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阿拉善盟“六点”共抓筑起大漠社会治理“艳阳天”

11月12日,记者走进阿拉善左旗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在四层大楼内,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社会组织和社区服务办公室、群团组织服务窗口、社会组织服务窗口、公共法律服务窗口等,一个个特色鲜明、规划有序,每个服务窗口前工作人员正认真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忙碌着。

“我们这个党群综合服务中心最大的优点是整合了全旗社会各界服务资源,完善社会治理便民服务举措,做到让群众‘只进一次门,能办所有事’,最大程度解决群众办事难、环节多、来回跑等烦心、痛点问题,真正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阿左旗委宣传部副部长许斌燕介绍道。

阿左旗党群综合服务中心仅是阿拉善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工作的一个侧影。近年来,阿拉善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生态安全屏障的嘱托要求。充分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着力以“六点”共抓为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着力筑牢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四道“安全线”,不断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政治强引领,把准社会治理的“核心点”。该盟始终坚持把政治引领作为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主抓手,启动实施了盟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成立了以“党群综合服务中心党工委+8个群团组织+多个社会组织”的一体化联动体系,建成旗级党群综合服务中心、苏木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和嘎查村(社区)党群服务站“三级阵地”,形成了党建统领、协同治理合力。

以法治强保障,聚焦社会治理的“关键点”。为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确保社会和谐安定,该盟积极推进“全科式”综合执法,实施执法力量由机关向基层下沉,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多元化解。整合住建、市监、环保等9个部门部分行政执法职能,成立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下沉执法力量101名,下沉比例占到86%,年均处理各类违法违规行为2万余起,办理案件100余起,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确保社会和谐安定。

以德治强教化,盯紧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全盟已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15个,培育党员、青年、法律等志愿服务队523支、志愿服务队员2.1万余人。着力营造崇德向善、惩恶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以自治强活力,抓住社会治理的“着力点”。该盟充分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良性互动,立足盟情实际,整合社会力量,积极培育孵化各类社会组织,支持引导草原“都贵楞”、驼峰文物保护队、居边护边堡垒户、守边戍边志愿者、黄手环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截至目前,全盟已打造居边护边堡垒户150户,涌现出边境线上的“护边额吉”尼玛老人、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苏和老人等一批优秀的守土护边时代楷模,为推进全盟边境安全稳定发挥了积极示范作用,着力提升了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智治强基础,做强社会治理的“支撑点”。该盟坚持把智能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统筹推进智能化平台建设。紧盯中蒙边境、蒙甘宁边界、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重点矿区、铁路公路沿线等重点区域,合理布控高清视频监控、农牧区堡垒户重载云台,着力提高重点地区信息化防控水平。

与此同时,以防线强实效,找准和夯实社会治理的“落脚点”。构建起以边境边界苏木(镇)为前哨、以农村牧区腹地为基础、以盟旗府所在地为重心、以国防重要基地为核心的社会治理四道“安全线”,着力打造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示范区。在边境边界地区,通过财政补助、生活保障、优化服务等措施,全力支持草原“都贵楞”“守土护边堡垒户”等联防自治力量发展壮大, 积极参与守土护边工作,确保让每一名农牧民都成为一个移动的哨卡,每一个蒙古包都成为一个不倒的界碑;针对农村牧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的实际,建立健全了苏木镇、驻地军警部队、党群服务中心、社会治理联动中心、农村牧区综合执法局以及农牧民密切协作、联防联控机制,整合“十户联防”、驼峰文物保护队、铁路护路队、党员中心户、专兼职网格员等群团综治力量,形成点、线、面连接的立体化联防联控治理格局,筑牢了农村牧区“安全线”。

在市区城镇人口密集地区,该盟深入推进“平安阿拉善”“智慧阿拉善”建设。整合各类资源搭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深化网格化治理;推行网格布警、动态处警勤务模式,实施“交巡特合一”的综合勤务新机制,建立健全1、3、5分钟出警圈,囤警街面,提高见警率,全面提升城镇治安防控水平。并针对全盟诸多国防军事基地和国防战略地位重要的实际,自觉承担起支持和服务国防建设的重大政治使命,健全完善应急处突、隐蔽斗争协作、军民联防联训、军警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积极动员各级干部群众全力支持国防事业发展,着力构建起了国防基地“安全线”。(记者  刘宏章  实习生  曾令飞)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