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舞剧《骑兵》获奖后公演受到好评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2日电(石毅)静谧的舞台上,狂风潇潇、战马嘶鸣,若雷霆般轰隆的马蹄声,犹如擂响千万面战鼓,振聋发聩。10月18日、19日晚,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骑兵》(以下简称“《骑兵》”)在斩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后首次公演。20日,在《骑兵》座谈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

舞剧《骑兵》剧照 新华网 石毅 摄

这部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出品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以蒙古族青年朝鲁成长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战士的历程为主线,讲述了朝鲁在重要历史关头将个人信念与民族集体的崇高理想紧密相连,一步步成长为勇敢无畏的骑兵英雄的故事。通过独创的蒙古族舞蹈、音乐语言和唯美的舞台画面,展现了解放战争中内蒙古骑兵部队的革命历程。

“我对这部剧向往已久,看了以后果真非同凡响,确实非常棒。”作为骑兵的后代,锡林郭勒盟行政学院副院长那日森看完演出后认为,该剧把内蒙古骑兵的快速、勇猛、灵活、骁勇善战等要素完美演绎出来,效果震撼。

内蒙古草原是我军骑兵的摇篮,历史上,我军最多时有13个骑兵师,其中有9个诞生在内蒙古。总导演何燕敏说:“骑兵是民族集体记忆中的英雄和内心的丰碑。他们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和重大牺牲,需要当代人去歌颂。”

舞剧《骑兵》剧照 新华网 石毅 摄

对于《骑兵》里的70余位年轻舞蹈演员来说,这部舞剧不仅是一部作品,更是一次学习、一次磨练、一场战斗。

“有一段时间入戏太深了,感觉整个人的行为都有一点像马。”蒙古族青年演员巴音达来是剧中蒙古马“尕腊”的扮演者,在谈及创作过程时,他说:“因为有牧区生活经历,我经常闭上眼睛去回忆,想一想生活中的马是什么样的,它们如何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细细揣摩马儿的一举一动。”

76岁的阿木兰是开国将军孔飞的女儿,从小目睹骑兵的生活,对骑兵有特殊感情,2013年,她成立了内蒙古骑兵革命史研究会,开始收集老骑兵的历史资料。她认为《骑兵》用艺术形式真实再现了内蒙古骑兵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部分的革命历史,是一部非常好的舞剧。

舞剧《骑兵》剧照 新华网 石毅 摄

《骑兵》于2019年8月创排完成,公演之后收获了业内专家、学者及观众的广泛好评。今年9月,《骑兵》摘得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上海观众予以了热烈的掌声,他们几乎忘我的拥到台前,然后在剧场门口久久不散,这种现象很少见,说明作品直抵他们心灵。”上海歌舞团团长、第十二届舞蹈“荷花奖”评委陈飞华在谈到《骑兵》在上海美琪大剧院演出后的情形时如是说。

陈飞华称,第十二届舞蹈“荷花奖”评委会在对参评作品进行评议时,一致认为《骑兵》是一部让人热血沸腾、充满民族情怀和民族特色的作品。

“《骑兵》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俱佳的文艺精品。”20日,在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召开的《骑兵》座谈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郑宏范认为,《骑兵》在2小时内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马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家的关系,人与国的关系,人与时代的关系,使得不同年龄、不同民族、不同职业的人群,都能够找到心灵的共鸣点。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说:“从观众角度来说,我对《骑兵》有四点感受,一是主题鲜明,二是结构紧凑,三是扣人心弦,四是独具特色。”他认为,该剧生动再现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草原骑兵精神,同时,很好地反映出内蒙古2500万各族儿女奋斗新时代的心声。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