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方时评 > 正文

发展产业不能“以貌取人”

“我去年种5亩,看着效益不错今年就多种了点。比种麦强多啦,一亩麦仅赚600元,这个去掉人工等成本可以亩挣4000元。”“这淮河滩上长出的‘金疙瘩’,正引领着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呢!”在河南淮滨县,小小的猫爪草让15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成了富民的大产业。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脱贫的“治本”作用,关键在于抓住“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因地制宜为贫困农村选准、选好发展的产业,对当地脱贫致富来说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何选准产业,考验着广大干部的初心使命、智慧担当。有些干部在发展产业的时候,好高骛远、贪大求洋,片面强调规模,追求名气,造成的代价就是让不少富农项目成了“伤民产业”。比如某贫困村,在最近10多年里,县里、乡里干部来规划产业发展,先后搞过猕猴桃、柑橘、高山蔬菜、毛猪等不下7项产业,但搞啥亏啥,群众叫苦不迭。还有些干部盲目跟风,看到什么产业“火”,就跟着上马什么产业,最后同质化严重,导致产品滞销,不仅贫困户挣不到钱,更打击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个精准自然也包括在选择扶贫项目上要精准。选择扶贫项目,不在于这个项目有多“高大上”,也不在于这个项目有多吸引眼球,而是要看这个项目和当地的资源禀赋是否相契合,能否为当地群众带来持续稳定的收益,这和项目本身的“颜值”“名气”没有多大关系。只有紧扣优势做文章,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才能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子。

据了解,野生猫爪草在淮滨境内广为分布,因为经济价值高,上世纪90年代,该县王家岗乡率先进行人工栽培,建起全国首个猫爪草种植基地,亩产量达100公斤以上。淮滨县因此成为“中国猫爪草之乡”。脱贫攻坚中,猫爪草种植被作为特色扶贫产业发展壮大,全县猫爪草种植面积发展到近万亩,猫爪草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脱贫草”。

猫爪草,估计很多群众不但没有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选择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产业,也许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认为当地的干部没有眼光、没有气魄,但正是他们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这种精准的眼光,让小小的猫爪草帮助1500多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这样不“以貌取人”、务求实效地发展产业,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李瑛)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