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内蒙古科协活动进行时】80后牧民乌云毕力格:靠科学养殖致富

“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牧民离不开养殖,过去是养殖,现在还是养殖,但方式变了,通过科学的舍饲养殖,既让草原‘歇一歇’,又让牲畜吃得好。”11月10日,站在自己的羊圈里,鄂尔多斯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乌兰乌素嘎查的牧民乌云毕力格自豪地说到。



羊儿过上“定居”生活

记者在乌云毕力格的牧场看到,30个现代化的羊舍并列排开,羊舍科技范十足:自动饮水机,自动喂养槽,视频监控实时观察羊群,现代化的棚圈宽敞明亮。幸福的羊儿过上“定居”生活,小母羊、小公羊分别住在不同的羊舍里,进行不同的喂养。在800多平方米的草料房里,各种现代化喂养机械以及按照科学配比的干草、饲料等整齐堆放着。



乌云毕力格自豪地介绍阿尔巴斯山羊



机械化喂养省工省时

乌云毕力格告诉记者,养殖也要‘换脑筋’,既要懂技术,还要会经营,如今他已经是旗里最大的羔羊育肥户,2300多只阿尔巴斯山羊全部是现代化的科学养殖。“住的是棚舍,遮风挡雨,吃的是苜蓿配青贮,营养全面。比起游牧,舍饲科学养殖,更能让羊儿长膘,”乌云毕力格感慨。过去在草原上养羊是散养放牧的方式,因为草场有限,只能以草定蓄,家里的2800亩草场最多能养200只羊,羊多了草场就会被破坏。如今还是养羊,数量翻了十几倍,但却很省心,喂养全部是机械化操作,小母羊是通过机械撒料车,定时定量喂养;小公羊这则是通过自动喂养槽实现自动喂养,可以让小公羊随时随地吃,能在短时间内长膘。“养殖2000多只羊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的,而现在每次喂食只需2个人工半小时就可以喂完。”乌云毕力格说。

采访中,鄂托克旗科协主席江伊拉图告诉记者,阿尔巴斯山羊浑身上下都是宝,是鄂托克旗当地农牧民最钟爱的牲畜。当地人没有食用小羔羊的习惯,在过去,当地的羔羊都是卖给周边的外地人来育肥,他们在育肥3~4个月后,每只羊除去成本还可以净赚300元,这笔收入非常可观。为了提高农牧民收入,当地政府经过调研后,决定让阿尔巴斯山羊成为了鄂托克旗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2008年,鄂托克旗开始立项羔羊育肥项目,鼓励农牧民开展舍饲育肥。看准机遇的乌云毕力格,马上响应政策。转变养殖思路的同时,也增加了养羊的数量,他重点养殖育肥阿尔巴斯山羊羔羊。



说到科技致富 乌云毕力格笑得合不拢嘴



自动喂养槽让小公羊想吃就吃

草原是牲畜的“粮仓”,是牧民的“饭碗”,也是居民的“菜篮子”。来过鄂托克大草原的人都知道,阿尔巴斯山羊是草原上最亮丽的风景之一。该品种山羊产自水草丰美的阿尔巴斯苏木地区,纯净的阿尔巴斯草原养育了阿尔巴斯山羊味道鲜美、绿色健康的肉质。阿尔巴斯山羊的羊绒被称为“纤维宝石”,是驰名中外的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原材料。目前,阿尔巴斯山羊肉也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鄂尔多斯羊绒衫一样,远销国内外数十个大中城市,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



抱抱羊儿有多重

乌云毕力格不仅头脑活,而且爱学习。他说,要用科技武装头脑,带动更多的牧民致富。只要旗里有养殖技术培训班,不论多忙,他总要放下手里的事,去学习,去把好的养殖经验、防病知识带回来。如今,乌云毕力格和妻子靠着育肥羔羊年收入过百万,他说,一家富不算富,草原上的牧民要抱团致富。今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才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方向。

1988年出生的乌云毕力格,性格有些腼腆。他说,作为草原上的新一代牧民,有义务和责任,保护草原、爱护草原。“每到夏季,看着草绿,闻着草香,感觉儿时的草原回来了”。乌云毕力格笑着说到。(文·摄影 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段丽萍)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