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非遗:在保护传承中焕发光彩

挂毯织造。

葫芦烫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我市因文化的多元性而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驶入“快车道”,一批又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非遗“扮靓”百姓生活

6月13日是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高市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11日至13日,我市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展示系列活动,让市民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次活动以“非遗传承 健康生活”为主题,由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及三区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市群艺馆、市博物馆、三区文化馆、海勃湾区博物馆承办。活动有蒙医沙疗、三才翻子拳、手工奶制品等30多个非遗项目和传统手工艺小微企业参加。

6月11日下午,市职业技术学校、市第六中学以及海区光明路小学的多名工艺美术特长生及众多市民在韵悟斋门前观看“唐卡装裱技艺”演示。“‘唐卡装裱技艺’早有耳闻,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长了不少见识。”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就读的韩燕莎说。

“唐卡装裱有九大工序和108道小工序,要十几天才能完成一幅作品。我们今天在这里开展这个活动就是让大家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湛之处,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且让人们喜欢上它、愿意传承它。”唐卡装裱技艺第七代传承人许会英说。

6月13日上午,市书画院内热闹非凡,主题宣传、武术表演、非遗项目展演等精彩纷呈的活动依次上演。“今年,我们采取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活动中,我们通过宣传法律知识,现场展演、展示、销售,线上直播非遗制作、教学的形式,给市民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市民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市群艺馆党支部书记、非遗部主任张凯说。

此外,蒙医沙疗、三才翻子拳、十三太保养生功等项目还通过邀请市民免费体验和进社区表演教学的方式,拉近了“文化遗产”与市民的距离。“我们老两口腿脚不利索,平日里只能在小区周边活动,一直想看看这非遗项目也去不了,没想到,今天能在社区里体验到这些项目,果然不一般。”海馨家园居民吴国庆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而且已融入一些市民的生活。蒙医沙疗于2016年开展免费体验活动,吸引了3万多人参。三才翻子拳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来自市慧文中学、市职业技术学校、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加入“习武者”行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陆续将牛皮烫画、唐卡装裱技艺和挂毯织造技艺等10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已有7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我市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4人,其中7人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另外,我市还拥有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

卢云山把乌海的牛皮烫画传播到欧洲,他本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烫画艺人苗丽的作品《梅兰竹菊》,先后入围“香港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书画大赛”和中蒙俄三国“匠心筑梦,魅力内蒙古”民族工艺技能活动展。剪纸艺人韩向宁的作品《带电作业》和《十二生肖图》被内蒙古博物馆收藏。

如今,“非遗”已经成为市民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扮靓”了市民的精神世界。

发掘“非遗”之路

世上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非遗发现之路便是如此。

2012年以前,我市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保护工作还处于空白,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工作中,认定的非遗标准是:由父子、师徒或学堂形式传承了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张凯介绍说。

“2012年,我们先后在全市50多个社区召开座谈会,通过录音、照片、视频等方式收集有价值的线索。”张凯说。

2013年1月,我市组织自治区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对牛皮烫画等9个项目进行评审论证,最终认定牛皮烫画、唐卡装裱技艺、挂毯织造技艺、蒙医沙疗、三才翻子拳、乌海二人台和乌海面塑等8个项目有特殊的文化价值,符合非遗保护标准。当年3月,这8个项目被列入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现在回头看,当时,很多非遗项目都面临着发展困难的问题,没有了生存环境,许多传承人也很矛盾:如果放弃,今后再也没有人传承了;如果坚持,却很少有人愿意学习。大家最终排除各种困难坚持了下来。如今,我们的非遗项目从深闺走到了大众面前,而且保护和传承得很好。”张凯说。

传承与保护并重

优秀的东西总需要传承,非遗也是如此。幸运的是,非遗在我市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蒙医沙疗是民族医学瑰宝,它在乌海活力十足,先后经历了郗日布、道布清、黄脑日布等人的传承。如今,接力棒又交到了第四代传承人巴图与第五代传承人王春光的手中。特别是巴图,其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沙疗法进行了革新,使得沙疗的疗效更佳,更好地造福了患者。

展望未来,巴图说:“希望进一步挖掘、整理有关蒙医沙疗的文献资料,继续贯彻蒙医沙疗法保护条例,防止核心技术的流失,组织召开蒙医沙疗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有关蒙医沙疗法论文、著作,做强做大沙疗产业项目等,以便更好地实现蒙医沙疗产业化。”

剪纸艺人李华自幼受到家庭环境熏陶,喜欢上了剪纸。移居乌海后,李华继续着“剪纸梦”,手中的剪刀一直没停,凭着扎实的基本功以及心灵手巧,她的好作品层出不穷,广受好评,成了我市知名的剪纸艺人,也是剪纸技艺传承人。

一技傍身,李华没有骄傲自满,更没有故步自封,反而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并加快了传承的脚步。多年来,李华教徒授业,把自己的大女儿和外孙女带上了“剪纸之路”,还在海南区三小代剪纸特长课,在工作室开班教孩子们剪纸,为是的让剪纸技艺代代相传。

李丽是非遗传统技艺“香艺”传承人。虽说在别人看来,这门技艺十分小众,知之者甚少,可李丽依然坚守一颗初心,开办了工作室,相继开设了篆香、隔火熏香、手工线香等香道课程,并将香道养生艺术与手工皂技艺结合,独创了国内首门皂香课程。“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优秀的东西应该让众人分享。”李丽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传承是为了保护,保护是为了传承,传承与保护并重,才能促进其更好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根据自身实际,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优惠和扶持,加快传承和保护的脚步。

2012年,我市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烫画艺术研究所成功申请自治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投入30万元资金进行生产性保护。

2014年,我市为促进烫画、唐卡装裱技艺和挂毯织造技艺3个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各奖励1万元。同年,市、区两级政府在海馨社区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为唐卡装裱项目、三才翻子拳项目建立传承普及场所,为市民走近、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开一扇窗口。

与此同时,我市鼓励传承人将非遗技艺整理成文字或音视频材料,做好传承技艺的档案留存。目前,三才翻子拳传承人张建国已出版《三才翻子拳》,唐卡装裱技艺传承人许会英正在编纂《唐卡装裱技艺》专著,蒙医沙疗传承人黄脑日布、烫画传承人卢云山以及十三太保武术内养功传承人李书信、太极书法传承人乔继东等都在酝酿出版相关书籍。

我市还通过加强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的宣传工作,把非遗保护融入传统文化活动,开展“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利用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开展非遗项目展示活动,营造出非遗发展需要的生态文化空间。

一直以来,社区和学校都是非遗推广的主阵地。为此,我市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传承活动,举办了首届“三才杯”传统武术比赛,在市蒙古族中学开展马头琴、呼麦、长调的传承培训;太极书法传承人乔继东在海馨社区、乌达区各社区常年开展讲座,让书法爱好者从不同角度了解太极书法文化的魅力。

另外,市蒙中医院专门成立了蒙医沙疗科,并在乌达区巴音赛社区建立1280平方米的蒙医沙疗基地,设病床28张,有医生10名、护理人员7名。对此,蒙医沙疗第四代传承人巴图感慨地说:“非遗基础设施的夯实,为非遗发展搭建了极好的平台。”

尽管成就斐然,但我市的非遗传承保护工作还是面临着传承人年龄偏大、学徒难寻、传承乏力等实际困难,需要从长计议,长远规划。

张凯建议,相关部门应考虑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对生活困难和身体有疾病的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加快非遗展厅建设,可通过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建设与文化旅游相关的旅游品集散平台,引导开发非遗和传统手工艺产品;尽快开展非遗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把老传承人的技艺和易于消亡的技艺记录下来。

“非遗项目的挖掘不能停止,目前,沙书、剪纸、蒙古文书法、祭火、拓画、蒙医放血疗法、蒙医酥油按摩、正骨、根雕、刺绣、刀刻画、糖画等有申报非遗项目的意愿,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将沙书、剪纸和蒙古文书法列入下一步挖掘的工作重点。与此同时,我们还计划把非遗项目融入文化旅游事业,进一步促进非遗项目与文旅游融合发展。”张凯说。

(董巍巍/文  张靖爽/图)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