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黄河岸边是我家】搬走的遗鸥回来了

□讲述者 任永奇(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站长)

□采访记者 张慧玲

我叫任永奇,是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胜管理站站长。能当遗鸥的守护者,我很荣幸。

我们保护区最早是一个10多平方公里的海子,那时候水多、鱼多,鸟儿也多,遇到好年景,牧民在自家场畔挖三四米就能挖出水来。每到繁殖季节,数以万计的鸟儿来这里栖息繁衍,遗鸥就是其中最尊贵的客人。

遗鸥又叫“鸟中熊猫”,是世界公认的濒危鸟类,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它黑脑袋,白眼圈,嘴和脚是暗红色的,身上的羽毛特别白。这帮小家伙们对生存环境要求苛刻,只挑沙漠里的咸水湖或盐碱湖中的湖心岛住。它们的繁殖季节是5月或6月,每窝产卵2至3枚,也有1枚或4枚、5枚的。到了8月份,小遗鸥羽翼丰满,就能随着成年的遗鸥一起向南迁徙了。

可惜呀,从2004年开始,海子差不多以一年1平方公里的速度慢慢变小,湖心岛也逐渐消失了。到2006年,遗鸥就都去红碱淖那里繁殖了,夏季偶尔飞来,也只是把这里当作补给食物和栖息的驿站。遗鸥集体“搬家”了,这可把大家愁坏了。没有了遗鸥,这片海子还能是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吗?海子里的水为何忽然就没了?原因终于找到了——海子的最大水源补给河上有好几座淤地坝,它们阶梯式地阻断了地表径流汇水,还有很多大口径的人工井也在不断“偷”海子里的水。

从2016年开始,市里果断拆了淤地坝,禁止各类生产经营活动,还实施工程把黄河水引到这里来。慢慢地,海子又重新“长大”了,这两年来鸟儿明显多了。

特别让我激动的是,时隔13年,搬走的遗鸥又回来了!大概来了800多只,现在我们都不敢轻易上岛打扰它们。风大的时候,遗鸥会躲起来避风,夏季气温高,清晨风小,所以,你们想看,最好那个时候来。

跟前几年比,水面大了好多,水域周围的绿地也增加了,这就说明咱们这儿的生态恢复得挺好。照目前的情况看,肯定会有更多遗鸥和其它候鸟把这里当成家的。

【记者补记】

湖水与蔚蓝的天空同色,湖边泛黄的芦苇随风摇曳,偶尔几只水鸟掠过水面……这些都在告诉人们,这里就是候鸟的天堂。

鄂尔多斯市遗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47万公顷,分布着众多的咸水湖泊湿地,区内鸟类资源丰富,是全世界遗鸥鄂尔多斯种群最集中的分布区和最主要的繁殖地。该地年均降水量325.8毫米,蒸发量却达2501毫米。从2006年开始,随着湖面萎缩、湖心岛消失,再无遗鸥筑巢繁殖。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让遗鸥等鸟类飞回来,从2016年开始,鄂尔多斯市采取一系列措施,实施了引矿井水补水工程和引黄济湖工程,拆除了10多座淤地坝,并封填了对湿地萎缩影响较大的11眼大口井,拆除了湿地内各类生产经营设施。截至目前,工程补水总量达1498万立方米,湿地水域面积已经恢复至最适宜遗鸥繁衍的7平方公里。鸟类迁徙期间,在保护区内栖息觅食的各种鸟类有2万多只,其中遗鸥800多只。

数据

截至目前——黄河干流的6个断面水质全部达到Ⅱ类;黄河流域内7盟市35个自治区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均实现污水集中处理;沿黄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从2015年的76%提高到2018年的80%。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