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土声音 > 正文

保市场主体 稳住经济基本盘

【核心提示】

●“保市场主体”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是“六保”的基础和压舱石,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夯实支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握重点,着力对中小企业开展帮扶纾困;打通堵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突破难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攻克痛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

●保住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细胞”活力,以顺利实现“六保”目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持续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挑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工作,是坚持稳中求进、抓实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六保”之一即是“保市场主体”,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保市场主体”既是当下帮助企业在特殊时期“活下去”、保住经济长期韧劲的迫切之需,也是防范破产潮失业潮等次生经济风险、稳住经济基本盘和民生底线的内在之需,同时还是保就业、保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前提和基础,已成为当务之急。

“保市场主体”体现了底线思维,是实现保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手段。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只有保住市场主体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25亿户,其中企业3905万户,个体工商户8353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219万户。未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市场主体将继续承担中国经济重要支柱和增长源头的角色,从而稳住经济基本盘。从就业和民生角度来看,“保市场主体”就是最大的保就业、保民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一方面,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增长的源头,从而为就业增长提供广阔空间;另外一方面,市场主体是提供就业岗位、创造财富的源泉。因此,保住市场主体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是一脉相承的治本之策。从保市场主体与“六保”的关系来看,“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基础和压舱石。只有保住市场主体,经济社会恢复才能获得持续驱动力量,“六保”才具备实施基础和运行抓手。

夯实支点,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一方面,要推动消费回升。通过发放消费券、放松汽车购置限制、适度增加基建投资力度等财政政策方式,提振内需;另一方面,要扩大有效投资。要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第一个“新”指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实体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鲜动能。它主要涵盖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第二个“新”指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从追求速度转向追求质量转变,亟待对以往城镇化过程中的短板进行优化,如在住房、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内涵;一个“重”指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要注重健全市场化投融资机制,特别是支持民营企业平等参与重大工程建设,提高投资效益。

把握重点,着力对中小企业开展帮扶纾困。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具体来看,根据中小企业受冲击程度及企业类型,可从三个层面采取相关帮扶和补贴政策。第一是短期应急性层面,针对短期受到冲击的企业,政府可运用金融支持如贷款优惠等突发事件应急性政策缓解企业危机,从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难题;第二是中期盈利层面,针对中长期订单受到影响且短期仍有一定盈利的企业,政府可采用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方式补贴企业,从而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第三是长期成本层面,针对受冲击大、抗风险能力小、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中小微企业,在难享减税利润补贴、同时应急性补贴效用不明显的情况下,可采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等方式帮扶企业。

打通堵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目前,我国的营商环境依旧存在审批流程长、办事效率低、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市场监管与审批脱节等堵点问题。一方面要继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努力营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氛围;另一方面,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位、该补的补到位、该缓的缓到位、该服务的服务到位,打通营商环境的堵点,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舒适度和安全感,进一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突破难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要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一方面要在完善产权制度的基础上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并不断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获得要素、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提升企业发展韧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快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攻克痛点,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也提出,“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一系列表述,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贯重视,更说明在新形势下科技创新已成为重要的“破局利器”。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同时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另一方面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企业要充分借力政策,在逆境中求生存。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守住主业,深挖潜力,精简业务,控制成本,坚决杜绝盲目扩张,确保公司流动资金能够维持企业“过冬”;积极研判市场需求变化,根据市场需求精准发力,及时审视并调整自身发展战略和业务方向,填补市场短缺,通过适应市场变化化危为机,从而使企业具有持久动能;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疫情过后,新行业、新产业的出现或迭代将是大势所趋,企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发扬“创业家”精神,不断创造、创新商业模式,精准发力,乘势而上,做大做强;要做好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时的风险防范,最大程度分散风险,提升自身抵御重大危机事件的能力。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市场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细胞”,保住市场主体,就保住了经济增长的源头,保住了就业、保住了民生。因此,我们要保好市场主体,进一步激发“细胞”活力,以顺利实现“六保”目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为持续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李冰晶,单位;包头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室 )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