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呼和浩特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

近日,托县古城镇什力邓村正在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记者 苗青 通讯员 马斌 摄

今年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今年呼和浩特市确定新城区、赛罕区2个区为示范旗县区,土左旗察素齐镇、托县双河镇等10个乡镇为示范乡镇,110个行政村为示范村,以点带面,在全市935个行政村全面开展整治工作,盯目标、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确保全面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分为七个方面,分别是编制村庄规划、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和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在编制村庄规划方面 按照目标要求,全市110个示范村要在6月底前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其他村庄年底前完成规划编制。

在推进“厕所革命”方面 2019年全市户厕改造任务22060户,完工11992户,完工率54.4%。按照要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比重要达到32%以上。依据这一目标,今年全市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要完成43000户,每个行政村至少保证有1座卫生公厕。为了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各旗县区将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科学合理选择改厕技术模式,降低厕所使用成本,坚决杜绝“形象工程”。还将同步做好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实现粪污就地就近处理还田。同时要在做好户厕改造的基础上,结合乡村旅游的发展,因地制宜推进旅游公厕建设。

在垃圾处理方面 全市新建(续建)垃圾处理设施5处,建成(改造提升)垃圾转运站39座,购进垃圾运输车25辆,增设垃圾收集桶(池)8480个。截至2019年底,全市70.8%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治理,基本建成收运处置体系。今年我市要达到所有村庄,包括自然村,生活垃圾全部处理。因此,我市一要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禁止露天焚烧或利用耕地、山谷、河塘沟渠等直接堆放填埋生活垃圾,坚决防止污染“大转移”;二要科学选择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行“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三要建立健全村庄保洁制度,各旗县区要建立村庄保洁管护队伍。

在污水治理方面 我市今年要求列入整治的935个行政村,全部进行污水处理,实现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管控,彻底清除村内污水横流的现象。目前全市建成(改造)小型污水处理厂14个,新铺设地下污水管网132.52公里,完成5处黑臭水体清理。

在优化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 一是要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结合厕所革命,重点解决中小养殖户和散养户粪污处理难题,推动建立粪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机制。二是减少控制农膜、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三是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要达到85%以上,部分地区达到90%以上。

在提升村容村貌方面 目前全市新硬化道路179.9公里,栽植绿化树木117.59万株。通过大力开展以“三清一改”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9.36万吨,清理村内水塘99处。今年,所有行政村全年要轮番开展不少于3次的村庄公共环境清洁行动。结合春季绿化安排,开展乡村绿化,扎实抓好村庄内的道路绿地、公共绿地、闲散绿地、庭院绿地、环村绿地等绿化工作,村庄绿化率要达到30%以上。积极开展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卫生示范村比例要到达45%以上。

在健全长效机制方面 县、乡、村三级要分层次健全完善村庄垃圾和污水处理、公共卫生厕所保洁、农牧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村庄绿化等长效管护制度,加强保洁员的管理。逐步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长效运行维护机制。(记者 苗青)

■相关新闻

内蒙古聚焦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完成

记者4月1日获悉,今年,全区各盟市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人居环境整治,聚集问题整改、工作推进、管护机制三项重点工作,以“十县百乡千村”示范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盯时限、抢抓时机抓推进,加快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牧业生产废弃物利用、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等各项工作,确保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目标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区农村牧区推进改厕工作座谈会指出,今年是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年,人居环境整治已经进入倒计时,自治区要求全区各地要切实增强抓好人居环境整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决打好打赢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

虽然经过两年的共同努力,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但人居环境整治进度差距比较大,再加之疫情的影响,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难度非常大。因此全区各地要对标问题找差距、抓整改、补短板,要对照国务院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大督查找差距,对照媒体反映的问题找差距,对照全区农村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要求找差距,对照全区排查出的问题找差距,瞄准问题精准施策、靶向发力,补齐工作中的短板弱项,确保人居环境整治特别是改厕工作经得住历史和实践的考验。(记者 苗青)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