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 > 正文

“为人民抒情”之丝弦戏:这个剧种比京剧还早 知道的人却寥寥无几

“为人民抒情”之丝弦戏

光明网讯(记者 赵艳艳)丝弦戏,又名弦索腔、弦子腔,流行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全国稀有剧种之一。该剧种起源于明末,比京剧还要早百余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在表演形式上,玩帽翅、耍盘子都是丝弦戏特有的技巧。石家庄市丝弦剧团小生演员张淑改表示,玩帽翅多见于丝弦剧种老生、小生行当,用于表达人物在当前环境下急切、忧虑、思考等心情。耍盘子则需要演员在不看盘子的情况下,把盘子中的酒杯正过来、倒过去连续耍弄,十分考验演员的表演功力。

石家庄市丝弦剧团老生演员康佳乐提到,丝弦戏作为河北省的农民戏,以前知道这个剧种的人并不多。2006 年,丝弦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丝弦戏的振兴带来了良好的契机。随着“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走进剧场,丝弦戏观众已经由“清一色老年人”实现了到“年轻观众越来越多”的过渡。

在2019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期间,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携《大唐魏徵》亮相北京,这也是张淑改和康佳乐第一次进京参加演出。“我们愿意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北京的观众,来推广我们这个丝弦剧种。”张淑改说。

由中央网信办移动网络管理局指导、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支持、光明网主办的“为人民抒情”中国传统戏曲科普访谈系列短视频共20集,该系列短视频以向网友科普我国各地方戏曲剧种为目的,邀请不同剧种的院团领导、演员、导演、专家对各剧种进行讲解对各剧种进行讲解,介绍各剧种特点、历史、知名演员及代表剧目。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