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内蒙古:世界骨髓捐献者日 聆听他们的故事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王利军)9月19日是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当天,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举办纪念第六个“世界骨髓捐献者日”暨内蒙古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100例分享座谈会,呼吁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来,奉献爱心,挽救生命。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9月18日,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累计库容量达47939人份,已实现捐献103例。从第1例至第103例捐献者,他们现在还好吗?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带您走近部分捐献者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目睹他们的风采。

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庆文:捐献后身体没异常(图:杨庆文,照片由本人提供)

“我感觉捐献造血干细胞对身体没有影响。捐献前后我一直保持160斤左右的体重。每天早晨坚持跑步3公里,晚饭后走路3公里。”9月19日傍晚,远在乌兰浩特的杨庆文在电话中说。今年49岁的杨庆文是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人,在监狱系统工作。

杨庆文告诉记者,2003年,他和同事在北京出差,在一辆献血车上看到了关于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宣传。同事的弟弟因患白血病去世,得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杨庆文和同事当即报名登记,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志愿者。一年后,他接到了中华骨髓库以及红十字会的电话,告知他初筛成功,询问是否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那时,人们对捐献知识了解得很少,家人都担心捐献后对我身体有危害。我在网上查看了一些相关资料,又和从事医务工作的同学了解了相关知识,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并做通了父母和爱人的工作,打消了他们的顾虑。”2005年5月,杨庆文赴北京成功捐献,成为内蒙古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现在,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地认可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对自己无害,对他人有益。能用自己的微薄力量挽救他人生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杨庆文说。

第100例捐献者安格热: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图:安格热  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王利军)

32岁的安格热今年8月12日捐献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10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9月19日,安格热专程从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来到呼和浩特市参加座谈会,分享了自己的爱心故事。

“从一名志愿者转为捐献者,我感到自己很幸运。作为全区第100例捐献者,我和之前99例捐献者一样做了同样应该做的事。我希望全社会更多的人关注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帮助他们重新点燃生命的火种。”安格热动情地说。

安格热是一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2019年6月,安格热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志愿者。2020年4月,他接到了当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安格热将自己准备捐献的事情告知了父母、爱人,得到了理解与支持,并在同意书上庄重地签下了名字。这期间,为了配合捐献,他开始戒烟、戒酒、不吃肉,加强锻炼、尽量控制体重,一心想给患者提供最好的造血干细胞。

“这是一次弥足珍贵的缘分。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福气,如果还有这样的机会,我会毫不犹豫的去做。”安格热说。

二次捐献者刘斌:难得的缘分(图说:幸福的三口之家  图由本人提供。)

“距离第二次捐献已经过去近3个月,我现在身体挺好的,和首次捐献比起来,第二次捐献因为没用打动员剂,感觉更轻松,捐献时也没有什么不适反应。”9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第三例二次捐献者刘斌向记者反馈了他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身体情况。

刘斌是锡林郭勒盟人,2019年10月他第一次为一名刚为人父的年轻爸爸捐献了造血干细胞。2020年6月22日,因患者治疗需要,刘斌为这位患者进行了二次捐献。这次他捐献了98毫升的淋巴细胞。两次捐献仅仅隔了8个月。“一般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机率仅为几万分之一甚至十万分之一,十分难得,我能在短时间内为同一位患者实现两次捐献,也算是一种缘分吧。”电话中,正在家中陪2岁女儿玩耍的刘斌说,“因为两次捐献时间间隔比较短,第二次捐献前我和家人朋友都有些顾虑,但是转念一想,患者身上已经流淌着我的血液,我是这位患者最后的希望。再帮他一把,也许就挽救了这个家庭。”聊起两次捐献的心路历程,刘斌坦言自己很有成就感。

记者了解到,刘斌平时热衷于参加公益事业,每年坚持献血,已累计献血1400毫升。

捐献后再次生子的李储晶:造血干细胞捐献不神秘(图:李储晶  图由本人提供)

既是呼伦贝尔市馨美妆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又兼呼伦贝尔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队长的李储晶有点忙。9月20日12时30分许,在太原参加“女性成长课堂”的李储晶忙里偷闲通过视频连线接受了记者采访。

李储晶告诉记者,能够实现造血干细胞捐献是受一次“悔捐”事件的影响。1997年的一天,李储晶和丈夫刘兴军在一期央视纪录片上得知,一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在捐献之前反悔,而等待救命的白血病患者已经“清髓”进入了无菌舱。李储晶觉得很痛心,当即和丈夫商量要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践行承诺的重要价值。

随后李储晶就给中华骨髓库、内蒙古红十字会打去电话,询问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事宜,遗憾的是当时呼伦贝尔地区还没有开展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的工作。2005年的一天,李储晶偶然在海拉尔区的街道上看到了红十字会的宣传条幅,呼伦贝尔地区正在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活动,号召市民踊跃献爱心。李储晶当即与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几天后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2007年11月3日,李储晶在北京顺利采集了造血干细胞,成为呼伦贝尔市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那一年,她已经是一个8岁男孩的妈妈。而患者是一名远在厦门的13岁女孩的妈妈 。2010年,李储晶的二儿子也健康出生。此后多年,李储晶一直惦记着当年移植她造血干细胞的患者是否已经康复。2018年夏天,在新闻报道中得知当年恩人信息的患者一家三口从厦门来到呼伦贝尔市,找到了李储晶。令李储晶欣慰的是,患者在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5年后痊愈停药。受李储晶影响,如今,患者读研究生的女儿也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我自身的经历证明,造血干细胞捐献不神秘不恐惧,对自己身体没有影响,而几百毫升的造血干细胞却能够挽救一条即将逝去的生命,值得适龄健康公民参与奉献。”

全区已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47939人份

据了解,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造血及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全区各级红十字会进行广泛宣传动员,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中来。从2017年起,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每年都会开展“冬暖童心·红十字关爱血液病患儿在行动”“关爱生命健康·情系血液病儿童”等主题活动,推动“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的传播,以关爱儿童推动自治区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发展。2004年4月23日,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成立。2018年8月,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我区空白。截至2020年9月18日,中华骨髓库内蒙古分库累计库容量达47939人份,已实现捐献103例,其中涉外捐献2例,二次捐献3例。

下一步,自治区红十字会将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加大捐献公益宣传力度,推进规范化管理进程,完善志愿捐献者招募、血样采集、项目资金使用管理、供者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则,强化为捐献者的服务,同时对其中的困难家庭给予人道救助,进一步加强与各级卫生部门和血站的密切配合,有效提升库容,协调推动捐献立法进程。同时,深入挖掘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捐髓助人的感人事迹,展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风采,让更多人了解、支持和参与这一血脉相髓、大爱无疆的人道主义活动,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深入开展。

[责任编辑:张圆]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