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坚守半个世纪 这对母子成为边境线上的“堡垒户”

母子巡线 重走守边路

尼玛(左)她的儿子:哈达布和(右)

48年前,尼玛带着3岁大的儿子离开家乡,来到距离边境线只有11公里远的大漠戈壁处,开始了守边巡线的生活,一守就是一生。

历经半个世纪的巡边和放牧生活,尼玛老人已年逾古稀,双腿也已经变形,不再方便独自一人出去巡线。如今,儿子哈达布和接过了母亲薪火相传的守边“接力棒”,传承着母亲的初心,一家人继续坚守在这片土地。

内蒙古西北端,阿拉善右旗与蒙古国接壤的边境地带,这里人迹罕至,放眼望去只有连绵起伏的沙丘与戈壁和偶尔出现的几头骆驼。很难想象,在沙丘深处,还有一户人家。

在完全没有路、原生态的戈壁上,行驶了40分钟,我们终于到达尼玛老人的家。

尼玛老人的家

这天一大早,哈达布和就接到了当地边境派出所的电话,问他能否出门巡逻一次,看看边境线上的情况。

尽管尼玛老人上了年纪,腿脚有些不便,但隔一段时间也会和儿子出去巡边。这次,她和儿子一起带我们去她40多年来默默坚守的边境线上再走一走。

小山包是戈壁滩上的制高点

过去没有交通工具的时候,尼玛巡边只能靠骑骆驼,一趟就需要一天的时间。这几年生活条件好了,家里也买上了汽车,巡线变得方便、快捷许多。

一路颠簸着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终于来到了巡线的第一站——潜伏哨所。这样的小山包是戈壁滩上的制高点,过去,尼玛就在这里站岗放哨。

尽管儿子已经走到坡顶进行观察,尼玛老人还是执意要走上去看一看。她告诉我们,站在这里可以观察骆驼和羊群的踪迹,再用望远镜,更是可以清晰地看到边境线以外的情况。

尼玛老人: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前进,特别谨慎,当年边境管理部门要求,绝不允许站立山头。

确定周边没有可疑情况后,我们继续往边境线走,这里是老人以前放骆驼的草场。

当年,边境线的围栏还没有建好,为了防止骆驼出境,尼玛就在这里一边放驼,一边巡线。时间久了,她有了自己的一套侦查方法。

尼玛老人:通过骆驼的脚印能分辨和判断出骆驼行踪,别人或自家的骆驼都能通过脚印分辨出来。如果遇到特殊的踪迹,通过多年的经验就能判断是普通牧民家放养的骆驼,还是有目的性前进的骆驼,如果遇到可疑踪迹,就会进一步侦查。

尼玛老人和她的儿子哈达布和在侦查

而现在,边境线的围栏早已建好,家里的骆驼便可以散养在外,老人也就很久没有再走到这里。

尼玛老人:今天再次来到这里,想起当年自己的义无反顾,现在很有成就感,我奋不顾身,为自己的一生感到自豪,非常高兴。

艰苦守边生活 撑起一个家

老人家今年73岁,行动上多少有些吃力,但是整个巡线的过程中,老太太坚持不让人扶,一直说“我能自己走”。

从老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刚毅的劲儿。能够有这样的气场,来源于过去这48年守边发生的故事。

尼玛第一次巡边是在1971年,那年,她所在的地区选拔民兵护边员,因为尼玛和她的弟弟是团员,就被选派搬迁到恩格日乌苏嘎查最北端的中蒙边境线“8号点”。

只有25岁的她没有丝毫犹豫,胸前戴着红花,背起3岁的儿子哈达布和,带着母亲和弟弟,一家四口翻沙岭穿戈壁,大卡车开了整整2天,才来到了黄沙漫天的戈壁孤岛。

盖房、放牧、挤奶、巡边……25岁的尼玛撑起了整个家。一年以后,弟弟找到了工作离开这里,家庭的重担几乎全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由于边境荒漠无人居住,他们取暖、做饭所用的煤和煤气罐,只能到300多公里外的额济纳旗或者更远的阿拉善左旗拉运;17公里外的一口人工水井,成了全家饮水的主要来源。当年交通不便时,尼玛骑骆驼拉一趟水就得一天的时间。

除了要扛起家务活,巡边的工作压力也非常大。当时,边境形势复杂,为了防范可疑人员出入境,尼玛要随时保持警惕。

在这戈壁滩上,她经历过暗无天日的沙尘暴,以及三十多只狼吃掉羊群的惊险经历,但相比常年巡边的艰苦和孤独,这些都不值一提。

虽然也会想念家乡,但老人从没想过离开这里。

不忘初心 戈壁上的坚守

带着儿子和母亲,在不毛之地一守就是48年,枪膛里永远留一颗子弹。她是女人,更是战士,把最青春美丽的年华留给了边境线上的戈壁滩。其实,尼玛老人还是有着44年党龄的一名老党员。当时面对艰苦的环境,她不仅没有退缩,还在1975年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今,老人的身体明显不如从前,巡线的任务主要由儿子哈达布和来完成。儿子说,他会牢记母亲守边的初心,继续守护好祖国的边境线。

哈达布和从小跟着母亲长大,看母亲巡边、放牧十分辛苦,一直以来特别体谅母亲。

尼玛的儿子哈达布和

当年,哈达布和到了上学的年纪,其他2户一同前来守边的邻居都选择陆续离开,但身为党员的尼玛却坚定地选择留下来。

尼玛老人:入党以后,我觉得投身祖国边疆地区,守护边境的责任更加重大,这是个光荣的职责,所以我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48年来,邻居走了,尼玛的母亲也去世了。如今,家中就只剩下他们母子和儿媳妇,这40多公里长的边境线,就由他们一户人家承担。

截至目前,母子二人已经累计巡边18多万公里,只要有可疑情况,哈达布和都会及时通过手机APP反馈给边境管理部门,他们家也被评为居边护边堡垒户、优秀边民和阿拉善最美家庭。

戈壁砂石,人烟寂寥。春去秋来,寒冬炎夏。一部望远镜、两只狗、一群骆驼和羊,在这里陪伴着尼玛老人走过半个世纪。

像太阳一样 发光发热

通过这对母子的故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女人的坚韧,感受到她对边境线上这片茫茫戈壁最深沉和质朴的爱。“尼玛”是藏语,意为“太阳”,“哈达布和”蒙古语意为“坚实的岩石”。母子俩的名字就是他们一生的印照:像太阳一样,无论四季轮回,它一直在那,发光发热;像岩石一般,无论风吹雨打,它依旧坚强如初。

守护边境48年,如今74岁的尼玛老人和51岁的儿子哈达布和还在坚守,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祖国浓浓的情。我们感动于那份执着和那份对初心的传承,向他们致敬。

[责任编辑:孟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