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姓话题 > 正文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须多管齐下

现代城市,高楼林立,不断地拓展着城市的纵向空间。一幢幢高楼成为了城市的标志。但是高楼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隐患。高空坠物就是其中之一。一段时间以来,高空抛物坠物致害事件时有发生,一桩桩“飞来横祸”令民众对自身安全心生忧虑,也引发法律界和社会各方争议。

高空抛坠致害,越来越成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除了因建筑物施工不当、楼宇外墙建筑质量问题以及物品设施摆放不当造成的高空坠物,还有高楼住户随意抛掷物品造成的伤害。从2000年重庆的“烟灰缸案”到现在,全国多地出现多起高空抛物坠物伤人事件,关于高空抛物坠物追责的讨论亦不绝如缕。高楼之下,如何守护民众“头顶上的安全”,要在法治、社区治理和公民素养提高等方面多管齐下。

完善的法律是治理高空坠物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空坠物案件的法律依据主要是《侵权责任法》第87条。但在现实生活中,诉讼耗时长、被告服判息诉难等实际问题常使受害人难以及时获得应有的赔偿。而且不少人认为关于高空坠物的法律规定虽然能够救济受害人权利,但也损害了无辜建筑物使用人的权利,变相增加案件审理的社会成本。因此,完善法律成为治理高空坠物现象的首要举措。今年8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中对有关部门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的规定作了进一步明确。相信未来法律实施之后,一定会为高空坠物案件的审理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

社区物业的角色和作用不容忽视。法律、保险救济,毕竟只能是事后救济,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还须以防为主、以防为先。这就需要社区物业的积极作为。社区物业作为连接住户居民的平台,既是居民生活的服务者、社区设施的管理者,也是居民行为的监督者。物业公司加大摄像头布控力度,应用高科技手段,能够有效加强对高空抛物坠物事发前安全隐患的排查能力和事发后的取证能力。事实证明,物业公司等社会主体能够采取更灵活的处理方案,通过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遏制和处理高空抛物坠物事件。社区物业的积极介入,能为遏制和应急处理高空抛物坠物提供重要帮助。

守护“头顶上的安全”,说到底,还是要在提升公民素养、培养公民意识上下功夫。在中国城镇化进程愈发加快的今天,从阡陌为邻到楼上楼下,很多新居民的生活习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对于抛物者来说,高空抛物可能是一时疏忽,但对受害人来说,一个花盆、一个水瓶都可能造成终身损害。让每个居民都意识到高空抛物的巨大危害和自己可能付出的代价,强化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自律意识,才能有效从根源处防止高空抛物的发生。

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文明素质的培育需要社会和公民的共同参与。政府对文明行为的积极倡导和对高空抛物等不文明行为的大力惩戒,为提高公民文明素养提供积极政策引导。新闻媒体对高空抛物坠物事件的报道、舆论对高空抛物行为的谴责和批判,也是对公众的教育与引导。

高空坠物是一个伴随着城市化而产生的问题,同样也会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逐步得到解决。如今国家立法机关已经意识到相关法律需要完善,社区物业也在不断地加强治理。意识到了问题,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会看到“不让自家窗户飘出一片纸屑”会成为每一位城市居民的共同意识,真正实现城市上空永无“痛点”。(高 乔)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