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他跟村民成了“一家人”

稻田包围的三合村

工作中的长山

建设中的振兴广场

春播伊始为村民出谋划策

直播带货销售特产

入户走访

搜集资料整理村志

□包宝音德力格尔  董立平

在村民眼中,他是村里的大家长,有事儿就找他。想买米面担心搬不动,一个电话,他就尽快赶来帮忙;孩子走失,一个电话,他就跑上跑下,四处寻找;找不到工作,一个电话,他就记在心上,帮忙介绍……这些看似普通的小事,在他眼中却是头等大事。也正是他心系百姓,将村民当成家人的态度,让村民们打心眼里喜欢他、信任他,成为彼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他就是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第一书记长山。

长山,蒙古族,中共党员,1986年出生,2012年到乌兰浩特市史志档案局工作,2015年9月担任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第一书记。从机关到农村,从机关干部转变为朝鲜族为主,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达斡尔族聚集的多民族聚居村的第一书记,并成为村民最信赖的“家人”,这个历程充满艰辛却又富有意义。

又到一年春耕备耕时

“大哥,忙着呢吧!”

近日,长山来到村民于化龙家,看见于化龙正跟家人在院子里搭建育苗暖棚备春耕,便热情地打着招呼。于化龙及家人听见后,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热情地跟长山打着招呼,畅谈着自家今年水稻种植的计划。

“他对我们特别好,我们有啥难事都找他,他都能给解决。”采访中,于化龙的妻子这样评价长山。

积极努力,帮村民销售水稻10万多斤

水稻产业,是三合村乡村振兴重点打造的项目。水稻成熟后,销售是最重要的事儿。长山告诉记者,每年三合村种植的水稻,大约有60%被村里的合作社收购,剩下的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销售。长山毅然决然地担任了三合村大米加工厂的销售“第一经理”。

随着乡村旅游热度的上涨,每年前来三合村游玩的旅客越来越多,如果在三合村设置店铺,将三合村特色产品摆放出来销售,效果肯定不错。长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领导、同事以及村民的全力支持下,乌兰浩特市土土粮店开业了,并受到了游客的好评。除此之外,长山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抖音账号上直播带货,向全国各地的粉丝推介三合村大米。而且,他还在网络平台上开设店铺,销售三合村大米;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外地的同学等推销三合村大米,将三合村大米销售到全国各地。从2015年到2020年,长山跟乌兰浩特市史志档案局三合村驻村工作队的同事一共帮助村民销售水稻10万多斤。

做有心人,圆村民心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与村民闲聊中,村民无意中的一句:“咱们村没有篮球场,孩子们放假了,想打篮球都没地方,还得去其他村。” 当时,长山听完后记在了心里。走访了解后,他发现能够有个运动娱乐的广场,是很多村民的心愿。于是,他开始跟同事们商议,筹备建设广场。

2020年,振兴广场呈现在了村民面前。面积虽然不大,但足够村民活动。“现在我们正处于乡村振兴发展阶段,所以广场名字叫振兴,希望三合村越来越好,村民越来越幸福。”谈起广场的名字,长山说道。并且,他还告诉记者,篮球场的设备已购买完毕,他们会尽快将篮球场设置好,以备放暑假的孩子们玩耍。

搜集资料,整理村志

时光荏苒!转眼间,长山来到三合村工作已6年了。他爱这个大家庭,他想为这个大家庭做点有意义的事儿。那就是为三合村做一本村志,将三合村的发展记录下来。“我本身就在档案局工作,整理档案也算是我的特长,在领导的支持下,我现在正在搜集资料,收集老照片,为做村志做准备。”长山说。整理村志,是一项庞大、繁琐而又艰难的工作,但长山乐此不疲,努力地搜集相关的资料。

在75岁的朝鲜族村民朱圣吉家中,长山正从近千张的照片中寻找着老照片,突然他找到了两张黑白色的老照片,兴奋地像个孩子,向朱圣吉询问照片的年代,继而笑称这两张老照片可以用到村志里面。离开朱圣吉家时,朱圣吉对长山连声称赞。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长山是三合村的第一书记,但他更像村民的亲人,甚至是孩子。今年74岁的朝鲜族村民秋英子说:“长山就像自己孩子一样,有时候看见长山为他们劳累的身影,她都觉得心疼。”

有一次,秋英子生病住院没人照顾。长山知道后跑上跑下,尽心尽力,并帮忙办理出院手续等。而且长山总是给她打电话嘘寒问暖,隔三差五地到家中看望。在了解到她孙子找不到工作后,长山又帮忙推荐工作。说着说着,秋英子的眼睛湿润了。像这样的被长山帮助过的村民还有很多。长山说,他早已将这里当成了家,每一位村民都是他的亲人;而且自己也经常被村民们的举动所感动。原来秋英子老人在生活质量提高后,便与另一位得到长山帮助的村民结伴而行,义务捡拾垃圾,清理街道。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谢长山以及其他帮助过她们的人,回报社会。

三合村这样感人的故事还有许多。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三合村的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家人一样和谐相处,互帮互助,携手发展。如今,蓬勃发展的三合村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还被内蒙古自治区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村”。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