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坛 > 正文

看!4000年前的“奥运会”

新华社呼和浩特7月21日电 题:看!4000年前的“奥运会”

新华社记者丁铭、王春燕、魏婧宇、张晟

奔跑、投掷、射箭、骑马……在已有数千年历史的岩画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推迟一年举行。也是因为疫情影响,大多数奥运场馆将在无观众状态下办赛。

尽管有疫情,但人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决心和意志未曾改变。这种镌刻在人类精神上的“基因”,使我们进化,使我们超越自我。

所以,东京奥运会虽晚必至。而4000多年前阴山岩画上的“奥运会”,也许能让我们追溯到运动“基因”的源头。

定格力与美的岩画

这是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一名球员带球冲刺,三名球员赶来包夹防守,进攻球员带球高高跃起,惊险地完成了突围。

我们听不到赛场上的欢呼,但比赛的场景却被定格了数千年。

这场“足球”比赛在阴山深处“进行”,赛场是一块黑色的岩石,远古先民在岩石上雕刻出的线条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踢球者的神韵,观众除了刻在岩石上的两位骑者,还有来自千年后的我们。

“这幅‘蹴鞠’岩画的作画时代大约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距今至少4000年。”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研究员赵占魁说,他们踢的球是什么做的、比赛是否有球门、怎么才能算胜负,目前还无从考证,但从岩画中能感受到这项运动在当时很受欢迎,还吸引了观众观看。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阴山山脉中,散落着150多个岩画分布群,现存岩画5万余幅,是世界上最大的岩画宝库之一。在这条“千里画廊”中,有许多展现运动场景的岩画,令人对体育运动的起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与想象。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狼山西段的一块屋檐形巨石上,一支浩浩荡荡的骑队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队伍中有人骑马,有人骑骆驼,多数向画面左侧前进,只有两个人骑马向画面右侧行进,似乎正在进行一场马术表演赛。画面右上角还有一名骑者,不是骑在马上,而是用四肢撑在马背上,仿佛在进行高难度体操表演。

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说:“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记录着远古先民对自身和世界的思考。而运动是岩画中常见的主题,一些运动的起源之谜,也许就被封存在岩画中。”

阿尔泰山之南的新疆阿勒泰市的一处岩画上,几个小人弯腰屈膝、脚蹬滑雪板,这是目前所见人类最早的滑雪姿态,距今已有1.2万年。岩画揭开了阿尔泰山区滑雪的“前世”,阿勒泰也被称为“人类滑雪起源地”。

岩画与体育、与奥运会的缘分不止于此。位于广西崇左市的花山岩画,不仅是我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还作为一幅精美画卷,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中展示在世人面前。赭红颜料绘制的花山岩画上,能看到栩栩如生的武术、舞蹈、划船等运动场景。

如今又到一个奥运年,岩画上的运动会穿越千年,再一次传递出对力与美的致敬。

运动的力量跨越时空

我们为什么运动?

绘制岩画的那些悠悠岁月里,先民们为了生存而运动。当他们有了充足食物、有了更多工具、有了闲暇时间,他们要跑得更快,追上更多的大角鹿;他们要跳得更高,越过障碍去向远方;他们要变得更强,不输给山那边的家伙!

我们为什么运动?

千年斗转星移,如今我们运动,为了挑战自我,为了挑战极限,为了探寻人类的更多可能。

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男子百米跑最快11.8秒。

1968年,人类百米跑首次突破10秒大关。

此后的50多年里,9秒92、9秒86、9秒79……一代又一代“飞人”不断挑战极限,并将这一成绩暂时定格在9秒58。

谁还能更进一步?我们能否跑得更快?没人知道答案,但挑战仍在继续。

“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不仅激励着运动员们不断进取、超越自我,也鼓舞着许多普通人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奥运圣火是黑暗隧道尽头的光亮——过去一年多,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这句话令无数体育人备受鼓舞。

在谈及因疫情而推迟一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时,巴赫希望这届注定载入史册的奥运会“可以成为希望、乐观、团结和将我们所有多样性融汇在一起的伟大象征”。

正如《奥林匹克宪章》开篇所说,“体育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东京奥运会的“暂停键”和“重启键”改写了许多人的人生轨迹,也书写了许多新的故事。

不论民族,不论国度,不分年龄,不分性别,运动所展现出来的人类最原始的力量与强大、技巧与灵思、舒展与优雅,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而是在人类的进化中,变得更加强大。

抚摸着岩石上略显幼稚的刻痕,注视着博物馆中沉默无声的图案,思绪随岩画一起回到远古……

掷出一支标枪,也许是为了射中奔跑远去的野兽,换一顿果腹的餐食;也许是为了阻挡扑来的猛兽,换取片刻的喘息……

跨上一匹野马,驯服它,骑着它奔向更远的远方,追逐曾经难以企及的猎物,触摸难以捕捉的风的影子,心也跟着一起飞翔……

沧海桑田,岩画终会消失,但运动在继续,奥林匹克精神依然延续……

隧道尽头,终见光亮。

[责任编辑:李元]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