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鄂尔多斯新闻 > 正文

我来自中国——“用世界的声音,讲中国的故事”

何丹妮,女,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研究生(推免)将就读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目前就职于东联现代高级中学。

2020年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史无前例的方式向我们展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疫情爆发之后,身处家中的我一直希望能够为这场抗疫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机缘巧合,我加入了一支涉外疫情翻译队伍,成为了一名线上翻译志愿者。曼德拉曾经说过:“如果你用一个人听得懂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脑子里;如果你用他自己的语言与他交流,他会记在心里。”协助跨文化交流,促进各文化沟通一直是我的梦想,也是我学习翻译的初心。很多人都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大家都好奇并且想要了解国外的生活。而我更想说的事,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世界这么大,你一定得去看看”。曾经,我们聆听“世界的声音”;现在,我们要用“世界的声音”来讲“中国的故事”。2018年,我通过遴选考试,在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下,前往美国交流访问。那么今天,我将和大家分享在这半年的交换生活中我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想,带大家一起走出国门,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我今天课程的主题是“我来自中国——用世界的声音,讲中国的故事”。在我开始下面的讲述之前,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小问题。如果现在出国,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你会带什么。同学们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手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中国,我们现在可以一部手机搞定一切。前段时间我看到了一则报道,说瑞士计划在203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完全无纸币支付的国家。我当时就在想,中国很大程度上也许已经实现了这一目标。

和大部分同学们一样,我来自西北的一个小城市——宁夏银川市,直线距离东胜区450公里。和大家一样,我也曾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憧憬着大城市的生活。当然,我也非常清楚想要走出去看看并非易事,于是我咬着牙努力,通过高考去到了这座被称作“魔都”的城市——上海。那么现在,就来和大家讲讲我的故事。

初一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份非常特殊的礼物——一本全英文的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的城市介绍。当时的我看着这本通篇都是生词的英文书望而却步,觉得自己不会有机会看得懂。然而,六年后,我成为了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阅读全英文书籍已经成了家常便饭。高三第一次月考,我考了年级倒数,一瞬间天塌了一般,我开始怀疑自己能否顺利通过高考。但一年后,我如愿以偿考进了自己心仪的大学。大二的第二学期,学院开始了公派出国交流的遴选考试。那个时候的我成绩大概排在年级的15名左右,看着有那么多比我优秀的同学,我不敢想象自己能够在遴选中脱颖而出。可是一个月后,我拿到了全学院只有两个名额的全公费公派出国项目,并收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留基委”)的贺信。这样讲起来,取得这些成绩似乎轻而易举,但这背后的辛苦只有我自己知道。能够完成这些看起来完成不了的目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从未给自己设限。毕竟,有的时候,人总要拼命往上蹦一下,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

很多同学都说,“世界这么大,我要去看看。” 而我更想告诉大家,世界这么大,你一定得去看看。收到贺信不久,我便收到了国家留基委的留学资格证书,证明我将赴美国宾州滑石大学(Slippery Rock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进行为期4个月的交流学习。同时收到的还有国家留基委的资助信,即在美学习期间除去学费及住宿费由留基委全额承担之外,我将收到每月1200-1600美金的生活资助。很快,我收到了滑石大学的官方邀请函以及留基委为我订的前往美国的机票。于是,我就高高兴兴地拿着领款单去领取前3个月的生活费了。那是我第一次真的见到美金,通过努力获得的这3600美金,拿在手里,心里也坦然。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了——我要出国了。

2018年1月17日,我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飞行14小时10分钟到达美国波士顿,从波士顿飞行1小时35分钟到达匹兹堡,然后又从匹兹堡坐车1小时33分钟,终于到了学校,全程共计时长17小时18分钟。这漫长的飞行算是开启了我在美国的生活,可这生活却像是坐上了过山车,一波三折。首先,我迎来了第一大难题——永远都认不明白的硬币和永远都算不清楚的税率。提起税率,美国的各个州税率不同。在美国,当你外出消费时,需要给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生相应的小费,而这小费就要根据当地的税率高低自行计算调整。第二大难题则是学业。美国教授上课语速快内容多难度大,还经常夹杂着很多专业术语和俚语。一周一小测,两周一大考,每天50-100页A4纸的阅读量是常事。就像我们每天看100页中文书一样,这样的学习量对于美国当地学生而言并非难事,可对于母语非英语的我来说,为了能够赶上其他同学,只能经常一杯咖啡图书馆泡一夜。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当时选修了一门批判性阅读课(Critical Reading),教授布置了一篇5000字的论文作为期中考试。值得一提的是,美国高校对于学生提交的文章有严格的抄袭率把控。我们学校当时的要求是文章抄袭率不可超过10%,也就是说,这篇5000字的论文,除了所有引用借鉴的文字需要清晰标注出来之外,90%的内容必须为原创。这对于当时国内论文字数还仅限于1000字左右的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于是,我一头扎进图书馆查阅资料,研究美国学术论文的格式。当看到教授给了我这次论文满分的那一刻,我感觉一切努力都值了。这也让我想起另外一位教授曾经说,他觉得我们中国留学生好像都很能吃苦。是的,中国人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拼劲儿,这是我们扎根血脉中的一笔珍贵财富。

第三大难题:饮食。美国的各个超市里最常见的就是一片金灿灿的面包海洋——5、6个8层的面包货架让人晃眼。吃着香喷喷的米饭面条长大,一下子要把主食换成面包真的很不习惯。点餐也是个大问题。想象一下,当菜单上写着“Bread with Egg”,你是否能明白这是怎样一道餐点。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面包圈里夹着煎鸡蛋。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餐,我却因为无法理解菜单,不知道菜单上的东西到底是些什么,足足两天没有好好吃饭,最后终于鼓起勇气走向校园餐车,学着前面的同学点了一次。可当我点过一次餐后就发现,其实点餐并没有很难。也许我是不明白菜单,但只要点过一次后,就知道了它是什么食物了呀。所以,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勇敢地踏出你的舒适圈吧,你会发现,圈子外的世界并没有那么可怕。

走出国门,每一刻我都会告诉自己,我不仅代表的是我自己,更多的我代表的是上外的形象,甚至是中国的形象。开学的第一周,每节课上老师都会请我做自我介绍。每当我讲出“I’m from China”这句话时,总会迎来周围同学和老师们善意的目光,还有同学会在课后来找我探讨一些他们了解到的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每每此时,我都会感慨,能够在异国他乡收获这样的温暖,真的是因为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中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了。

2018年的春节我是在美国度过的。为了增添一些过年的氛围,我在宿舍门上贴上了春联。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我们中国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当国内的网购是以分、以秒计算的时候,美国的网购仍然要以周计算。因此,为了能够赶在除夕前贴上春联,我足足提前了大半个月在美国亚马逊网站上订购了这一幅春联。终于在两周后,它漂洋过海来到了我的身边。春联贴起来后也成为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很多同学老师慕名而来,向我了解春联的含义、春联上的文字内容、为什么要贴春联等等。问的人越来越多,我不禁思考,为何不借此机会好好和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春节。于是,我做了一件事。我从我的微信朋友圈中搜集来了国内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的年夜饭,展示给了大家,向大家介绍了我们的中国春节以及圆桌文化。我的美国朋友们看着这些各式各样、色彩丰富的菜肴大为吃惊,他们惊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吃了两周多的面包意面沙拉之后,我对西餐的热情渐渐退去,我的“中国胃”开始疯狂叫嚣。多方打听,我了解到了这样一家美国人家喻户晓的中餐快餐店Panda Express(熊猫快餐)。抱着激动的心情点了餐,可看着有些超出我认知的”麻婆豆腐“和”宫保鸡丁“,我决定要把中国人人都爱的火锅介绍给我的美国小伙伴们。要知道,中国餐饮的广度和深度蕴含着这个民族五千年的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确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时间飞逝,很快就到了毕业的这一天。当我们全校为数不多的7位中国学生站在五星红旗下,看着国旗在距离祖国几万公里的太平洋彼岸为我们升起那一刻,心中的那份亲切和熟悉,让我们湿了眼眶。

学习结束后,我利用一个月的时间走过了美国10个城市,希望能够用我的双眼好好去看看中国以外的世界。简单和大家展示几个。我首先去到了华盛顿。站在林肯雕像和白宫前,我想起了初一时收到的那本特殊礼物。当曾经只在书上看到的景象真真切切展现在眼前时,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学习语言是真的可以带我走进书中的世界的。我去了洛杉矶,见到了好莱坞,走过了星光大道,在环球影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哈利波特城堡。我在纽约看了百老汇歌剧,近距离仰观了自由女神像,走在华尔街感受了金融气息,看着时代广场人群的熙熙攘攘,登上了帝国大厦俯瞰了整座城市。向北,我去到了波士顿,亲自走进了这两所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若不是身边的朋友提醒,我不曾想到,眼前这栋有些破旧的红砖楼就是孕育出了数位世界名人的哈佛大学。

回国后,我也不曾停下向世界舞台靠近的脚步。我努力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希望能够在实践中聆听世界的声音,传递中国的故事。2018年11月,我有幸在上海市松江区政府与新西兰优秀企业代表会谈中为松江区区长提供了口译服务;同年,我参加了国际纺织面料辅料展,第一次接触到了不同国家的纺织业知识;中国首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时,我加入了上外400多位志愿者队伍中,在会议期间为来到中国的各国宾客提供各项服务。那时志愿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习大大在楼上讲话,我们在楼下工作”。

做着这些实践工作,我也迎来了我的毕业季,收到了我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讲了这么多我的故事,其实是想和大家分享两句我很喜欢的话。第一句是,人啊要活得像鸭子一样。为什么呢?鸭子在水里的时候,从水面上看,四平八稳波澜不惊,就觉得它怎么游得那么悠然自得的,可是当你把头埋进水里就会发现,鸭子的脚在水里拼命地扑腾着。其实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学习也好,生活也好,你必须要足够努力才能够看起来轻而易举。

第二句,请坚持你的热爱。许多人都会觉得学语言太单薄没什么太多的用途,有关注时政的同学就知道最近一段时间发生的孙杨药检事件。抛开时间本身不谈,在最后的听证会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孙杨曾多次表示听不懂现场的中文翻译,还有律师指出翻译明显的错误。所以,语言怎么会没有用呢?翻译的准确性可能影响着一个运动员日后的运动生涯,影响着中美贸易战中中国态度的表达,也可能影响着香港事务中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立场展示。

也会有些人觉得学语言没什么太大的发展前景,可是同学们,2019年是上外的七十年校庆,我们看到了来自各行各业在世界各地工作着的上外校友们,有中共中央编译局原常务副局长的顾锦屏老先生,有刚刚逝世不久的中国著名英语教育家章振邦教授,有中央电视台及CGTN中国国际电视台工作的主持人杨锐先生,等等等等。所以语言的学习只是我们进入不同领域的一块儿敲门砖,只要你愿意,你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可以成为国家外交部的翻译。

语言,对我而言,就是能够用世界都能听懂的声音,讲出真正的中国故事。所以,同学们,有喜欢的事情就坚持,有自己追求的东西就去努力。有一天,你会发现,它也许会带着你带着你的故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最后,我想说,语言为桥,我们一直在路上。我会一直坚定不移的用语言讲好最真实的中国故事,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学们能够利用自己的热爱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分享给大家上外的一句校训——诠释世界,成就未来。

共青团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育体育系统工作委员会供稿

[责任编辑:姚亚兵]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