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正文

第92届奥斯卡重点片解析 不可尽信小金人

大巧若拙

鉴定对象:《1917》所获奖项: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最佳混音

萨姆·门德斯的《1917》是“技术为艺术服务”的最佳佐证。继2014年的《鸟人》之后,奥斯卡又用了三座技术奖来褒奖“伪·一镜到底”对电影真实感的贡献。

这是一个一战版“不可能的故事”——两个英国士兵要用最快的时间穿越火线,追上前方即将发起错误总攻的1600人部队并向他们示警:你们即将掉入敌军的陷阱。镜头似乎从两人接受任务起就没断过,但事实上当然不可能。譬如其中一个颇为明显的“断点”:两人不小心在敌军废弃的战壕中引爆了地雷,当爆炸的烟雾散去,士兵斯科菲尔德已被掩埋在瓦砾中——除非萨姆·门德斯真的制造了一场能将演员迅速“活埋”的爆炸,否则其中必有玄机。事实上,门德斯已经透露过全片最长的“真·一镜到底”不过8.5钟,其他都是靠剪辑和制作而成。相比《鸟人》大量靠室内开关门时的黑场来实现镜头的连接,《1917》的这些“无转场剪辑”的后期技术含量显然还要更高一些。

如果只是一部炫技的电影,奥斯卡不会给《1917》多达10项提名。必须承认,“伪·一镜到底”确实是个人视角战争片最优的展现手法之一:跟随主人公每一步的呼吸,目睹死亡在眼前突如其来的发生,感受内心从犹豫不决到不留后路——这种主观镜头的代入感也体现在全片唯一一次刻意的黑场中——它恰恰出现在主人公晕厥并暂失视角之后。

但跟“真·一镜到底”的纪录片式拍摄手法不同,《1917》的镜头既不颠簸也不粗糙,相反它还拥有不少近景之外的取景角度,这是因为摄影师很多时候是在车上或者索性被吊在钢索上进行流畅的运动拍摄。从这点来说,光筹备拍摄就用了9个月的《1917》无疑经过极度精细的计算和反复排练,最终方呈现出这粗粝的“即时感”。片中士兵斯科菲尔德在被敌军控制的城市中突围的一场夜戏最能体现这种“低调的奢华”,在探照灯和照明弹的作用下,城市的断垣残壁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古典之美。同样具备谜之诗意的还有片中两次出现的樱桃花瓣,尤其是接近片尾处主人公躺在满是尸体的流水中,头上花瓣却如雨簌簌落下的一幕,无疑是这部“大巧若拙”的影片对反战主题的一次最含蓄也最明确的张扬。

[责任编辑:李元]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