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土声音 > 正文

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源头活水”

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源头活水”,我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呼伦贝尔鄂伦春自治旗,大力发展金莲花、平贝母等中草药种植项目,三少民族走上幸福小康路;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群众众筹变“股东”,引进了国外良种奶牛壮大养殖业;兴安盟突泉县,村民在庭前院后建起“增收园”,“庭院经济”扮靓村庄、富了村民……近年来,我区不少地方把发展扶贫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攻方向,让一方水土“养富”一方人成为现实可能。

扶贫扶长远,长远看产业,发展产业是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实践证明,没有产业带动,就难以彻底脱贫;缺乏产业支撑,更难以持续脱贫。一方面,搬迁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等举措,都需要通过产业的长足发展给予支撑,实现贫困人口长期稳定的就业与增收,产业扶贫的基础性地位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通过产业扶持才能够有效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抓好产业扶贫这个“源头活水”,我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有了可靠保障。

民间有句大白话:“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对于产业扶贫而言更是如此。内蒙古地域广阔,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这就需要我们从实际出发,把这方山水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交通条件以及人力状况等弄清楚,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既要精准定位,积极发展适合产业、当家产业、优势产业,又要合理布局,防止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避免单打独斗、各自为战。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等扶贫产业发展好的地方,无不是紧扣“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产业发展靠得住,群众才能信得过。扶贫产业的发展是一项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只有科学规划、精心培育,不断释放产业带动效应,不断延伸扶贫产业链条,才能走得远、得民心。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的山葡萄,曾经因为卖不上好价钱,被村民砍掉晒干当柴烧。近年来,当地结合实际,从深挖葡萄种植产业潜能入手,以扶植龙头企业为抓手,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不少村民通过种植山葡萄实现了脱贫致富。在内蒙古,类似马鞍山村这样的脱贫故事还有不少。在产业链上破题,打通上中下游,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把各个主体的智慧和力量释放出来,何愁扶贫产业不能健康发展、贫困群众不能脱贫摘帽?

这几天,电视连续剧《枫叶红了》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草原儿女栉风沐雨、攻坚克难,最终实现精准脱贫的奋斗故事,让不少人感慨万千。2020年还剩下不足5个月时间,完成剩余脱贫任务,容不得一丝懈怠。在脱贫攻坚最后的冲刺时刻,卯足劲头、找准路子、突出特色、多元发展,扶贫产业就会成为乡村经济的“发动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我们就会在做好产业扶贫中高质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起奔向幸福小康生活。(安华祎)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