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资讯 > 正文

疫情防控中出现心理问题怎么办?国家卫健委这样回应

新华网北京2月5日电(王蹊)当前,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处于关键时期,有一部分人出现了压力过大、焦虑、躁郁等情绪,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针对这一情况,2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王斌,回龙观医院院长杨甫德,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陈雪峰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有关情况。

对于疫情发展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没有相应的干预措施?公众有哪些渠道可以获得服务?

王斌表示,为了减轻公众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国家卫健委组织专家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在其中指出普通公众、居家隔离人员、密切接触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等一线防疫工作人员这些不同的群体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以及如何来干预这些问题。在这些指导原则下,提出了“公众心理自助与疏导指南”。为了方便公众及时得到咨询服务,国家卫健委还要求各个省份在原来已经有的心理热线的基础上,统筹协调多方面资源的心理热线服务,把分布在教育、民政、社会组织、社工组织的心理援助热线组织起来,加强对这些热线人员的培训和督导,积极地为公众提供规范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同时,利用高校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为疫情防控下的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的干预和咨询。王斌建议,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保持乐观自信的内心是最好和最强大的免疫力。

  应该如何缓解新型肺炎疑似病例以及家人的心理压力?

杨甫德表示,获悉自己被确诊或可能被确诊,一些人会感到压力和心理冲击,首先要通过自身来调节,也可以借助心理援助热线和专业机构。在经历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后,很多人可能会出现心理应激,大概会经历4个阶段: 1.警觉期。2.消极防御期。3.现实适应期。4.恢复成长期。杨甫德建议,面对压力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比如,增加对自身状态的理解度。要认识到每个人在经历重大负性事件后都会有一些焦虑、担心等负性情绪,这些是正常反应,接纳并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并适度宣泄情绪。保持稳定状态。维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减轻压力。稳定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等训练来实现。采纳积极的应对措施。根据国际心理援助准则,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包括获取良好的社会支持,与信任的人电话、网络交流和沟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或者能有愉悦感的事情。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必要时可拨打心理援助热线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因为疫情减少户外活动和外出,出现烦燥恐慌等情绪应该怎样缓解?

陈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我们尽量做到少出门、不聚会,这是有效阻断疾病传播的方式。出于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应尽量减少不必要外出。长时间待在室内,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出现频繁刷手机、作息紊乱等情况,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不适。对于如何调整生活方式,陈雪峰有五点建议:1.制定一个计划。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2.钻研一件事请。看书、听音乐、写字、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并且享受这个过程。3.找到一种支持。来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会支持。4.进行一项锻炼。心情烦躁时,做一遍八段锦或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现在有一些很好的运动或健身的APP。5.思考一些体验。思考自己可以从这段经历中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人生体验。陈雪峰强调,特别难受,自己无法调整时,应当拨打热线电话或寻求在线心理咨询。

怎样舒缓一线工作人员情绪和心理?

杨甫德表示,一线的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压力和强度都比较大,应该进行合理的心身调整,具体有四方面:第一,每个人的工作强度都不可以持续太长时间,合理设置班值,适当轮休。第二,他们应该自己掌握一些宣泄负面情绪的方式方法,大哭一场等等。第三,做一些方便的运动,比如打太极拳、举重、仰卧起坐等等。第四,这些人很长时间都没有回家,一定要通过可能的途径,第一时间或者定期与家人沟通交流。

密切接触者和接受医学观察的人员怎样舒缓紧张的情绪?

陈雪峰表示,密切接触者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对疫情和对自己健康情况的过度关注,而且往往容易关注负面信息。因此,缓解心理压力很重要的三个方面:一是关注积极信息,特别是疫情防控进展的积极信息;二是关注自我防护和应对压力的科学知识;三是增强信心,让积极信息和科学知识发挥作用,认真配合社区和疾控部门的工作。对于必须外出的人,有两点建议。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压力。二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绪压力大,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学习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认知压力大,应当减少各种信息的影响,少看手机,多读书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为方面的变化比较大,应当提醒自己及时调整。

 普通公众如何进行心理应对?

杨甫德表示,对于普通民众,有三大调整原则:一是全面观察自己的情况;二是用心倾听主流的声音;三是保持与家人及外界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1.每天适度关注疫情和了解防护知识,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时间;2.每天固定时间测量体温;3.调整生活状态,按日常生活规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规律;4.找到信赖的家人、朋友聊天,通过微信、电话、网络联系。5.放松训练。如果感到不能放松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乐活动身体、做一些平时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保持身体健康,利用这次待在家中的空闲时间做自己原来没时间做的事情:如读本小说、追部好剧等;6.如发现自己发热应及时就医。

孩子在家应怎样调整作息?

陈雪峰表示,第一,家长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一起讨论制定这段时间的生活和学习计划。第二,生活计划中要包括娱乐和做家务的内容,最好是能够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别是如果家长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时间比较长,有时间陪孩子,这是难得的增进亲子之间相互了解的机会。第三,学习计划要按照学校的要求,通过空中课堂等在线教育进行学习。要像平时上学一样,认真听课和做作业。第四,家长的情绪很重要,尽量不要太焦虑,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绪稳定。对于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孩子来说,父母情绪的稳定性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对青春期以及刚成年的孩子,应当尊重他们对独立和独处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陈雪峰建议,成年人如果压力很大或情绪状态比较差,可以采用一些合理宣泄的方法,比如室内运动等。但是,最好的应对方式还是把自己的生活内容安排得充实一些,让自己动起来、忙起来,能够感受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一些有慢性病的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复查和拿药,在疫情之下,一想到去医院可能就会觉得非常焦虑,应该怎么办?

陈雪峰表示,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规律服用治疗药物,不要自己擅自调整用药,以免病情波动或反复;二、到医院取药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护,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洁;另一方面,各医疗机构都在按照要求严格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门诊患者在进入诊室前需要检测2次体温,以便第一时间筛出疑似人群;同时医院设有专门的发热门诊,与普通的诊疗区域是分开的。所以,常规到医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会被传染。三、如果病情有波动的话,还是建议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到医院就医。陈雪峰呼吁,武汉和周边地区采取了比较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对疫情防控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疫情是我们共同的敌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一定不要因为过激的情绪,导致过激的行为,为疫情防控工作添乱。现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团结一心,才可能早日战胜疫情。

[责任编辑:李元]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