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梯田里的交响,你可听过?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阿扎河乡普春村切龙中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多声部民歌”的主要传承地。由于地处山区,外来的异质文化较少进入普春村一带,使得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梯田文化等原生态传统文化得以比较完整、系统地保存下来。

先睹为快,看看这里的梯田大片!

海拔约1600米,年均气温18摄氏度,在云南哀牢山腹地,阿扎河乡普春村切龙中寨傍山而建、居于云端,曲折的山路连接着村寨中为数不多的五十户人家,孩童嬉闹、鸡犬相闻。

梯田环绕在各个村寨周围

除草、灌溉……九月,村民在泛出金黄的梯田间劳作,伴随着最原生态的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人们向自然表达着对丰收的祈愿。

9月,梯田里的稻穗已逐渐饱满

普春村切龙中寨村民 车志雄:哈尼族一年四季、过年过节,要做好几个仪式,要守护我们的梯田,要灌溉水,如果干了就不容易恢复水田。

知识小版块:哈尼梯田与“刻木分水”

哈尼族世代与梯田打交道,以梯田为生命之本,一年四季都在梯田里劳作。他们勤劳善良,常年耕作梯田、保持灌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水田。水,是哈尼梯田的灵魂,为了保证所有的梯田不论位置高低、面积大小、丰欠水年都能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灌溉,哈尼族发明了一套严密有效的分水制度——“刻木分水”。选用板栗树、黑果树等耐腐蚀、耐浸泡、耐磨损木材,制作木刻分水器,把它安放在渠道的分水口处,让水流按照开口宽度自行分水,分别流入各条分水沟,保证每块梯田都能得到约定的用水量。

梯田是哈尼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多声部民歌,到底是个啥?

知识小版块:哈尼族多声部民歌  

世代与梯田打交道的哈尼族人在劳作中自然产生的多声部民歌,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包括歌颂劳动、赞美爱情、讴歌山野田园美景等方面的内容。演唱方式分为乐器伴奏和无乐器伴奏人声帮腔两种,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征。栽秧季节,梯田里《栽秧山歌》此起彼伏,遥相呼应、浑然一体,震撼山野、动人心魄。

哈尼族多声部民歌《栽秧山歌》

36岁的车志雄,是哈尼族多声部民歌县级传承人,他的父亲车克沙是省级传承人。好多同龄人都外出打工了,车志雄却坚定地留了下来。

车志雄:得有人来传承我们哈尼族的文化。房子是有的,但是我们的文化、节日啊,我怕有些东西会消失掉,担心这个事情。

车志雄在接受采访

传承哈尼文化,

这位村里的年轻人,做了啥?

哈尼族没有文字,当地的语言文化、劳作方法,随着老人先后离去,知道的人越来越少。看到一拨又一拨的摄影师、音乐家不畏风雨来采风,外地游客沿着崎岖山路只为一睹梯田风采、聆听哈尼民歌,车志雄想留住独属于哈尼族的精彩。

山间溪涧穿田而过

他拿起几年前慈善组织捐赠的一台摄像机,将哈尼族的四季更迭、风土人情一一记录下来。

车志雄:这是“乐作佐”,村寨的一个地方,“祭寨神”前要搞一个仪式,这个就是“咪咕”,这个是“缥斯呐斯嘞”,快秋收了,把不好的东西先送出去,两边寨子要堵起来……

车志雄正在火塘边给孩子们讲故事

拍摄之余,车志雄在梯田里教孩子们唱哈尼族民歌,在火塘边给孩子们讲古老的传说,哈尼族的美好,他想让孩子们扎根在童年的记忆里。

车志雄:《栽秧山歌》不是舞台上唱的一个东西,它是梯田里面唱的。我直接移到梯田里面去唱,他们就特别感兴趣了,爱学。

知识小版块:哈尼族的火塘

哈尼族的火塘不仅常年不息,具有照明、取暖、烧水、煮饭的功能,更是一种文化,是哈尼族人与祖先对话的地方,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是哈尼族人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火塘边烧水的火焰正旺

快来吧!“看十天都看不完!”

2014年,普春村实现了4G全覆盖,2016年通了硬化路,两年前,乡村电商又让村子与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来旅游的客人喜欢哈尼族的梯田红米,棕花茶、紫糯米也被当稀罕物买走,车志雄如今不用出门打工,也能衣食无忧。今年他正在重建老宅,准备用来做哈尼族的影像传习馆。

车志雄:这个馆建起来了以后,传承力度就大了,太多了,看十天看不完。我们的文化就是不愁的。

梯田鳞次栉比

2019年底,普春村实现全村脱贫出列,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车志雄盼望着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守护哈尼族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家门口过上更好的日子。

车志雄:传统的“矻扎扎”节、秋收这些,四五十人一波一波地开着大客车来。现在我们村里的人接待不了这些人,因为家里没有卫生间。我跟这些年轻人讲,你们建房子要设个标间,会安排大家去住、吃、玩。大家来到我们家乡,一起传承农耕文化,外来的人多了,就有一份收入了。

梯田已逐渐泛出金黄

知识小版块:“努玛阿美”是哪里?

相传,哈尼族,是由青藏高原南下的北方游牧部落与云南高原北上的南方稻作民族融合而成的。相传哈尼族的祖先,曾游牧于遥远的北方一个名叫“努玛阿美”的地方,尔后逐渐南迁,居于滇池、洱海一带。由于受到异族侵扰,又南下至六诏山区、哀牢山区等地。因此,有人认为,迁徙到“努玛阿美”,是哈尼族祖先结束游牧,进入农耕时代的转折点。那里土地肥沃,适宜水田耕种,因此成为哈尼族人心中的故乡。

[责任编辑:章颖慧]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