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擦亮草原的“眼睛” ——呼伦贝尔市深入推进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白琵鹭在呼伦湖边捕食

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的兔狲幼崽

鸿雁一家在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活得悠闲自得

成群的蒙古银鸥

呼伦湖畔的马群

“夏日呼伦池水满,明珠无价照草原。鲜花巧绣岸边地,彩云淡描湖上天……”

呼伦湖是内蒙古第一大湖,素有“草原之肾”之称,在蒙古语中意为“海一样的湖”。千百年来,宛如碧玉一般镶嵌在青翠草原的呼伦湖,用这一池碧水滋润着茫茫草原,孕育着这里的万物生灵。

呼伦湖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系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撑点和深受国际关注的生态保护热点区域。

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备受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自治区党委、政府也多次批示并实地调研督导。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我市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治理项目为抓手,坚持“点上治理与全流域治理并重、河湖治理与生态系统综合治理并重、工程治理与科学管护并重”,落实了多项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如今的呼伦湖恢复了烟波浩渺、百鸟欢唱的绝美景象。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之歌在呼伦贝尔奏响,“草原明珠”焕发出更加耀眼的生机与活力。

多措并举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曾经这里就是一片洼地,经过科学的规划和建设,不但为群众打造出一方休闲娱乐的亮丽景观,还提高了中水回用率,为呼伦湖流域水质改善增添一份保障。”望着飞鸟翔集的呼德诺尔人造湿地,新巴尔虎右旗水利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日前,新右旗成功将污水厂处理后的中水引入环城河道,约4000米的环城水系如一条丝带绕城而行,与呼德诺尔人造湿地融为一体,让草原小镇更加舒适、灵动。

呼伦湖流域的再生水回用工程只是综合治理中的一部分内容。我市历来高度重视呼伦湖的保护工作,1986年成立了呼伦湖自然保护区,1992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呼伦湖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跨国自然保护区——中蒙俄达乌尔国际自然保护区的创始成员,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同年11月被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近年来,我市严格遵循自治区确定的“稳定水量、改善水质、提高环境质量”核心治理目标,紧紧围绕“最大程度削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不利影响”工作方向,深入实施多个治理项目,治理成效逐渐凸显。

据悉,2018年,我市完成了呼伦湖综合治理一期工程18项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08亿元。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启动了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计划总投资17.82亿元的综合治理二期工程13个治理项目正在加紧推进,其中9项完成主要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14.13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9.29%;计划总投资9.57亿元的10个流域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回用相关项目,已有3项完成主要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资6.04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3.11%。《实施方案(修编)》中计划总投资52.27亿元的全部41项治理项目,已有29项完工,剩余11项正在按计划加紧实施,累计完成投资43.13亿元。

遵循规律 科学施策确保湖清岸净

“要遵循自然规律,突出问题导向,坚决杜绝人为污染破坏,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深入我市调研时对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按照自治区工作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大了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禁牧、退捕转产及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力度。完成了禁牧范围划定与资金筹措,确保保护区核心区内未禁牧的33万亩草场自2020年起全部实施禁牧。在2020年全面停止商业捕捞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呼伦湖渔业公司调整企业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方式,同时优化企业股权结构,为建立符合呼伦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特定功能性企业奠定基础。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通过对呼伦湖及其周边生态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研究,解决好生态系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最终通过整个生态系统的改善,实现改善水质的目标。”呼伦贝尔市北方干旱寒冷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院长窦华山说。2017年8月,为提升生态综合治理工作的科研力量,我市成立了呼伦贝尔市北方寒冷干旱地区内陆湖泊研究院。除不断提升自身科研水平外,为进一步加强对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工作的科学指导,科学调整呼伦湖水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合理确定水质评价体系,我市委托中国环科院开展了呼伦湖水环境质量及水生生物调查项目、委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科所牵头开展了“呼伦湖生态安全调查评估”项目。结合现有科研成果,我市正在加紧推进“十四五”呼伦湖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力求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理举措,在巩固阶段性治理成果的基础上,保证呼伦湖的“长治久安”。

同时,我市还持续加强了管护执法及环境整治工作。年初至今,已开展各类呼伦湖专项执法行动2次,累计办理破坏自然资源案件24起,处理违法人员40余人,对湖区违法捕捞行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还有效巩固旅游生产经营设施拆除工作成果,做到了湖清岸净,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活动对呼伦湖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成效凸显 再造野生动物撒欢天堂

“现在生态越来越好了,水里的鱼越来越多了。每到8月份,在进水闸、出水闸附近,肉眼都能看见很多小鱼苗,手快点,用手就能捧到好几条。鱼多了、芦苇多了,有食物还有舒适的环境,更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栖息繁殖。”内蒙古呼伦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兰诺尔管护站站长张友高兴地介绍着这方他守护了近10年的“宝地”。

管护站的日常监测数据显示,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保护区核心区乌兰诺尔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指标明显向好,芦苇丛面积、密度和高度都比此前好了很多。而这也正为综合治理项目的按计划实施在控制人为干扰、促进生态恢复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

随着呼伦湖治理工作的不断推进,呼伦湖生态综合治理成效不断显现:

——湖水水量保持稳中有升。根据水利部门监测数据,2020年1-6月呼伦湖水面面积均稳定保持在2035平方公里以上,2020年7月25日监测结果为2036.2平方公里,持续稳定维持在《实施方案(修编)》确定的合理范围内。

——水质持续得到改善。根据呼伦湖小河口、甘珠花两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呼伦湖水质指标符合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的《实施方案(修编)》要求。

——生态环境明显恢复。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人为干扰的有效控制,2013年至今,呼伦湖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呼伦湖水系鱼类种数由32种增加至35种;哺乳动物种类已由35种增加至38种,体现出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下一步,呼伦贝尔将不断提高认识,加大保护力度,将系统而有效的保护治理措施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将责任夯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中,全力以赴完成好呼伦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这项重大生态工程。

呼伦湖,这个维系万千草原生灵的“母亲湖”,将在全市上下的倾力保护和治理中,步履轻盈地穿过茫茫青翠,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记者 董晓波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