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资源禀赋基础好 稻米产业势头劲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结构逐步优化。2016年以来,我盟水稻以每年20万亩的面积迅速增加,2019年全盟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占全区水稻种植面积的51.2%,其中绿色、有机水稻原料基地70万亩、占全部水稻种植面积的51.9%。

种植技术不断革新,生产效率逐步提高。在水稻种植上,以寒地水稻旱育苗机械插秧技术为主,同时配套推广了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以及降解地膜覆盖机插秧和稻鱼、稻蟹、稻鸭共育绿色标准化生产等技术,综合机械化普及率达到99.4%,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种植收益逐步增加。在经营管理上,“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新型经营方式逐步推开,先后组建5个“兴安盟大米”产业化联合体,全盟31家“兴安盟大米”用标企业带动合作社71家、种植户11501户,经营稻田43.5万亩,占总量的36.8%。

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市场知名度逐步提高。大力推进大米品牌建设,“兴安盟大米”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被授予“2018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和“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兴安盟先后被授予“内蒙古优质稻米之乡”和“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称号,“兴安盟大米”成功入选2020年全国第十四届冬运会唯一指定用米。目前,全国共有兴安盟大米销售网点2000余家,覆盖北京、呼市、包头等城市,线上“兴安盟大米”网店30余家,形成了线上销售与线下销售相融合的营销格局。

生产标准不断规范,质监体系逐步完善。制定了《兴安盟优质水稻生产技术规程》和《兴安盟大米团体标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实行风险分级管理,探索实施从水稻栽培、田间管理、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全链条介入,不定期开展抽样检测和专项整治活动,确保“兴安盟大米”品牌有信誉、品质有保障。

产业链条初步建立,农旅融合逐步破题。部分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延伸产业链条,生产糙米粉、粥米粉、大米酒、米蛋白和稻壳环保餐具等;部分稻米产区积极构建“农业+文化+旅游”新型产业模式,举办“水稻插秧节”“稻田捕鱼节”等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和“我有一亩田”等认领种植体验活动,促进稻米产业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提升稻米产业附加值。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