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用奋斗战胜贫困 用双手创造幸福 ——呼伦贝尔市两个国贫旗提前脱贫摘帽

鄂伦春旗诺敏镇烟囱石村冰梨“小产业”做出脱贫致富“大文章”。

贫困户正在采摘木耳。

莫旗登特科镇共产党员迟玉福发展养鸡助力扶贫。

乌鲁布铁镇食用菌包厂贫困户在采摘晾晒猴头菇。

“菜单式”扶贫项目让贫困户靠养猪脱贫致富。

鄂伦春旗乌鲁布铁镇红旗村通过发展黑木耳培植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莫旗汉古尔河镇乌兰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小康”的朴素理解和追求。如今,放眼呼伦贝尔脱贫攻坚各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项项民生帮扶工程落地生根,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群众的脸上……呼伦贝尔正迈着铿锵的步伐,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致富路上砥砺前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政策的引领带动下,全市广大贫困群众用勤劳与汗水铺就脱贫之路,靠着自己的双手奋斗出了好日子,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鄂伦春旗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鄂伦春旗乘借京蒙协作“东风”突破贫困瓶颈,扶贫项目遍地开花,产业合作不断深化,脱贫攻坚取得了丰硕成果。贫困人口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4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京蒙帮扶给大家伙提供了脱贫致富产业,咱们就得好好干。”鄂伦春旗诺敏镇洪生村建档立卡户孙敬华摘着自家的黑木耳喜上眉梢。

2018年,北京西城区援建了诺敏镇食用菌基地项目,全镇5个村71户贫困户197人积极承包经营菌棚,采摘干木耳6.5万斤,户均增收3000元。洪生村党支部书记张云龙介绍,2020年,镇村两级在菌厂购买了24万袋菌包,用于扶持28户贫困户承包经营15个菌棚发展生产,集中管理,统一销售,每户纯收入1.6万元。

中草药种植是鄂伦春旗产业扶贫富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金莲花种植大户涂小军告诉记者:“金莲花就是老百姓的‘致富花’,参与基地干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最少赚150块。”乘着京蒙协作的“东风”,食用菌、中草药、光伏、深加工等61个主导扶贫产业帮扶项目在鄂伦春旗一一落地生根。2019年,鄂伦春旗蘑菇、木耳、蓝莓果汁等26种特色产品走进北京市场,并设立消费扶贫专柜开展线上线下推介,销售金额达297.49万元。

在鄂伦春旗,贫困户努力奋斗脱贫奔小康的故事还有很多。信洪军是鄂伦春旗阿里河镇昆仑山村的村民,家里共有4口人,2013年他因病致贫,从此日子一度过得十分艰难。

自脱贫攻坚全面开展以来,信洪军便第一批被村里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从此,一项项扶贫政策送到了他的家中:破烂不堪的土房换成了96平方米的砖房,健康扶贫政策支持下的住院、打针吃药报销比例都提高了,给信洪军减轻了不少的生活压力,也重新点燃了他们一家的生活热情。

后来,信洪军了解到“菜单式”扶贫项目政策,便萌发了养殖家猪脱贫致富的念头。村支书和驻村第一书记给予了他支持和鼓励,不仅帮助他申请项目资金,还协调镇党委、政府为他送去了盖猪舍所需的材料。去年,信洪军养了14口猪,一年下来纯收入增加了1.8万元。今年他把家里最壮的母猪留下来继续进行繁育,又从外地购进了长白种猪,开始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现在种养殖收入再加上各项补贴和补助收入,一年下来,我们家平均年收入能有8万多元。我真的特别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了我温暖和希望,让我用双手甩掉了穷帽子,走上了致富路。”信洪军道出了藏在心底许久的肺腑之言。

莫旗

脱贫攻坚的铿锵战歌在呼伦贝尔大地上不断奏响。如今走进莫旗,人们欣喜地发现,这里环境变美了,干群关系亲近了,贫困群众日子过得舒心了,一幅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如画美景展现在人们面前。

脱贫攻坚以来,莫旗全力克服相对基础条件差、贫困人口多等诸多困难,将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基本方略,完善政策措施,持续加大投入,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11月底,莫旗顺利通过国贫旗脱贫摘帽第三方评估验收,并于2020年3月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序列,“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清零达标”任务全部完成。

“盖起了大砖房,养起了小绵羊,儿子上大学,致富路光明。”家住莫旗登特科镇钢铁村的村民杨泽禄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了自己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

帮钱,帮物,不如帮个好项目。为增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造血”能力,2017年,莫旗开启精准脱贫升级版,针对贫困家庭特点推行“菜单式”产业扶贫,确立菜单式产业扶贫“四种四养”项目,重点扶持“短平快”的菇娘、黄烟、菌类、中草药四类种植和笨鸡、大鹅、肉羊、生猪四种养殖产业,以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家庭通过自身劳动摆脱贫困的方式推进产业扶贫。以“先发展后补”的方式对“四种四养”产业进行奖励性补助,每户最高补助6000元。

在了解到这项好政策后,杨泽禄选择了养殖项目,到2017年冬季养殖规模达到400多只羊,年收入达20多万元。就这样,靠着自己的勤劳,杨泽禄家不仅脱了贫,还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才能摘掉贫困的帽子,如今我们家的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好了。”杨泽禄的脸上绽出笑容。

在莫旗,还有许多贫困群众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圆了脱贫梦。姜佰成是莫旗腾克镇郭恩其坎村的村民,他虽然贫困,但为人勤勉肯干,2017年和2018年他通过“菜单式”产业扶贫项目得到了扶持贫困户发展种养殖补助金1.2万元。经过三年的奋斗,如今他如愿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脱贫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贫困户摆脱了贫困,这几年我们的居住环境和村容村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今老百姓住在舒适的房子里,真是做梦都能笑醒。”姜佰成朴实的话语却饱含着真挚的情感。

2019年,莫旗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基础明显加强,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扶持种养殖等农畜产业、打造有机大豆等特色产业、培育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发展光伏电站和扶贫车间等多项产业,为贫困户搭建产业平台,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美好新生活的起点。在呼伦贝尔,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怀着憧憬与期望,用勤劳的双手赶走了贫穷,迎来了幸福,昂首阔步踏上了脱贫奔小康的新征程。

记者 郭悦 通讯员 蒋希武 侯玉鹏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