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易地搬迁+牛产业”让贫困群众安居更乐业

——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巴彦忙哈嘎查脱贫攻坚侧记

□塔娜

每天太阳刚冒出来,刘锁就赶忙起床,给牛舍里的14头牛添加草料。自全家4口人搬进了新房,养上了“扶贫牛”,刘锁的心里踏实了,笑容也多了。这一切的喜人变化,还要从搬村说起。    

2016年,为了挖掉“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穷根,刘锁所在的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巴彦忙哈嘎查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像刘锁一样,全村143户、416人住进了新家园,开启了新生活。    

挪穷窝  带领群众喜搬迁     

“以前,嘎查只有10户住砖房,很多村民守着危土房过日子,院墙倒了也没人修。”看着眼前畅通整洁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嘎查书记黄金宝不由得发出感慨。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住房条件差,产业底子薄,就是巴彦忙哈嘎查过去的真实写照。如何解决当地贫困症结,让全村人摆脱贫困?因村施策,尊重群众意愿很关键。“易地搬迁的农牧户都是自愿的,均是签了协议的。”黄金宝介绍说,住房问题一直制约着嘎查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的改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切合了嘎查的贫困实际。    

2016年,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响亮号角中,巴彦忙哈嘎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落地了。动土、修路、建房……经过了一番热火朝天的施工,一年后,124座混凝土浇筑的砖房院落整齐排列在村民面前。    

“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辈子都不敢想!”贫困户刘锁说,老伴儿患有慢性病,干不了农活儿,小儿子还在读大学,为了养家,他只能长期在外打工。如今,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还通过一次、二次产业扶持发展养殖业,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贫困户的帽子也摘掉了。    

为了让每个村民住得安心,嘎查还为每家每户新建80平方米的棚圈、1200延长米的院墙,并配备了大门、深水井、净水器、厕所等配套设施。整个嘎查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后,外出打工的都回来了,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驻村第一书记包文林高兴地说。    

换穷业  养牛奔向新生活    

“搬进了新房,老百姓靠什么生活,这是搬迁后的重点!”“部分村民出去打工了,怎么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我们该选择什么特色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搬迁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让村民安居乐业,成了巴彦忙哈嘎查搬迁安置后的头等大事。    

嘎查耕地面积少,草牧场多,村民常年种玉米、青豆,地里刨粮,糊口都难。经过一番考察和讨论,在全旗“做牛文章”的产业政策引领下,嘎查决定带动村民发展养牛产业。2017年,投入16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为每个贫困户购买1头基础母牛;2018年,实施二次产业,再次购买225头基础母牛,达到产业全覆盖,扶持村民购买牛保险,通过帮扶单位中旗就业局开展养殖技术培训……一步步铺就嘎查脱贫致富新路子。    

“贫困户的基础母牛累计繁殖了800余头,现在整个嘎查都没有无畜户。”黄金宝介绍。2018年,巴彦忙哈嘎查村民年均收入超1万元,80户225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摘帽,嘎查退出贫困村行列。    

“党的政策真好啊!我家现在靠着养牛和养羊一年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以后我们还要努力往前打拼,一起奔小康。”不再“等靠要”,贫困户李长发的腰板挺得更直了,说话也比从前更有底气。    

迁入新居,短板还要补上。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嘎查紧盯贫困人口,着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及民生保障等方面投入,全力以赴为搬迁群众打造幸福生活。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我们还会继续发挥帮扶单位的优势,多开展养殖方面的技能培训,让农牧民多掌握科学养殖技术,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驻村第一书记包文林说,嘎查专门成立了后期管理跟踪服务队,监测产业发展状况、提供相应技术服务,确保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