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 白狼国有林管理局打造﹃森林+﹄生态品牌巡礼

□文/秀秀  图/赖志强  齐腾达

鹰击长空,总是在森林茂密处起航;鹰翱万里,总是在高山之巅回旋。白狼峰,兴安之巅,山下富庶的林产业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壮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靠原始采伐、无节制攫取山林财富而发展的年代已经终结。昔日有多辉煌,求变就有多彷徨。停伐转型、资源危机、经济危困,面临转型带来的痛楚,兴安盟白狼国有林管理局的决策者大胆改革,不断尝试,经过近20年的挑战,终于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道路。他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优势,积极打造“森林+”的生态品牌,不断擦亮“绿水青山”的生态名片,助力旅游业的发展,助推林下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筑牢林业职工发展的根基。    

林业与旅游比翼齐飞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原本最好的旅游季节里少了许多游客的身影。不过,7月25日中午11时左右,兴安日报社“六山六水看兴安”采访组记者在林俗村采访时看到,一辆满载游客的大巴停在了潘老二饭店的门口,40多名游客陆续走出大巴车进入潘老二饭店用餐。宽敞的大厅里摆了四张桌子,炒卜留克、野菜丸子、玉米面大饼等林区美食都是餐桌上的主打菜。游客在品尝过后,都对林区特色菜品赞不绝口。可惜这些美誉并没有传到老板赵桂英的耳朵里,每次做旅游接待时,她都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希望把林区的特色菜都端上游客的餐桌。    

谈起入夏以来如潮的客流,赵桂英介绍说,白狼国有林管理局有发展旅游的优势,这里树木葱茏,是夏天难得的避暑圣地。白狼国有林管理局的林俗文化源远流长,发展旅游更加有底气。再加上白狼峰、林俗村等景区景点,让林业职工依托旅游业收入大幅度提高。“在我们这里有一句顺口溜,放下斧头搞旅游,小康生活不用愁。”赵桂英的这句话,就是她生活的真实写照。    

郑晓平和赵桂英一样都是林业职工,在2002年白狼国有林管理局转型时,郑晓平的妻子下岗了。当时,夫妻二人一个月只有240元的工资。面对经济上入不敷出的困境,郑晓平于2003年积极响应白狼国有林管理局提出的林俗旅游发展思路,在鹿村建立之初便搬到这里做起旅游业。林业职工的生产生活有别于农村、牧区、城镇的生活,鹿村的生产生活、房间摆设有典型的林业文化特点。昔日里,林业职工用来取暖的火墙火炕成了过往游客探寻林俗文化的聚焦点,传统的民宿深受游客的喜欢。10多年的时间里,鹿村的旅游业从弱到强,郑晓平每年夏天旅游旺季都可以收入8万元左右。许多像郑晓平一样的林业职工全部脱贫致富,白狼国有林管理局的旅游业声名远扬,让林业职工对未来的幸福生活充满了希望。    

发展旅游不光给林业职工带来了好处,更是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林业职工单靠工资过日子,生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所以,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不仅直接拉动一批林业职工收入提高,更是将生态保护和植树造林作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和保障。    

1999年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林业职工不再采伐树木,取而代之的是植树造林恢复生态环境,造林和保护相结合。在这种情况下,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满足游客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在解决森林资源和生态的保护问题的同时,变绿色为经济效益。    

郑晓平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每年旅游旺季,他的妻子主要在家做旅游业,他闲时打个帮手。其实,郑晓平的主要工作是一名护林员。他平时主要承担森林的管护工作,每天都要对分管的林班上进行巡视工作,遇到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第一时间上报和解决。正是因为这样的双重身份,让郑晓平更加珍惜森林这个绿色资源。在民宿开发过程中,他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原貌,避免大兴土木或人工建筑带来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在游客旅游时,他还注重生态保护方面的宣传,及时提醒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文明出行、保护生态环境,将生态保护理念深入到每一位游客的心中。    

为了增加林业职工的经济收入,白狼国有林管理局不断出台系列举措加快旅游业发展,同时也将生态保护融入到整个旅游发展中。这是一个“双赢”的举动,也是生态保护与旅游的比翼双飞的有力结合。    

科研与产品双管齐下    

如何唤醒“沉睡的资源”,实现靠绿色增收?这是白狼国有林管理局的决策者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受气候条件制约,每年的旅游旺季只能持续3个多月,怎样将这3个月的旅游黄金期发挥到极限,让林业职工更多地增收?白狼国有林管理局以林下产业为抓手,在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进。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优势,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积极打造林俗旅游的同时,努力把林下产品转化为旅游商品,做强林下产业,做强林下经济。    

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围绕“林区美、林业兴、林工富”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林区林地资源优势和特殊气候条件,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并将林下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目前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正在凸显,木耳、猴头菇等菌类的林下产品销量逐年增加,林下产品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记者在林俗村的木耳养殖基地看到,这里的黑木耳长势喜人,有的已被游客采摘一空。为了让黑木耳更加符合消费者追求野生原生态的需求,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在发展黑木耳等林下产品产业时,高度还原产品的生存环境,让黑木耳的生长环境更加接近于野生,所产黑木耳从口感到外观直接区别于市面上的普通木耳,经济效益直接翻倍。“我们这里生产的黑木耳菌棒材质和普通种植的黑木耳菌棒略有不同,主要是用碎木屑加工而成,这种菌棒接近黑木耳的自然生长环境,也就是消费者所说的野生黑木耳。职工家里的黑木耳一部分直接被游客以采摘的形式购买,另一部分晾晒后当成特产卖给游客。每斤的价格在80元至90元,比市场上普通的黑木耳高出一倍,直接带动职工增收。”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副局长陈丽霞介绍说。    

白狼国有林管理局一方面发展林下产业,一方面发展种苗培育产业。2002年开始,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就提出了以“私有化育苗”为基础产业辐射发展的思路,鼓励林农参与育苗生产,增加个人收入。截至目前,白狼地区育苗户已达450户,净育苗面积达3500亩,育苗总量达2040万株。5年内平均年销售量达86万株,平均年销售额128万元。    

为提升“基地”整合、示范、科研、实验和拉动能力,他们与内蒙古农大和内蒙古林学院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其作为“产、学、研”基地。通过“基地”整合私有化育苗,形成规模化,提升竞争力。通过与内蒙古林学院的合作、研究,改变现有造林树种提高经济价值和其附加值,提升私有化育苗的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为争取苗木走向国际,2016年10月12日,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取得了《出境种苗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检疫注册登记证书》,成为兴安盟唯一一家可以办理“种苗花卉”出境业务的单位。    

针对近几年国内种苗市场趋于饱和、大众化品种需求逐年下降的现状,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将种苗培育定位于更具有科研价值的西伯利亚红松,拓宽国内销售市场的同时,打入蒙古、俄罗斯等国际种苗市场。    

据了解,西伯利亚红松是集用材、坚果、粮油、保健为一体的优异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引种西伯利亚红松,能有效改善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丰富寒温性森林树种组成、改善森林品质、提高综合效益、增加可持续发展经营系数,加快生物的多样性发展。白狼国有林管理局地处高寒地带,营林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在白狼地区将西伯利亚红松实验并成活,将来西伯利亚红松会为林业职工带来更高的经济收入。    

从停伐开始,林业职工成了森林的主人。依托森林、好的生态环境,旅游经济、林下经济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起来。白狼国有林管理局的特色产业给林业职工带来了实惠,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