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民生一问:如何攻克“贫困的最后堡垒”?

1月9日,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榆林镇后乃莫板村雷玉龙家,月季、米兰、仙客来等花卉生机勃勃,在他的精心侍弄下,这些花鲜艳芬芳,越开越盛。“好日子不是等来的,是靠双手干出来的。”这几年,在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雷玉龙掌握了花卉种植技术,树立了脱贫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短短3年内成功摘掉了“穷帽子”。

43岁的雷玉龙和母亲相依为命,几十年来从经历贫穷困顿到如今拥抱幸福,母子俩对党和政府心存感激,雷玉龙说:“政策这么好,干部这么上心,自己不能蹲在墙根晒太阳。我虽然已经成功脱贫,但是政府对我的帮扶却一如既往,村干部至今还在帮我找销路,想办法扩大我家的生意规模。”

在赛罕区榆林镇后乃莫板村驻村第一书记常志浪的印象中,雷玉龙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他来到该村后,三天两头就往雷玉龙家跑,根据他家的实际情况,“我们对症下药,想尽一切办法为他探寻脱贫之路。”

多年来,雷玉龙家一直靠种地为生,年收入3500元左右。建卡立档后,赛罕区政府精准施策,对他家实施了危房改造、健康扶贫等帮扶措施。同时,在扶贫政策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雷玉龙通过春秋卖花、夏天洗车、冬天卖对联等来增加收入。从2018年开始,雷玉龙的年收入达到了上万元,成功实现了脱贫。

常志浪说,扶贫先扶志,雷玉龙是村里通过“智志”双扶实现脱贫的典型代表,也是村里最早一个脱贫摘帽的贫困户,他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踏踏实实地走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实现了真正的脱贫。

2019年,我区预计20个国贫旗县摘帽、676个贫困嘎查村出列、14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全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99.23亿元,其中深度贫困地区投入增长23.4%,在全国率先开展扶贫资产清查和管理试点。北京市及中央单位在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贫协作、定点扶贫成效显著。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是脱贫攻坚战决胜之年,各项工作要更精准、更精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退出程序,完成现存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稳定扶贫政策。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和帮扶。强化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持续增收。

2020年,我区将如何夺取脱贫攻坚的最后胜利?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听听他们有哪些良策。

白双龙代表:盘活沉睡资源实现永久脱贫

“盘活沉睡资源,使其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有力支撑,让农牧民实现永久脱贫。”人大代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义勒力特嘎查党总支书记白双龙说,几年来,他带领村民引进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从而盘活了当地的旅游产业,村民人均收入突破了1.5万元。

2015年,白双龙当选义勒力特嘎查党支部书记,当时,义勒力特嘎查并不富裕,500多户村民大都种地,靠天吃饭,其中有89户是贫困户。村民们想发展养殖业,但苦于不懂技术。但是,白双龙却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产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社会不会淘汰有学习精神的人。白双龙带着村民依托义勒力特嘎查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做起了“旅游+”,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按照“农区变景区、农园变乐园、农产品变纪念品”的思路,义勒力特嘎查乡村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赋予了义勒力特嘎查“花乡小镇”的美誉。贫困户辛田喜听从白双龙的建议,卖起了羊肉串,两年时间,他从卖羊肉串到开奶茶屋,一年的收入超过3万元,老两口早已经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好日子。村民辛五月靠一栋大棚,2019年的收入达到了2.67万元。他高兴地说,村里旅游火了,游客多了,油桃卖得特别快。

白双龙认为,无论是做旅游产业,还是其他产业,讲的就是创新。只有盘活资源才能带来新的效益增长点。此外,白双龙还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基层党总支书记的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牧民致富的本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让他们带领农牧民脱贫奔小康。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两级人大代表为困难群众发放基础母羊,让他们通过发展养殖业,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路战远委员: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贫困反弹

政协委员、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路战远提出,脱贫攻坚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贫困是一种动态现象,既要打好攻坚战,还要打好持久战,他建议,政府要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路战远说,当前,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脱贫攻坚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虽然我区已经有很多地方成功脱贫摘帽,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松懈。长期以来,贫困人口脱贫动力不足、增收能力不强,致富渠道不多等现象是持续存在的,需要以百倍的努力,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坚持打好2020年脱贫攻坚战,谋划做好脱贫攻坚后的各项接续工作,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衔接,建立脱贫长效机制,稳定脱贫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路战远建议,进一步稳定提升农牧民收入,政府应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发展问题,不断加强各项保障措施,如就医、入学等,同时创造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来提升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从而促进增收。对于已经脱贫的人口,要以防返贫、防滑坡为重点,加大后续帮扶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要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防止贫困发生率反弹。未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贫困线标准还会提高,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提高脱贫质量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继续抓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要脱贫、想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坚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的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找准脱贫路子,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发展致富路。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的贫困户领取到基础母羊后露出开心的笑容

张强代表:让精神扶贫助推精准脱贫

“脱贫攻坚中最重要的是先扶志,增强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树立生活理想,通过精神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其次要推动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脱贫人口的生活提供有效支撑,避免出现返贫现象。”1月12日,人大代表、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希勃图村党总支书记张强说。

希勃图村下辖2个自然村,这个只有520户2050口人的小村庄,先后被评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点、农村示范讲堂、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和“五面红旗”嘎查村。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万元。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52人已经全部脱贫。在张强看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产业发展是长期要走的路子。第一,要通过组建文化队、评选优秀家庭、树立典型等方式,着力培育文明新风。让贫困户实行家庭记账,让家庭收入和支出有账可循,计算支出是否合理。例如同样种地,别人一亩地收入1000元,他一亩地收入300元,从差距中找问题,精准施策;第二,要通过“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提高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鼓励致富能手、外出经商人员、复原军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第三,要因地制宜,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作物,鼓励支持嘎查村“两委”及班子成员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土地规范化流转、土地入股、托管托种等多种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约生产经营成本,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脱贫成果巩固、农村产业更加兴旺。

内蒙古众益残疾人服务中心的老师在教授残疾人士手工技艺,帮助他们找到就业岗位

包凤英委员:产业兴百姓富脱贫有保障

“通辽市的村企合作精准扶贫是自治区‘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项精准扶贫行动,通辽市的不少贫困户成功摘帽,如今他们的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政协常委、通辽市工商联主席包凤英说。

包凤英介绍,2016年,全国工商联、自治区工商联实施“万企帮万村”扶贫行动以来,通辽市工商联积极行动,组织民营企业和商(协)会开展了村企合作精准扶贫工作。截至2019年底,参与企业127家,帮扶140个贫困嘎查(村),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公益捐助等方式,受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036人,实施项目199个,通过村(嘎查)企合作的模式,精准施策,带领农牧民走上了规范运营、抱团发展的致富快车道。在产业扶贫上,探索出多种模式,帮扶贫困户达4145人口。比如当地的科翔农牧集团包联科左中旗塔拉分场以来,短短两年多就培养出养牛“土专家”741人,使该牧场形成了家家户户会养牛、养好牛、卖好价的良好局面,带动周边地区牛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扶贫路上,要先扶业,用产业兴旺带动百姓致富,产业扶贫是巩固脱贫的长效之策。”包凤英说。

残疾人士展示手工制品

包凤英建议,政府要聚焦深度贫困村的脱贫工作,注重企业+扶贫对象的工作效果,让项目落地见效,在产业和就业帮扶上求突破,在贫困村、贫困户与企业互利共赢上下功夫,结合贫困村的主导产业,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产业扶贫上探索出更多致富发展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查找穷根,因村因户对症下药,同时要坚持扶贫先扶技,加强贫困户的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一项技术,是稳定脱贫的重要手段。(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睿 张巧珍 牛天甲 首席记者 王树天 刘晓君)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