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张海旺:痴迷收藏硅化木树化玉50余载

张海旺向记者介绍他的藏品。

硅化木《关公》。

树化玉《天下第一虫》。

树化玉《鱼头》。  

        有人收藏邮票,有人收藏古玩,也有人收藏奇石……七旬老人张海旺年轻时喜欢上了硅化木和树化玉收藏,半个世纪的时间从未停歇,揽得美石千余方,并出版了专著《绚丽多彩树化玉鉴赏》。让我们走近收藏家张海旺,听听他与硅化木和树化玉的故事。

“阴差阳错”与石结缘

张海旺,蒙古族,又名额尔登必力格,1948年出生在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后旗乌盖苏木富海三队的一个贫苦农家。“家里兄弟姐妹10人,光吃饭都是问题,父母为了养育我们,含辛茹苦,操劳一生。”张海旺说。虽说生活清苦,日子艰难,可张海旺却懂得读书改变命运的道理。1964年,张海旺考上了当时的巴盟二中。家里没有钱,父母贷款20元圆了他的“中学梦”。

196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张海旺到乌达矿务局黄白茨矿采煤六队当了工人。在这里,他卖力工作,赚钱养家,并有幸和硅化木和树化玉结缘,开启了50余载的收藏之旅。一次下井,煤层顶底板树叶化石引起了张海旺的注意,他似乎发现了新大陆,追着老工人刨根问底,最终了解到了树叶化石一些知识,并开始收藏。上世纪70年代,张海旺调到了五虎山矿工作,矿上硅化木很多,如磁石般吸引着他继续探索。后来,张海旺进入中国矿业大学深造。其间,硅化木和树化玉成为了他学业之外的研究课题,因为,他已有了一辈子和它们打交道的想法。

大学毕业后,张海旺回到了熟悉的煤矿。1978年的一天中午,他从井下上来时又饿又累,恰好赶上矿上班中餐,采区井口有人卖烧鸡,他买了一只。当时,现场人多,张海旺不好意思吃,就往西南方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走了大概400米,在五虎山矿背面找到一个僻静的地方坐下吃烧鸡。他一边吃一边观察周围环境,看到西边30米外有一块像硅化木的大石头,便好奇地走了过去,仔细一瞧,果真是硅化木。第二天,张海旺就找人把硅化木挖出,并将其拉到吉兰泰石材厂加工切割。切割第一刀后,张海旺发现,切面的图案特别像“关公”。于是,他给这块硅化木切片起名叫“关公”。

当年,自治区书法家、中国古钱币收藏家杨禄安看过《关公》后惊呼:“太神奇了!太逼真了!太难得了!这可是天工之作,这应该比世界上著名的画作更要珍贵,是无价之宝!”为此,张海旺高兴得两天两夜没有睡好觉。

吃烧鸡吃出了硅化木极品,张海旺的神奇经历一时传为了美谈。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块硅化木不仅诞生了《关公》,还切出一块形状外观与我国宝岛台地图相像的切片,张海旺将其命名为“宝岛”。日前,张海旺将《宝岛》与另一件树化玉作品《仁爱礁》捐赠给了市博物馆。“一石出二宝”,让张海旺颇感振奋和骄傲,也激励着他坚定收藏硅化木和树化玉的信心。

五十余载收藏之旅

为了广泛了解硅化木和树化玉,无论去哪里出差,只要办完事,张海旺一定抽出时间在当地寻找它们;不管什么地方,只要办奇石展,他必定会挤时间到现场转转。为了学习相关的知识,张海旺购买了许多地质方面的书籍,并拜访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的专家,不断丰富硅化木和树化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实践,张海旺对硅化木和树化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经过反复考察,张海旺将收藏重点放在了辽西、新疆和云南一带。“上述产地的树化玉特点不一,值得一提的是辽西的树化玉,其色彩丰富、硬度高、品相好、数量少,堪称树化玉之王,这一点世界上也是公认的。”张海旺说。

“我在收藏中特别注意各类质地好、品位高、有特点的稀有树化玉。注意挑选各种动物类、风景类、色彩类、人文典故类的作品。”他说,“我不怕苦、不怕累,跑乡村、到矿山,走南闯北。其间,有痛苦、有艰辛,吃住在老百姓家,一户一户看、一家一家选,度过了无数不眠之夜。”

张海旺告诉记者,他之所以在硅化木和树化玉收藏这条路上有所收获,这与他建立的全国庞大信息网有很大关系。他说:“我的信息网中有收藏家协会、奇石协会,还有好多奇石收藏家等。联系的重点包括辽宁、新疆、北京、昆明、西安、柳州、广州等地。如果有这方面消息,联络人会第一时间通知我。像《天下第一虫》就是我在云南的一个联络人帮我觅得的,见到宝贝的那一刻,我没有任何犹豫就把它收入囊中。《天下第一虫》的虫化石为玉白色,长度达59厘米,玉化程度非常好,整体饱满细腻、透明光亮,记录着那遥远的年代、温度、湿度、气候变化、动植物演变的信息。我认为它是‘天赐之宝’,是我最满意的收藏之一。”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好的树化玉作品就要配合适的底座。为此,张海旺专门选择上等的红木、红酸枝和天然根雕做成底座,使底座与作品相得益彰。回首漫长的收藏生涯,张海旺表示:“我是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中国煤炭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内蒙古煤炭经济研究会会长、内蒙古观赏石宝玉石协会副会长,这些头衔都是行业内的同仁给我的,我与他们一起学习交流、切磋,对我帮助很大。我特别想说的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植物研究所副所长王军教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正是在他的介绍下,我加入了中国古植物学会。在他的帮助,我有幸参加了4次世界古植物大会,展示了自己的树化玉作品。”

与此同时,张海旺也颇为感慨地说:“为了搞收藏,我可以说是‘过五关’‘ 斩六将’。‘过五关’是:闯过了劳累关、资金关、加工关、设计关、照相关。‘ 斩六将’是:克服了压力、工伤、病魔、痛苦、孤独、焦虑。我深刻体会到,没有辛勤的付出,哪有成功的喜悦;没有刻苦钻研,哪有震撼人心的累累硕果;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怎能获得极具考古价值、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宝物’!”

一朝成名收获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数十年的时间,张海旺收藏的硅化木和树化玉作品多达1500多件,300多吨。本着保护和利用树化玉精品的目的,张海旺编著了专著《绚丽多彩树化玉鉴赏》,书中收纳了部分硅化木和树化玉佳作,有风景类、动物类、色彩类、人文典故类等四大类。应当说,每件作品都叙述着地球亿万年的变迁史,每个画面都记录着那久远年代的瞬间状态。有30多位国内外古植物学资深专家为张海旺作品亲笔题词,给予了极高评价。

“风雨兼程50余载,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个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只有沿着崎岖道路勇于攀登,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我算是幸运的,大半生和化石为伍,终有斩获。未来,我想通过更多的方式和平台展示硅化木和树化玉之美,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并爱上硅化木和树化玉。”张海旺最后说。 

(董巍巍  文/图)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