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新闻 > 正文

复工春潮涌 不松抗疫弦

——我市复工复产企业坚持做好疫情防控

本报记者 徐璐 李辰 文/图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随着有序复工,这座城市正渐渐向人们展现出往日的活力和朝气:工厂里的齿轮和生产线转动起来了,公交车跑起来了,通勤路上开始堵车了,办公室里也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键盘声……

历经月余的寂静后,城市又开始重现人气和商气。人们的眼里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心中满怀着奋斗的激情,憋着劲儿要把疫情带来的损失抢回来。让人欣喜的是,一些复工复产企业的“配套”防控措施也在有序推进着。

“您好,请这边排队,先测一下体温,还要对车辆进行消毒。”3月19日早上8时,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大门入口检查站,值守人员正在对每一名进厂职工进行安全检查。按照要求,职工必须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排队登记,由管理人员逐一测量体温,并详细做好记录。

“公司是于1月22日启动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始终坚持‘控源、断径、防护、预案’八字方针。保障工人安全,是做好复工复产安全防控的第一步。” 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海成介绍,目前该企业共有1000余名员工投身在工作一线。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安全生产,我们每日进行3次消毒。在特殊时期奋战在一线岗位上,我一定要做得更好、承担更多!”呼伦贝尔驰宏矿业有限公司制氧站的主控手宋成龙说。虽然隔着口罩,但我们看到工人们露出的是一双双带笑的眼睛。机器轰鸣,生产顺利进行,怎不让人高兴。

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一张答卷,两道考题。

“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每家企业厂区内,都能看到这样的宣传标语,企业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板报等方式,让疫情防控意识入脑入心。

正月初三,呼伦贝尔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员工全部返岗工作。为保证工人健康,公司安排专人于次日赴北京紧急采购抗疫物资。

“每日到岗前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办公区域进行多次消杀。外地返岗员工,到达本地后及时到居住社区登记,并居家隔离14天,无异常后方可上岗。每日向经济开发区汇报当日员工人数、体温及返程人员情况。外来人员严格把控,测量体温正常方可进入。”呼伦贝尔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胜利介绍道。虽然疫情期间工作任务量大,但一线职工没有人抱怨,大家迅速进入工作状态,清洁卫生、调试机器、安装设备,忙而有序。

企业按下复工键,绝对不能松掉防疫抗疫这根弦。在做好消毒、测温、戴口罩等各项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安全有序地复产复工,成为每个复工企业的“必修课”。

“各部门职工在工作时必须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各部门沟通时尽量采取电话沟通,需要召开会议时严格要求参会人员距离。门卫、司机、保洁等流动性强特殊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时除戴防护口罩外,还要求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内蒙古华德牧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检委书记游学立说。该公司复工以来已经为员工购买口罩一万只,已发放约3000只。购买酒精1吨,用于擦拭消毒。购买消毒液106升,颗粒消毒液50斤,用于地面消毒。

有那么多的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在为了疫情防控、为了企业发展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岗位无分大小,都有战斗任务。莫娜是呼伦贝尔海康医药有限公司保洁员,记者见到她时已经是中午12时,她正拿着消毒液、抹布在楼梯间进行消毒。“疫情期间工作量比原先增加了很多,但是更加不能有半分懈怠。每天我都会按照熟记于心的消杀要求,往来于各会议室、电梯、楼梯、办公室、卫生间等公共区域,不停擦拭,生怕有漏掉的地方。虽然我没有一线医务人员的本事,但我能做的就是把后勤保障工作做好,把该做的本职工作做好。”朴实的话语,总是格外的打动人。

复工复产同样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为了赢得这场胜利,我市各大企业做足了充分准备,全体职工将自身岗位化作战场,目光坚定、脚步铿锵,在这个特殊的春天里,纷纷投入战斗,散发着各自的光和热。

春日到来,万物复苏,每家企业、每个员工正竭尽全力让这座城市恢复往日的样貌。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