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鄂蒙联合报道】危难时,我们和你在一起 ——37名勇士的京山抗疫记录

危难时,我们和你在一起

——37名勇士的京山抗疫记录

3月15日,京山市仁和医院结束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使命,医院剩余的42名患者(包括其他病例),分别被转到京山市的3家医院继续接受治疗。内蒙古援鄂医疗队京山组的医护人员进入休整状态,原地待命。

京山组领队、医疗组组长郑冬梅说,这次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回顾37名队员近一个半月的抗疫斗争,郑冬梅疲惫的脸上,露出“初胜”的笑意。

重新“布阵”

初期的战斗,进行的远比想象中要艰难。救治者在明处治病救人,病毒在暗处无形无影。知己,却不知彼!

京山组一行1月29日中午抵达京山市,由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7家医院的医护人员组成。大家都对初抵时的状况记忆犹新:京山市仁和医院刚被征用,布局上完全不符合传染病防治的要求,当地医护人员防护意识不强,他们面对的“阵地”,存在较多“防守”漏洞。

郑冬梅是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内四科主任,有着专业的传染病防治经验,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建议院方按传染病感控要求改造病房,设置“三区两通道”。她的建议得到了进驻医院的响应,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对病房的物理改造。

随即,医疗队员立即投入到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中,与进驻医院医护人员联合排班,大幅度减轻了当地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

在救治工作中,他们发现,京山市人民医院同时承担着3个定点医院的医疗救治工作,医护人员力量严重不足,派到仁和院区的医生,多数不是从事呼吸或感染专业的医生,这样会影响到治疗效果。

郑冬梅建议,建立包括内蒙古医疗队员在内的专家联合会诊机制,发挥内蒙古医疗队员擅长呼吸、感染及重症的专业优势,为危重、疑难、合并基础疾病的病人进行会诊,为他们提供更及时、更合理的诊疗措施和方案,同时对当地其他专业的医生进行专业指导。

建议立即被采纳并且应用于救治实践!这项建议,使普通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为提高收治患者能力、降低病死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感控“实战”

随着疫情的蔓延,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越来越大!郑冬梅向医院建议,实行不见面、利用微信视频进行交接班的方式。她的建议再次被采纳。

郑冬梅作了如下安排:内蒙古第四医院的梁改莲、郭俊青、段娟3名护士长和李带娣、拾兆丰两名护士专门负责感控工作。职责是,制定医院的感控流程,培训医护人员穿脱防护服,以及其他感控工作。

救治病人,先要保护好自己。为防止进病区的医护人员因麻痹大意造成感染,负责感控的护士不厌其烦地对每一名医护人员进行反复更正和检查。防护服规范穿着,口罩、护目镜之间是否留有缝隙……每一个细节,他们都不会放过。

她们每天平均要帮助70多名医护人员穿防护服,每一次的检查都要花费近20分钟。看了又看,查了又查,反反复复地垫纱布,一道一道地贴胶布……在他们的协助下,“战友”们都能够穿着防护安全的“战袍”进入病房。之后,他们便开始不间断地消杀、清理医疗垃圾,还要为每一个护目镜做清洗消毒、防雾处理等工作。

穿防护服的问题解决了,“脱”又成了问题。因为脱防护服要在污染区进行,没人监督,尽管感控人员反复提醒大家一定要“缓慢”脱卸,每一个动作后必须紧跟“手卫生”,但效果并不理想。

一天,郑冬梅查完房,来到脱卸防护服的区域,一下子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整个污染区一片狼藉,惨不忍睹:走廊里到处都是脱下来的防护服,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状,有的甚至直接脱出来一个“人形”扔在地上,两个1米多高的垃圾桶里,堆满了脱下来的防护服,已经盖不住盖子了,几乎没有一件脱下的防护服是符合感控要求的(从里到外卷成一小团)。

这多么危险啊!郑冬梅立即将情况上报医院感控科,要求在污染区安装监控摄像头!几天后,污染区的摄像头终于安装上了,自从有了这个“小警察”,所有的人都不再掉以轻心、任性而为了。只要出现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就会有负责感控的护士长在喇叭里提醒警告。

污染区的环境变得井然有序,干干净净了。负责转运医用废物的护士将垃圾收拾打包后,会立即对地面和空中喷洒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杀,并用多台紫外线消毒车持续照射消毒。郑冬梅终于舒了一口气。

“战地”党建

内蒙古第四医院14人的队伍中,7名是党员,出发前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不忘推进党建工作,把“三会一课”搬到了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来,一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使命,一边抽出休息时间开展党建活动。

昂格丽玛是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她按照要求,精心策划活动,与分配在钟祥市和屈家岭管理区的护士三地连线,利用微信视频,召开支部会议及党日活动。火线入党的3名积极分子邹彩珍、李带娣、李爱华,也都积极地进行了深刻的思想汇报,大家都坚定地表达了“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抗疫决心和必胜的信心!

党建工作的积极开展,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京山小组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每一名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都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来荆门抗疫至今,京山组始终保持着“零感染”的可喜成绩,京山市的医护人员也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所有人都竖起了大拇指,说这与京山组严格到位的感染控制有着直接的关系。

两地的医疗工作者齐心协力,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共同与新冠肺炎病毒作斗争,目前已治愈出院240多例,大部分在院患者病情都比较平稳,没有再出现轻症转重症或危重症的情况。

治愈出院患者写信,对内蒙古专家医疗组表示感谢,京山市的领导也多次当面或以书面形式,向京山组全体医护人员表达敬意和谢意。

跟踪“侦查”

任务快要结束前,郑冬梅为了密切跟踪随访出院患者,建立了一个出院患者微信群,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们互动,询问病人出院的情况,并且给予自我治疗指导。

出院的病友们都很激动,他们给这个微信群取了一个十分温馨的名字“互帮互助一家人”。自从建立了这个群,病友们每天都会不定时地提出很多问题,将自己出院后的不适症状和担忧发到群里,郑冬梅在下班后,会第一时间逐一回复。

她还利用上班时间,将群里患者住院时的所有CT一一调出来仔细阅片、对比,并用手机录像,再一一认真回复患者最担忧的肺部病灶的吸收情况等问题,叮嘱他们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安慰他们不要焦虑,要放松心情,安心休息。

京山市的医护人员和患者都不愿意让京山组的人离开,他们说,在危难时,内蒙古医疗队员和他们一起“战斗”,在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论我们是否撤离,都会一如既往地和出院患者保持密切联系,并郑重承诺,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做他们健康的守护者。”郑冬梅说。

最艰苦的时期挺过来了,京山组这支援鄂医疗队,虽然队员来自不同医院,但是却因为同在一个“战场”结下了深厚友谊,共同形成了团结战斗精神。

回想起一组组升降的数字,记录着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战果,一个个患者出院的场景,令京山组的医护人员们百感交集……

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但是,京山组并没有放松“战斗”的警惕性,他们按照自治区对口支援荆门市前线指挥部的要求,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慎终如始……共同迎接凯歌奏响的时刻。

这,只是援鄂医疗队“战疫”的一个缩影,来自内蒙古的849名医疗队员,弘扬着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荆楚抗疫“战场”,与湖北人民一道,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书写着大爱无疆、医者仁心的最美篇章。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春)

[责任编辑:靳敏]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