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良种场模式”给出脱贫答案 ——前旗巴日嘎斯台乡良种场村党支部为脱贫攻坚打样

良种场村旺村源种植合作社成员分红现场

良种场村兴村养殖合作社商品羊膘肥体壮

□时秀霞  赵福莲

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乡良种场村,有两个特别的标签:一个是前旗脱贫攻坚“打样村”,另一个是前旗脱贫攻坚典型“良种场模式”。

山再高也高不过“信念”,路再远也远不过“脚步”。2008年,良种场村就开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脱贫路子,为前旗脱贫攻坚战“打样”。经过10余年的努力,曾经“靠天吃饭,只种玉米”的村庄成为现在的人人都是成员、家家都有分红、从农民变成工人的“幸福模样”。

“大以前的良种场村,那真是穷掉底了。天天寻思让老百姓致富,可咱这条件太差了,‘两委’努力也是没啥起色。”说起良种场村的从前,老支书贺长福叹口气。他介绍说,良种场村没有资源,虽说距前旗政府近,但交通不便。人均耕地不足8亩,要想带领群众致富太难了。

“现在,咱们村人均收入从2008年的2900元提高到如今的2万元。村民脱贫致富了,我们也不能放松,必须带领村民走上小康路。”说起良种场村的变化,现任村书记逄学文脸上透着自信。

其实,说起良种场村脱贫致富的故事,一定要说说良种场村领办起的合作社,它明确了发展方向、激发了脱贫致富动力,成了全旗的“标杆”。

良种场村村庄很小,全村84户、316人。耕地少、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占59%。这样的实际情况,良种场村哪有条件发展成规模的合作社?村民冷眼瞧着村干部的同时,心里也在跃跃欲试。

“良种场村能办成合作社,得益于他们有个强有力的‘两委’班子。”前旗巴日嘎斯台乡党委书记范志勇一语道出关键所在。

村书记逄学文是良种场村的“领头雁”。2008年,逄学文带着刘清涛和村里其他7名养殖能手,成立了兴村养殖合作社,尝试通过“党支部+合作社+成员”的模式舍饲养殖肉羊带动大家脱贫。缺技术,他带着大伙去外地学、请来技术人员教;缺资金,他找部门申请;缺销路,他自己开车拉羊去卖。这种产业发展模式的推进使得当年实现收入10万元,部分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现增收1000元至2000元。

除了村民对脱贫致富的期盼,村集体对村民的承诺也“刺激”了村干部下定决心谋出路。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2015年与荷马糖业和五粮液集团及周边养殖场签订单时。村民大会上,全村耕地从农民手中以“保底收入+分红”的形式全部流转出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与荷马糖业和五粮液集团及周边的养殖场签了订单,种植甜菜、高粱和青贮,再由农机合作社实施集中耕种、集中收割。这样一来,养殖、种植、农机合作社的合作产业链条紧密联系起来,2756亩耕地全部流转到了合作社。三年来,村民土地流转后再加分红收入突破400万元,人均增收1.2万元。同时,良种场村村民可优先到种养殖合作社打工,从而增加收入,仅土地流转这一项,良种场村人均收入就高于脱贫标准人均可支配收入3200元。剩余劳动力到村内板厂、小型粮库以及合作社就业,从而增加工资性收入近200万元,良种场村也于2016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山还是这座山,田还是这片田,但希望已经在这个小村子里孕育着。如今的良种场村早已成为兴安盟地区脱贫攻坚队伍中的“标兵村”和“样板村”,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走越坚实。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