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乌海新闻 > 正文

红嘴鸥三度“激活”大漠乌海湖究竟说明了什么?

——对红嘴鸥“激活”乌海湖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红嘴鸥用“翅膀”选择了乌海的生态环境。    (石历增 摄于2018年4月)  ◇ 王建民

大批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已经成为乌海和自治区西部一道亮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具有生态文明建设与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本文从“红嘴鸥三度‘激活’乌海湖”“红嘴鸥为何三度‘激活’乌海湖”“如何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

一、红嘴鸥三度“激活”乌海湖

今年,乌海红嘴鸥“飞”上了央视。3月11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了“大批红嘴鸥飞抵乌海湖”的新闻;3月12日,央视《新闻直播间》和《朝闻天下》又再次播出了“内蒙古乌海 大批红嘴鸥飞抵乌海湖”的消息。3月14日,新华网刊发了“乌海湖迎来大批红嘴鸥”一组5张的图片新闻。沉重的全球疫情之下,这让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的美景,通过央视和新华社等国家级权威媒体,向海内外广为传播,也让乌海的生态美名名扬天下。

2018年进入4月,人们惊喜地发现,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形成乌海湖4年后,近千只红嘴鸥首次飞到了乌海湖觅食嬉戏。原本只能在云南滇池和青海湖等地才能看到的人鸟互动的壮观美丽场景,第一次出现在了乌海湖。这让昔日大漠“黑色煤城”、今日“园林城市、水上新城”的乌海全民无比兴奋,观鸟者如潮,人与鸥鸟忘情互动,乌海湖一下子被“激活”了。当年4月12日,《乌海日报》以《千只鸥鸟“激活”乌海湖》为题进行了报道,该报道荣获了第27届内蒙古新闻奖一等奖。报道写道:

“水域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的乌海湖因这群鸥鸟的到来显得更加灵秀和壮美。

“‘这水鸟有灵性,知道人们喜欢它,一点儿也不怕人。’4月9日下午,在乌海湖一号码头附近,阿拉腾老人对给鸥鸟拍照的姐姐说。这是清明假期后鄂尔多斯市棋盘井镇居民阿拉腾第二次来和红嘴鸥‘互动’了。为了分享这一趣事,他这次叫上了100多公里外乌兰镇的姐姐一家。阿拉腾说,人鸟如此近距离互动的场景他只在电视里看到过,‘这多和谐,真好!’

“银川市民白志轩是受我市摄影爱好者王成岳的邀请来拍鸥鸟的。‘一只只红嘴鸥在面前盘旋飞舞,触手可及,太漂亮、太震撼了!’白志轩说,这是第一次他在昆明以外的地方近距离接触这些水上精灵。王成岳也说:‘几乎走遍了北方城市,只在青海湖的鸟岛看到过鸥鸟翱翔的场景,但近距离和鸥鸟互动还是第一次。’”

……

2019年3月中旬,在广大市民的翘首以盼中,数千只红嘴鸥再次飞抵乌海。《乌海日报》以《“嘿!老朋友,你们又回来啦!”——乌海湖今春再次迎来大批迁徙红嘴鸥》《一场飞越千山万水的爱恋——大批红嘴鸥再次“激活”乌海湖的背后》《保护好这道“生态文明”风景线我们还应该做什么?》《谱写“人鸥情”奏鸣曲——我市合力保护人与自然和美画卷》《再见,红嘴鸥!》等为题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报道。报道写道:

“飞越万水千山,红嘴鸥再赴‘乌海之约’”“这群白羽红嘴精灵的到来,立刻热闹了沉寂一冬的湖泊、湿地,也唤醒了人们春游的激情。男女老幼呼朋唤友前往乌海湖、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等红嘴鸥的栖息地,人鸥恣意嬉戏。喂投啄食之间,欢笑和鸥鸣起伏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

“红嘴鸥再次回到我市后,家住滨河新区的刘艳梅几乎每天都会来到乌海湖边,与红嘴鸥亲近嬉戏,近距离欣赏这些‘精灵’盘旋、飞翔,沉醉于人鸥和谐相处的美景中。‘虽然知道红嘴鸥只能迁徙途中在咱们这儿停留一段时间,但是打心底不希望它们离开。我们能做的就是爱护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红嘴鸥每年带着它们的小伙伴来乌海停留。’

“乌海这场完美的邂逅,演绎出难舍的相依相守。河清水绿的乌海,已成为红嘴鸥无比眷恋的停留之地,而它们也成为乌海最温暖的底色、最靓丽的名片。”

……

今年3月初,重情重义的红嘴鸥,在疫情之下,不负“乌海之约”,再度“激活”大漠乌海湖。《乌海日报》先后刊发了《红嘴鸥回乌海》《人鸥情愫》《乌海湖畔 鸥鸟翔集》《红嘴鸥三度归来!疫情之下,我们该如何关照“老朋友”》《湖上候鸟舞 岸上风光秀》等文章与报道。这些文章与报道写道:“它们飞越千山万水来到乌海……人们欣喜地奔走相告:‘红嘴鸥来了,春天到了!’”“‘红嘴鸥来了’的消息像长了翅膀,这群‘不怕人’的小精灵吸引了乌海人,也吸引了外地游客。作为最佳观鸥地——乌海湖一号码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通过疏导,尽量让游客有序且保持距离,在岸上安全文明地观赏。”“虽说‘新冠’疫情阴霾未散,宅家已久的‘口罩客’们……随着‘空中飞客’红嘴鸥的到来,乌海湖自然成为人们春游的最佳去处。”“这是红嘴鸥连续第三年如约而至……成千上万只红嘴鸥已习惯迁徙至乌海湖,觅食嬉戏、驻足逗留,成为摄影家镜头中的常客、书画家纸墨上的精灵,更成为乌海人民倾心相待的老朋友。”“闻讯而来的游客又聚……到乌海湖边,与众多可爱的精灵共同演绎着一场倾情相依的全城热恋,继续描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在全球疫情之下,红嘴鸥再度“激活”大漠乌海湖的生态美景给乌海带来了温暖与喜悦,这温暖与喜悦又通过央视和新华社等国家级权威媒体,传遍了大江南北、传向了海外。

二、红嘴鸥为何三度“激活”乌海湖

红嘴鸥三度“激活”乌海湖,人们不禁要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群可爱的“精灵”在北归的征途中,与这座三大沙漠环绕的西北内陆城市结下如此缘分?

据《乌海日报》报道,“‘红嘴鸥对生态环境和河湖水质的要求很高,它能在迁徙过程中集聚并长时间停留下来,说明乌海的生态环境和河湖水质越来越好。’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工作人员刘环孝说。”

河清水绿“鸥”先知。从大漠“黑色煤城”到“园林城市、水上新城”,一城山水一城绿,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爱鸟护鸟,人鸥有情,这才是红嘴鸥三度“激活”乌海湖的根本所在!而其折射出的是乌海生态文明建设与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主题与背景!

筑“巢”引“鸥”——从大漠“黑色煤城”到“园林城市、水上新城”,一城山水一城绿!

乌海地处三大沙漠交汇处,是一座在一片荒漠戈壁上建立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干旱少雨、风大沙多。1958年“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拉开了乌海地区大开发建设的序幕。乌海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先有矿、后有市,先生产、后生活。在多年持之以恒“荒漠建城,脱‘沙’向‘绿’”的过程中,大漠“黑色煤城”乌海,也曾因煤而“黑”,因煤而“污”,因煤而“呛”,因煤而“困”,更面临着愈益严峻的“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和城市转型发展的问题……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开发建设和转型发展,如今的乌海已经由“沙”到“绿”、从“乌”到“海”,昔日地地道道的大漠“黑色煤城”,现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城市越来越美,已经成为“沙漠绿洲、园林城市,大漠湖城、水上新城”——一城山水一城绿!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8年,在乌海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乌海地区迎来大开发建设60周年之际,对河湖水质要求很高的可爱的精灵、近千只红嘴鸥来了,乌海湖被它们彻底“激活”了;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批红嘴鸥飞越千山万水、用它们的“翅膀”再次选择了乌海的生态环境,成为了“大漠湖城”乌海和自治区西部一道亮丽的“生态文明”风景线!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红嘴鸥在疫情之下,再度“激活”大漠乌海湖,给乌海这个春天带来了无比的温暖与喜悦!

“河清水绿”——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做实做活黄河流域乌海段和乌海湖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文章,“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乌海地处黄河上游,是黄河进入内蒙古的第一站。乌海三大沙漠围绕,黄河流经乌海105公里。防风固沙、植树造林,减少黄河乌海段泥沙淤积;加强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设好黄河流域乌海段这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保护好母亲河,乌海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治理保护,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扛起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与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政治责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五态一体”发展等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市委进一步提出和实施了“一个统领、一个根本要求、两个着力、‘五区’打造”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深入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力促发展“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同步提升,大力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擦亮生态底色,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持续巩固生态建设成效,进一步提升防风固沙水平,提升绿化品质,让百姓乐享“绿色福利”,着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乌海;着力破解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立足生态环保攻坚区定位,把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重中之重,持续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突出抓好矿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业污染防治、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积极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深入推进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确保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大力加强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协调推进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逐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积极解决乌海湖泥沙淤积问题,全力保障黄河乌海段安澜。

……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特别是近年来的建设发展,乌海现在已经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已经成为“中国书法城”“中国赏石城”“世界沙漠葡萄酒之都”“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已经成为河湖相连、“山海沙城”城景相融的“大漠湖城、水上新城”;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文化旅游城市”“魅力中国城”“儒雅幸福之城”!

今日的乌海,“沙海”变“绿海”,“绿海”现“花海”;“大漠”出“水城”,“煤城”变“书城”……河清水绿“鸥”先知,“乌海”成“鸟海”……

“鸥”到“渠”成——红嘴鸥从“偶然”试水“激活”乌海湖到成为“必然”!

“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承载了乌海人民太多的梦想。“大漠+煤城”极其特殊恶劣的生存、生活环境让乌海人酷爱“绿”,但更渴望“水”。而要做好“绿”与“水”的文章,都离不开穿城而过的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乌海人也为此付出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2010年4月26日,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奠基仪式隆重举行。2013年9月6日,我市举行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下闸启动仪式;2014年2月12日,该工程开始分凌下闸蓄水,标志着工程由建设阶段进入逐步发挥综合效益的新阶段。随着水利枢纽工程的下闸蓄水,城中拥有118平方公里水面的乌海湖——“沙漠中的一片大海”——逐步形成,其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宁夏沙湖的5.4倍,乌海城市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也深远地影响了这座工业城市的转型发展。乌海从“大漠煤城”蝶变为“大漠湖城”“水上新城”。城市发展布局向环山环湖转移,环乌海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核心和支撑。“乌海在转型过程中,前五十年在“乌”字上做文章,主要是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后五十年将在“海”字上做文章,主要是围绕乌海湖进行开发建设。”这道出的就是乌海由做“煤”的文章向做“水”的文章转变、由做“乌”的文章向做“海”的文章转变,讲的就是“大漠煤城,脱‘乌’向‘海’”发展,讲的就是乌海的城市转型和经济转型发展。

近年来,乌海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强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8年4月初,人们猛然惊喜地发现,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形成乌海湖4年后,近千只红嘴鸥首次迁徙驻足乌海湖,乌海全城兴奋、全民兴奋,观鸟者如潮,人与鸥鸟忘情互动,形成了人与自然和美相处的大美画卷,乌海湖一下子被彻底“激活”了。在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蓄水形成乌海湖4年后,近千只红嘴鸥改变传统的迁徙路线,首次“激活”乌海湖,着实让人感到意外和偶然。然而,“偶然”试水“激活”乌海湖的千只鸥鸟来年还会再来吗?在整整一年365天的时间里,这让广大市民、周边游客、爱鸟人士心怀忐忑、满怀期待!2019年3月中旬,数千只红嘴鸥再次“激活”乌海湖,红嘴鸥飞越千山万水用“翅膀”再次选择了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乌海,形成了人与鸥鸟忘情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美画卷,这让全民亢奋,也自然而然地实现了从“偶然”到“必然”的过渡。从“偶然”到“必然”,这对于被三大沙漠包围,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建,昔日地地道道的大漠“黑色煤城”,今日“园林城市、水上新城”的乌海来讲,具有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转型发展非凡重大的典型意义。今年3月初,生命长达32年、重情重义的红嘴鸥,在全球疫情的大背景之下,不负“乌海之约”,再度“激活”大漠乌海湖,给乌海带来了无限温暖与喜悦,这温暖与喜悦又通过国家权威媒体,广为传播。这也又一次印证了红嘴鸥从“偶然”试水“激活”乌海湖到用“翅膀”再一次选择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乌海,已经成为了“必然”!河清水绿“鸥”先知,“鸥”到“渠”成——“乌海”成“鸟海”!

人“鸥”有“情”——合力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鸥鸟和美互动的大美生态画卷!

乌海三山环抱、一水中流,“大河连大湖”,“一半是蔚蓝海水,一半是金色沙漠”,“山海沙城”城景相融,美不胜收!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大漠湖城成为了鸟类天堂。

刘雨亭在《乌海日报》副刊《大漠有鸥来》一文中写道,“这些鸟儿,像是大漠春天的符号,令欣喜的人们奔走相告,红嘴鸥来了,红嘴鸥来了。”“这鸟儿……它俯瞰这动人的山水,心弦为之一动,不由得改变行程,翩然而至,降临到清澈如镜的水面上,尽情享受这处美景,快快乐乐地玩耍嬉戏。从此,它有了另一个眷恋不已,年年回望的故乡。”“它们时而凌空振翅,时而盘旋俯冲,上下翻飞地追逐着,大方地与人互动。这些鲜见的鸟儿,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漠湖城,不得不说是个奇迹。”“我拿出准备好的小河虾,蹦着跳着高高地掷向天空,红嘴鸥振翅而飞,鸣声高亢。它随着小虾在空中舞蹈,时而俯冲,时而回旋,那优美轻盈的身姿,似花样滑冰运动员,最高明的冰上之舞。”“我把食物放在掌心,成群的鸟儿在我身边聚拢……我们……沉醉在鸥的世界,欢喜地看着它环绕过来,静静地目送它飞散开去,渐渐融入苍茫的暮色。”人鸥相知相守,我市合力保护人与自然和美画卷。《乌海日报》通讯《一场飞越千山万水的爱恋——大批红嘴鸥再次“激活”乌海湖的背后》写道:“每天,数千人来到乌海湖畔、龙游湾国家湿地公园,与红嘴鸥近距离互动;市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宣传候鸟保护知识的同时发放鸥粮,指导大家科学投食;相关部门对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全天候巡护,摄影爱好者也自发组织起来,定时定期在河边、湿地巡护……从普通百姓到政府部门,从真情呵护到科学保护,人们都抱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红嘴鸥在乌海停留的时间久一些,让更多的鸟类在乌海停驻、觅食、繁衍、安家,让乌海真正成为它们的第二故乡。”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伴,不仅有越来越多的红嘴鸥带着新伙伴来到乌海,而且,每年3月中旬至11月上旬,大约有6科60多种、10万余只鸟类在我市栖息、繁衍,其中不乏黑鹳、金雕、遗鸥、绿头鸭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灰鹤、赤麻鸭等更是逗留在乌海越冬,由候鸟变留鸟。

三、如何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

赵存伟在《乌海日报》刊发的《我的海之梦》一文中写道,“今年,一个春日的周末,来到乌海湖边,见到一群群的红嘴鸥在乌海湖中起起落落,亮翅鸣叫;见到那么多乌海人兴奋地为它们拍照,快乐地刷朋友圈,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乌海湖之梦,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梦,也是我亲人们的梦,更是千千万万乌海人共同的梦。”的确,“大河连大湖”,乌海湖之梦,不仅仅是属于一个人的梦,更是千千万万乌海人的梦,也是无数红嘴鸥和普天下热爱母亲河生态之美人们的共同之梦!让黄河永远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保护好母亲河、保护好乌海湖,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为天下计,毫无疑问,乌海人责任重大!

——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必须坚持不懈地改善生态环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走好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做好乌海的贡献!

——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高质量建设好黄河流域乌海段这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让黄河在乌海流域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河!让黄河永远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保护治理,防风固沙、植绿播绿,统筹把握左右岸、陆上水上、地表地下、水气土等各方面各环节,协调推进黄河流域乌海段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加快推进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实施河道和滩区综合提升治理工程,逐步完善水沙调控机制,积极解决乌海湖泥沙淤积问题,全力保障黄河乌海段安澜,让乌海湖水域水长清、长在、永不干涸,让“大漠湖城、水上新城”“鸥翔鸟鸣和美景”永驻乌海!

——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必须坚持不懈地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同保护好鸥鸟“激活”乌海湖这道自治区西部“生态文明”的亮丽风景线,让乌海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城市更漂亮,人与鸥、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美好,让乌海的观鸟、旅游更加文明、更加安全有序,不断增强市民和游客的幸福感!

——长长久久留住红嘴鸥“激活”大漠乌海湖美景,必须在发展中实现更好地保护、在保护中实现更好地发展,应适时举办“‘大漠湖城’乌海红嘴鸥文化节”,努力争取早日把乌海打造成“南有昆明湖、北有乌海湖”的西北地区和自治区西部的观“鸥”圣地!让普天之下热爱母亲河生态之美的人们,在疫情之后,到“大漠湖城”——“沙中之海、奇迹之城”,赏“大河连大湖”、“山海沙城”城景相融的天下盛景,和乌海市民一道成群结队汇聚到乌海湖边,与众多可爱的红嘴精灵共同演绎一场倾情相依的全城热恋,共同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美共处的大美灵动画卷!!!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