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精准脱贫路更宽 稳稳幸福“亮”呼和浩特

这是振奋人心的减贫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0659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588人,贫困发生率由6.1%下降至0.06%,207个贫困村(其中:自治区级贫困村67个,市级贫困村140个)全部出列,清水河县、武川县成功摘帽。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首府呼和浩特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塞外青城——呼和浩特,变化喜人。

深秋的土默川平原,气温渐渐转凉。不过,看着眼前丰收的农作物,土左旗塔布赛乡黑河村的贫困户心里却是热乎乎的“快回家来吃个瓜吧,新品种,稀罕着呢!”正在大棚里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的黑河村党支部书记郭红军急匆匆拍着身上的土,赶忙招呼大家进屋。

赛罕区河南村面貌一新

今年是黑河村特色产业迎来的第一个丰收季。五亩地里试种植的七个特色农产品大棚,也成为村里28户贫困户的新希望。

“这片地,原来就是荒地,去年这片地的租赁合同到期了,村委会和上级领导商量,就干脆收回这块地自己种。今年年初,村委会筹措资金盖了七个大棚。最初的设想是全部种植冬枣树,因为冬枣树投资小、利润高、好种植、不易遭受病虫灾害,一棵冬枣树就能赚60—75元,但是考虑到冬枣第一年没有收益,我们就想到‘以种养种’的种植模式,利用三个棚种植了700棵冬枣树,其余四个棚种植吊瓜、西瓜、香瓜等作物,让贫困户第一年就有收益。”郭红军告诉记者,现在的七个大棚都是由村里的贫困户来打理,一方面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每月400元的工资,另一方面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技术帮扶,让贫困户在闲暇时多一份收入,同时也能学到实实在在的技术,方便贫困户能够自主创业。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市还有很多……

近年来,在“一村一品”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带动下,红色旅游、农业种植、特色养殖……一项项特色产业也为我市的贫困户开辟了崭新的致富之路。

从多年的脱贫攻坚实际看,难点在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核心是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为此,我市根据全市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大力培植发展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在项目选择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因村因户因人制定产业扶持方案,推广“菜单式”扶贫,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择优选优”从项目库中提取实施扶贫项目。合作模式上,鼓励扶持贫困户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兴办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利益联结上,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产业链条上,通过参与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等领域,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受益。区域合作上深化京蒙扶贫协作,签署了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和年度行动协议,有序推动京蒙协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小农户生产,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各旗县区立足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优势特色等,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如武川县紧扣“三区划分”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了“山地中药材、平川食用菌、沟壑经济林、坡地小杂粮、点上乌骨羊、面上优质薯”的扶贫产业格局,清水河县着力构建“12345+N”模式,和林县充分激活“三荒”(荒山、荒坡、荒滩)等资源,实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

炙热的炭火炉上,烤的金黄色的马铃薯香气诱人,莜面、黄芪、各色蘑菇也吸引了众多目光……丰收后的武川大地也随之热闹起来。

武川县食用菌产业红红火火

随着各项脱贫政策的落地开展,脱贫攻坚的脚步不断加速,也让当地贫困群众鼓起了腰包,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我现在有工作,靠能力挣钱,我喜欢自己现在的样子。”武川县耗赖山乡大豆铺村村民郝三换说起生活的变化,乐得合不拢嘴。

曾经的贫困户郝三换,一年种地下来全家只有一两万元的收入,根本不够支出。现在,郝三换进入当地的食用菌基地打工,每月可以拿到手的工资达到3600多元,再加上种地的收入,一年算下来不少于4万元,家里的经济状况一下子就好转了。

在武川县的各个食用菌生产基地,像郝三换这样直接通过劳务方式赚工资的农民不在少数。同时,还有诸多村民,特别是老弱病残贫困户,则通过分红的形式享受到了食用菌产业的红利。截至目前,武川县的93个行政村均通过入股的形式加入到食用菌产业链当中,各个行政村通过入股获得分红,再将分红分配给各行政村的贫困户。

产业结构单一、自然环境恶劣、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曾经,诸多先天不足的条件严重制约着武川县经济社会发展,一度让这一地区的贫困率居高不下,也成为制约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障碍。

为此,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武川县立足县情制定了“四条产业链”发展规划,以马铃薯种植为主导的设施农业产业链,以黄芩为主导的中药材种植产业链,以食用菌、莜麦、荞麦等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链,以肉牛、肉羊养殖为主导的养殖业产业链。通过打造“四条产业链”,改变农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以经济作物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以工业、服务业发展拓宽、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链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同时,武川县在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利益分红等多种形式,让广大农牧民享受到食用菌产业带来的红利。

在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的同时,我市还不断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全力推进脱贫攻坚。近年来,我市坚持强弱项补短板,细化实化“两不愁三保障”,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

清水河县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扶贫林果基地

清水河县今年将持续推进生态扶贫,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突出清水河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持续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扎实推进百万亩扶贫林果基地建设,今年再完成以种植沙棘为主的经济林27万亩,让广大贫困户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我市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坚持实事求是,不贪大求洋,不造盆景,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和政府帮扶资金进行归集整合,实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力量补齐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短板弱项。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为具体抓手,全面开展核查工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动态监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现“零”辍学。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开展危房隐患核查工作,对动态新增改造建设任务,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坚持“边排查边组织开工建设”的原则。“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建设一户”,全力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达标,基本解决其他三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推进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了基本医保;落实住院报销“两升两降”政策,实现了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推动建立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基金构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重”医疗保障机制。实行分类救治,扎实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安全饮用水保障方面,全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复核工作。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饮水安全达标方面主要涉及水质、水量、管道等隐患问题,计划通过维修、新建、改造等工程建设,确保在年底前全面达标。

“没有政府的好政策,就没有我们一家人今天的好日子。”武川县上秃亥乡五间房村的贫困户梁玉成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梁玉成身患疾病,每年医疗支出使得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为此,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帮助他们家申请了“健康扶贫工程”项目的资助,让他得到了及时医治和救助。

一项项暖心的举措、一个个卓有成效的办法……无不反映出我市举全市之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决心与信心。

开展文艺扶贫

为此,我市全面加强脱贫攻坚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坚持旗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把保持贫困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稳定作为一条硬性要求执行好,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同时,调整成立17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进一步压实各有关部门脱贫攻坚责任,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合力攻坚,确保我市各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同时,我市还积极构建政策支撑体系。以“六个精准”为标准,构建了“1+N”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1”即为目标指南,就是《呼和浩特市2016-2020年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N”即为行业部门的实施方案、支持政策和保障机制等,近年来,共出台了50余项政策性文件。2018年,市委出台了《呼和浩特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意见》,再次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系统性的全面部署,为今后三年打赢我市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全方面多层次的政策保障。

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不仅仅要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各级帮扶干部、对口帮扶单位、东西扶贫协作的力量,需要统筹调配整合,发挥出人力、物力、财力的最大效益。为此,我市39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40个乡镇,110个单位、239家企业帮扶205个重点村,5911名干部“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4999户贫困户。坚持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全市共有驻村工作队582个,驻村干部1748人。同时,派驻旗县脱贫攻坚督导组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提前指定路线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帮扶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和暗访,督促驻村工作队做好帮扶工作,确保驻村工作队“派的准、驻得稳、干得好”。全面推广“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搭建链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帮扶力量精准对接的网络服务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扶贫工作中。此外,我市还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与京蒙协作。签署《门头沟区与武川县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2019年行动协议》,筹划举行北京市扶贫协作地区成果展及特色产品展销呼和浩特市主题日活动,召开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定期利用各类媒体发布北京招工信息。并加强与通用集团对接,有效推动了资金投入、劳务输出、项目引进、产销对接等协作事项落地实施。

今年,是我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下一步,我市将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精准落地,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确保2020年底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越到关键期,越要加油干。全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奋力冲刺,首府一定能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 刘军 杨彩霞 文/图)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