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旗县 > 正文

“匠心”一家人 传手艺更传好家风

以手绽放艺术,

剪出岁月味道。

凭着一双巧手和一把剪刀,

宁城县 38 岁的女教师倪淑丽,

剪出了自己的梦想和天地,

更剪出了一家几代“自强不息”的好家风。

一家几代热爱剪纸

生于1983年的倪淑丽,与剪纸结缘已经30多年。她的太爷爷和爷爷都是绘画、剪纸高手,曾是十里八村出名的民间手工艺人。跟在他们身边,倪淑丽经常目睹长辈们帮乡亲们剪纸,众多乡亲有了婚嫁喜事,都请她的长辈们剪各种喜庆窗花。在长辈的影响下,她从小就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几岁时就能剪出一些图案相对简单的窗花。

“那个时候也就六七岁,好用的剪刀爷爷不让我们用,怕打了刃,剪刀就不锋快了,也不让用大红纸,怕浪费。”但这丝毫不影响倪淑丽学习剪纸的热情。她和家里的几个小孩子用一把破旧的老剪刀,剪她们写满密密麻麻字的废旧作业本,怎么剪也剪不好看,即便是这样,她们不成熟的剪纸技法也够在小伙伴中炫耀一番了。源于从小对于艺术的热爱,长大后她就考了美术专业学校,也正是当年学习美术专业的基础,为她今后剪纸艺术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把传统剪纸技艺发扬光大

2003年,倪淑丽毕业后被分配到必斯营子镇总校工作。她扎根于乡村校园,一干就是17年。倪淑丽的工作单位在必斯营子镇,家住在县城,只有周末才能回家。课余时间,倪淑丽有大量的时间研究剪纸,学校的美术室成了她练习剪纸创作的绝佳场地。

上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印刷制品的不断丰富,很多以前需要用到的剪纸制品,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买,人们对手工剪纸的需求越来越少。看着剪纸这门“老手艺”越来越受“冷落”,甚至不被年轻一代知晓,她觉得应该为剪纸做些什么了。

“传承剪纸艺术,一个是对爷爷和祖上的怀念。另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的机器剪纸作品都代替不了手上的温度,手工剪纸是一种情怀,是对剪纸文化的传承。我再不传承,这个艺术就慢慢地销声匿迹了,那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2004年,倪淑丽开始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传统剪纸,而是自己构思画面,对传统的剪纸纹样进行了创新。创作了现代人们喜闻乐见的剪纸。

这些年,倪淑丽不断创作出各种大型、长卷剪纸作品,深受各界好评。12米长卷剪纸《清明上河图》,15米长卷剪纸《千里江山图》,37米长卷剪纸《丝路山水图》,5 米剪纸长卷《辽中京大定府全景展示图》等等……宁城倪家剪纸技艺,在她的持续努力下,不断发扬光大。

作为宁城剪纸的非物质文化艺术传承人,倪淑丽把民间艺术带入社区、学校等地方,跟她学习剪纸技艺的群众达 3000多人,传承和创新民间艺术之路越走越宽。而在这个过程中,一家人的心也更近了,方向一致,步调一致,整个家拧成了一股绳,把对艺术的这份匠者之心,也带到了生活中。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倪家人有的只是艺人的匠心和朴实的家风,用心传承民间艺术,用情播洒真善美。

传手艺更传好家风

多年来,倪淑丽创建的校园“非遗剪纸工作坊”荣获国家教育部奖励,“非遗剪纸进校园”课程案例荣获国家教育部奖励。根据宁城倪家剪纸传统技艺结合倪淑丽多年剪纸教学经验创编的上、中、下三册剪纸教材荣获内蒙古教育厅校本课程教材一等奖,多幅剪纸作品被赤峰市非遗保护中心、宁城县文旅体局等单位收藏保存。2020年,倪淑丽荣获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宁城剪纸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荣誉称号。

倪淑丽说,她在剪纸方面的进步,一方面缘于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缘于良好家风的熏陶。她说,从太爷爷开始,一家人帮乡亲们剪纸都不求回报,物质匮乏的年代,过年除了小孩子换上了新衣裳和家家户户吃着自己蒸的大豆包、年糕之外,就再也看不出、感受不到过新年了。只有爷爷为乡亲们书写的红彤彤的对联,在寒冷的初一早上让这个寂寞的小村庄焕发了生机,那对联上写满了小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记忆中的小时候,寒冬腊月,窗外北风嗷嗷地叫,吹得窗棂纸“呱嗒,呱嗒”作响,屋里炕上、屋地的椿凳上,都挤满了村里来写春联的老少爷们儿。她不理解爷爷为何辛辛苦苦帮乡亲们剪纸,写对联,甚至熬夜,还得不到一些物质上的回报。有些人家经济特别困难,买不起红纸,自己家还得搭上红纸,这时候,爷爷丝毫不计较。“爷爷告诉我,能帮就帮一把,多做善事心安踏实,不要去计较人家给什么回报。”她说,爷爷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就记住了这个“家训”。

在爷爷的影响下,倪淑丽的叔叔、伯伯们也都成了“文化人”。家里几代人都会写毛笔字、剪纸。倪淑丽的儿子从 9岁就歪歪扭扭的给家里写对联了,如今15岁的儿子吕升泽、16岁的侄子倪槊、19岁的侄女倪阳毛笔字都写得苍劲有力,剪纸作品也剪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剪纸

以剪为道,以纸传情。剪刀虽小,却能剪出祖国的大好河山,纸张虽薄,却承载着伟大的中国梦想,这就是倪淑丽一家人——用传统文化书写的家风故事,抒发的家国情怀。

[责任编辑:周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