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托起葡萄产业的“腾飞梦”

随着包银高铁乌海段施工工作有序进行,乌海的高铁时代正在阔步走来。而位于乌海高铁南站南边800米的地方,正是海南区赛汗乌素村黄河村民小组的葡萄产业园,它也正谋划着高铁时代的新景象……

6月28日,一场雨后,葡萄产业园更显绿意盎然。葡萄架下风光旖旎,翠色欲滴,一串串小葡萄正茁壮成长。站在葡萄架下,瘦高个子、黝黑脸庞的王胜云对今后葡萄产业的发展充满憧憬:“建设中的高铁站离我们村这么近,到时要用高铁把我们村的葡萄卖到全国各地,让赛汗乌素的葡萄品牌更加响亮……”

刚过耳顺之年的王胜云在葡萄种植界可是名人,他不仅是村里有名的葡萄种植能手、产业指导员,更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还是市农友农业合作社的社长。

“小葡萄有大能量,1亩葡萄地赛过10亩玉米田。去年,合作社葡萄种植户的人均收入达到7万多元,最高的种植户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谈起葡萄的效益,王胜云信心百倍地说,“现在我们村的葡萄在市里已有很大的名气,等通了高铁,我相信我们种植的葡萄更是供不应求,大伙儿的收入会更高。”

黄河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种植村,素有黄河葡萄第一村的美誉。黄河村民小组已有30多年的葡萄种植史。1985年,全村只有300亩葡萄示范田,到现在,全村葡萄种植面积发展到了1100亩,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植葡萄。但长期以来,葡萄种植户“各自为政”,全村的葡萄产业缺乏统一规划。

“以前大家伙儿不懂也不会作务葡萄,全靠经验,辛苦一年收入还不稳定。”王胜云说,专业事得专业人干。2014年8月,王胜云和4家实力较强、种植经验丰富的葡萄种植户合作成立了市农友农业合作社,集中力量在培育葡萄新品种、拓宽产销渠道、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等方面寻找产业发展突破口。

“加入合作社,能免费更换新品种的葡萄苗,搭建葡萄架的材料能半价购买,并且我们还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帮助大家种好葡萄。”王胜云告诉记者,现在不仅黄河村民小组70%的种植户加入了农业合作社,整个赛汗乌素村也有200多户加入其中,共有8000亩葡萄地正在步调一致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鲜食葡萄产业。

在合作社精心指导和培育下,赛汗乌素村葡萄品质越来越好,村里的葡萄种植技术人才也在逐年增加。

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6月中旬,王胜云组织农友农业合作社社员到银川市西夏区葡萄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同那里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交流葡萄种植技术和经验,并准备回来后应用于自己的葡萄种植。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我们会学习更多更好的技术来支撑发展葡萄种植。”王胜云说,“现在,村里有30多亩闲置土地,我想租过来,建温室大棚,搞葡萄高效生态示范园,把‘科技’葡萄做起来,把我们村葡萄产业再做大、做强。”

每日看着高铁施工新进展,王胜云寻思,等高铁通了,葡萄销售不是问题,这就要把赛汗乌素村葡萄品牌做好。为防止其他人用别的地方葡萄冒充自己村的葡萄,他计划着给自己村种植的葡萄上“牌”,让大家放心购买。

“不久,小葡萄就要坐着高铁出门喽!”高铁,托起了王胜云心中葡萄产业的“腾飞梦”,也在为赛汗乌素村的小康路助力加码。                         (赵晖)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