔬菜、甜菜、马铃薯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燕麦、杂粮等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

“比起种植甜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种植燕麦和杂粮,每亩地可节省200到230立方米水。”曹军说,今年,全县在地下水开采量较大的区域实施旱作雨养农业,截至8月底,已完成“水改旱”耕地13.45万亩,封停灌溉机电井1470眼,节水2600多万立方米。

为积极寻找适合当地实际需求的旱作农业发展新路,实现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商都县利用退灌还旱耕地建设旱作种植示范基地1.2万多亩,派83名农牧科技局技术人员组成9个技术服务指导组,对基地进行规划和技术指导。

商都县农牧科技局副局长张秀介绍,基地按照“核心展示区、关键攻关区、带动示范区”三区建设思路,运用节水增产种植技术、有机生产技术、富硒生产技术、全膜覆盖技术等旱作节水技术,规划示范种植旱作全覆膜马铃薯400亩、燕麦草1万亩及其他杂粮杂豆,集中示范种植以马铃薯、燕麦饲草为主的抗旱新品种。目前,各类作物长势良好。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