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一张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让遗失的钱包找到主人

正北方网讯(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记者7月31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采访时了解到一件让人心生敬意的好人好事:刚刚参加完今年高考的高中毕业生贺杰日前在商场不慎遗失一个钱包,里面装有一部无卡手机、银行卡、身份证、准考证等。两次往返现场寻包无果的贺杰随后报了警。就在他烦恼不已时,一个从北京打来的陌生电话让他欣喜若狂,钱包有下落了……

8月1日,记者联系到了贺杰。他开心地说:“经历了这件事,我特别相信‘好人有好报’。”贺杰是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高三毕业生。7月23日下午,他与姐姐在维多利时代城6楼散心。两人在大厅一角落座,就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一事聊得十分投入。当晚,两人在商场吃完饭准备结账时,贺杰才发现钱包不见啦。贺杰急出一身冷汗,立刻返回下午聊天的地方,仔细寻找多遍无果。他调看了附近几家饮品站、饭店的监控录像。令他失望的是,他们落座的地方恰好是监控死角。

次日,贺杰再次返回商场寻找无果后报了警。当天下午,就在贺杰自认倒霉,寻思着如何去挂失和补办遗失卡证时,手机响了,一个来自北京的陌生电话。以为是骚扰电话,贺杰挂断了。几秒钟后,这个陌生电话再次响起。这次贺杰接了起来。对方是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贺杰有人捡到了他遗失的包。

8月1日,记者联系到了捡包者张玉柱。张玉柱是维多利时代城运营五部的工作人员。据他回忆,当天傍晚,他在商场巡查时,在一张桌子上捡到了一个包。在周围寻找失主却没有找到认领的人,张玉柱打开了包,包里除了手机、少量现金、身份证、银行卡等物品外,还有一张新华书店的购书卡,以及一张写有“贺杰”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手机不能使用,购书卡无有效信息,这让张玉柱犯难了。失主一定很着急,咋能找到他呢?张玉柱猜测这张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很有可能是失主本人的,于是拨通了卡上的电话。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向张玉柱询问了钱包遗失地点,经过在系统内查询,找到了贺杰的联系方式。



7月24日傍晚,贺杰赶到维多利时代城认领了钱包。失而复得,烦心了两天的贺杰向张玉柱致谢:“好人有好报。”

一张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牵来一起拾金不昧的好人好事。记者了解到,在这张卡的背后还有一个不寻常的故事。贺杰告诉记者,这张卡是他与同窗好友一起申请的。2018年他正值17岁。一天,和他要好的同学范雨晖告诉贺杰,面对即将到来的18岁,他要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迎接自己的“成人礼”。这件事情就是“申请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贺杰觉得这是一件造福社会的好事,当即表示一起申请。两人顺利在网上进行了登记。几天后,他们收到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邮寄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18岁生日当天,贺杰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的“成人礼”,亲朋好友秒赞。爸爸妈妈也第一时间向贺杰表达了祝福。让他高兴的是,当晚,一位给他补过课的老师打来电话,向他了解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流程,并于当天在网上成功申请。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三献”部了解到,2011年,内蒙古作为全国第二批人体器官捐献工作试点省区,全面启动了我区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成立了全区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建立了捐献工作办公室。盟市设立了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站,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建立了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全区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和缅怀纪念活动,取得了可喜成绩。截至目前,全区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累计22757人,其中,实现遗体捐献累计136例,实现人体器官捐献累计73例,实现眼角膜累计76例。

公民逝世后,自愿无偿捐献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挽救他人生命、传播人间大爱,是值得全社会尊崇的高尚行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登记。2.通过“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网站进行登记(www.codac.org.cn)。3.赴当地红十字会器官捐献管理机构或登记站进行书面登记。


[责任编辑:章颖慧]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