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铭记心中那片永远的风景

王雄


大约2006年的秋天,我认识了玉皓。

当时,他是哈尔滨铁路局党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我任郑州铁路局党委宣传部部长。那年,全路宣传系统在我们郑州局开会,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我特地请一帮新闻科长在黄河古渡口的船上小聚。

玉皓给人的印象是话不多,但挺实在。他当过老师,有良好的修养,又因我们都爱好写作,因此谈话挺对路。总的感觉,他看问题敏锐,说话谦逊,知识量大。

2009年,玉皓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梦见山里花开时》。这时我已调铁道部政治部宣传部工作。他特地来北京给我送书。也只是匆匆见了一面。

后来,玉皓调《哈尔滨铁道报》工作,我也调《人民铁道》报工作。我们俩在工作上似乎很有缘,总是同在一个战线作战。时有见面,却匆匆忙忙。交流不多,却心心相印。当然,我们偶尔有打电话或发微信,谈得最多的是写作。

读玉皓的作品,能感觉到他心中有一片永远的风景,他的文字有一种浓浓的乡情在流淌。玉皓出生在鲁西南的一个乡村里。那是个千年古村,与曲阜很近,算是“孔孟之乡”了。玉皓在那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受孔孟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埋下了写作的种子。老屋、田野、村庄、小路,亲情、友情,还有家乡的风俗民情,无不给他留下了深深的记忆。上初中时,玉皓跟随父亲,作为当代“闯关东”人,走进了大兴安岭。他在大兴安岭林区生活、工作了26年,那山,那水,那片广袤的大森林,成为他笔下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山东老家、大兴安岭第二故乡,成为玉皓今生走不出的风景。2015年初春,玉皓出差途经山东故乡,仅待了十几个小时。事后,他写下了散文诗《躺在故乡田间地头那把破旧的藤椅上》。儿时的记忆,让他泪流满面。还有《喊一声牙林线呦,我的故乡》,情意浓浓。玉皓写道:“捡拾当年的记忆,把它们码成纵横交错的文字,丰富我始终流浪的心。”有情义的人,文字才能有温度。这可能就是作者为什么把对故乡、故土作为黄天厚土放在文集前面的缘故吧。

磨砺是财富。玉皓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并不顺利,亲人的早逝、家庭的变故,还有在学生时代身体受到的重创。但是,歌者就是歌者,玉皓能把这些作为一种动力,审视社会和人生,并在其中发现催人奋进的东西。大兴安岭艰苦的生存生活环境,给他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由此,他发表了大量反映林区生活的文章和报道,丝毫没有看到他对险恶、贫瘠、落后甚至是愚昧的责怨或借题说事。他的文字犹如精彩的“冰雪下的芭蕾”,踏着美的旋律,在滑溜溜的舞台上,让读者感受到他在艰苦环境下的追求。他的记者同事评价道:“玉皓的散文有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新闻的灵感。”

翻阅玉皓的文字,无论是早些年的《静岭上有一座9个人的城市》还是近几年的《月牙湖夜话》;无论是《青年养路工如是说》,还是《虎峰岭上的笑声》,清风扑面,玉树临风,文字里流淌着对社会、对人生的一种热切的真爱,一种超越风景的美感,那就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咏叹。

读玉皓的文字,一股子土地、山野的味道扑面而来。玉皓自喻为“耕者”。他说:“有人说我像个农民。怎么是像个农民?我本来就是农民。”

玉皓是农民的儿子,尽管他耕耘的对象已经由土地变成了文字,但他依然对土地倾注着情感。他深深地爱着养育他的土地,以及他火热的铁路生活。即使进城多年,他依然坚持到边远山区采访、采风。记者节,他登上虎峰岭,和工人们一起穿山越岭;在博林铁路线,他和工人一起出工、一起收工,一起兄弟般唠家常。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大兴安岭的岭南岭北、坡上坡下,收获丰厚。《哥们儿,万岁》《嫂子,借你一双小手》《布谷叫醒一面坡》等,都散发着浓郁的北方山野的味道,还有芬芳扑鼻的泥土气息。

记叙山乡经历,讲述工区故事,感情深厚,文字简约,是玉皓深情表达的一大特点。大山、小站、养路工区,那山那人那事,都是他作品的主题。《挂在山腰上的小站》《倾听火车驶过山谷的回响》等,每篇文章都是那么情深意浓,如诗如画,给人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撞击。那些优美的表述,或写人,或记事,虽然是作者个人的情思表达,但简约的篇章段句里透露出的是浓郁的生活情调。

玉皓的一些散文,短小精粹,却很有味道,似有沈从文之风。落笔简约疏朗,行文如诗歌跳跃,留有回味的空间,似中有不似,不似中又有似。玉皓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把个人的行踪与感触融于简练、干净的写景叙事中,让人在阅读中获得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他笔下的故乡,就是他以诚厚之心、纯朴之情打造的展现心灵的艺术故乡。

我一直以为,文学道路如同科学攀登,没有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地艰难跋涉。这种苦行僧的生活,不仅要有激情,更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从量变打基础,到质变有提升,靠的是勤奋和积累。这一点,玉皓做到了。

玉皓喜欢行走,他的文字都是靠脚板走出的。干宣传,当记者,行走的路上,玉皓看到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由于工作的需要,玉皓参与了很多大事件的采写活动。记者独特的视角、敏锐的观察力,让他得到了许多别人难以得到的东西。他珍惜光阴,把别人闲暇的时间都用在了“走”和“写”上。他善于积累,边走边写,一路下来,他将许多美好的记忆都变成了文字。

玉皓的一些游记小品,体量出了他坚实的脚步。陌生的旅途,满眼的好奇,通透的快感。他用纯朴洗练的笔墨,描绘山光水色的秀丽壮美,山浪峰涛,层层叠叠,给人以美的熏陶,延伸出广阔的意境来。他以还原记事的手法,记录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在历史与文化的融合中,寻找读者的期盼与展望。他写景,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他写意,自如洒脱,出神入化。读来意味深长,让人身临其境。在借景抒情中,寄予自己的思考。玉皓丰富的人生经历,每一天都是值得骄傲的记忆。

如今,玉皓已是一家企业报的领导者,要抓管理,还要采访写作,应该说是俗物缠身。难能可贵的是,他一刻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借助文字,与读者一同分享他写作的快乐,领略他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心中的崇高与唯美。

我知道,玉皓的文字深处,是他心中那片永远的风景。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汉水文化学者,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主席 原《人民铁道》报党委书记、社长)

《挂在山腰上的小站》

【内容提要】

这是一部字随心行的记录体文集,与作者2009年出版的散文集《梦见山里花开时》形成“姊妹篇”,承载其所走过、看过、思考过的心路历程。超越风景的美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和生命的咏叹尽在字里行间。

作者从鲁西南的乡村走来,走进内蒙古大兴安岭,走到了呼伦贝尔草原。以朝圣者的心态,游历过名山大川,也沉醉于田间乡野。正是对生命的挚爱,这些文字有了灵性,写人记事,咏物叹情,土地、山野的味道扑面而来。清新,质朴,醇厚绵长。

“小站”不是终点,只是人生漫漫旅途中的一个驿站。从回味故乡的味道到讲述青藤爬满的往事,走过的,都是美好的……

【作者简介】

韩玉皓,笔名山野。曾居呼伦贝尔26年。黑龙江省作协会员,中国铁路作协会员,哈尔滨铁路局作协副主席。先后出版个人散文集《梦见山里花开时》《挂在山腰上的小站》;与人合作出版诗集《冬天的风筝》。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