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播报 > 正文

奇迹2020:科技自立自强

1月11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成为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夜色中的“中国天眼”全景(1月8日检修期间拍摄)。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中国量子计算机实现算力全球领先;“奋斗者”号成功完成万米海试,标注中国载人深潜新坐标……

2020年,新装备层出不穷,新纪录如约而至,一项项代表着中国最前沿科技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让人感受到越来越强的澎湃活力。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1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首舰南昌舰归建入列仪式在青岛某军港码头举行。南昌舰是我国自主研制的055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总体设计、信息集成、总装建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

新华社发(李唐 摄)

2月11日,青岛高新区悟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在调试二代消毒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

新华社记者 蒲晓旭 摄

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我国提前半年全面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7月2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山东青岛团岛海域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8月18日,郑州市郑东新区自动驾驶公交1号线车辆行驶在试运行的道路上(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李安摄

9月15日9时23分,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记者 才扬 摄

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0月,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国鲍1号”,在山东长岛南隍城岛海域投入使用。这是在中集来福士山东烟台建造基地拍摄的“国鲍1号”(9月26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唐克 摄)

11月2日,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清竹村,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其中晚稻品种为第三代杂交水稻。在第三代杂交水稻“叁优一号”衡南试验示范基地一块被抽取测产的示范田里,工作人员在测量示范田面积(11月2日摄)。

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11月11日,在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京东方的工作人员展示可以收纳拉伸的曲面屏。

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11月27日,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外景图(11月26日摄)。

新华社发

11月28日8时30分许,创造了10909米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的“奋斗者”号,完成第二阶段海试,胜利返航。10909米的纪录,让人类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有了新坐标。这是“奋斗者”号(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中国船舶集团供图)

12月4日,国家航天局公布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国旗展示的照片。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全景相机环拍成像,五星红旗在月面成功展开,此外图像上方可见已完成表取采样的机械臂及采样器。

新华社发(国家航天局供图)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求解数学算法高斯玻色取样只需200秒。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这是光量子干涉实物图:左下方为输入光学部分,右下方为锁相光路,上方共输出100个光学模式,分别通过低损耗单模光纤与100超导单光子探测器连接。

新华社发

12月4日,我国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在四川成都正式建成放电,标志我国正式跨入全球可控核聚变研究前列,HL-2M将进一步加快人类探索未来能源的步伐。这是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建成暨首次放电见证活动现场(12月4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超群 摄

12月8日,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向世界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雪面高程为8848.86米。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穆朗玛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5月27日摄)。

新华社特约记者 扎西次仁摄

[责任编辑:宝华]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