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自治区“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

自治区“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成效

——自治区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

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

“放管服”改革是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重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李克强总理连续5年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放管服”改革工作进行专门部署。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放管服”改革工作,李纪恒书记、布小林主席多次作出批示指示,经过几年努力,我区“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全区市场主体从改革前的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732户发展到现在每天的1030户,增长40.71%;每千人企业数量从56户发展到目前的80.96户,增长44.57%。特别是民营企业等各类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呈现快速发展势头,目前已超199.83万户,占全区市场主体总数的97.41%以上。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高位推进,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一是突出抓工作体系。自治区及时成立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各盟市也相应调整建立了专门小组。将机构编制资源向“放管服”改革倾斜,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均新组建了政务服务局,牵头负责“放管服”改革。

二是突出抓政策支撑。着力增强改革的计划性、系统性和整体性。仅今年自治区各部门就先后制定出台《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办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80多项政策措施和配套文件,为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

三是突出抓跟踪问效。对全区“放管服”改革落实情况持续督查,逐步建立完善企业和群众评判改革成效的工作机制。今年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基础上,专门对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进行了4次抽查暗访,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到位。

(二)坚持目标导向,审批服务不断改进

一是打破“隐形门”,解决市场主体“进不来”问题。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着力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对106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实行“32证合一”,实现“一网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理”,申请材料平均压减了15%,办理时限平均缩短了30%。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比国务院要求的8.5个工作日压减3.5个工作日。全面取消企业名称预核准,实施网上自主申报,企业登记实现全程电子化。大力推行简易注销改革,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缩短为20天。

二是打破“旋转门”,解决审批流程“时间长”问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实行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告知承诺等新模式,并将气、暖报装等公共设施接入服务纳入项目本体工程一并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间由151个工作日压缩至120个工作日。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已横向联通16家部门,纵向贯通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2237个联审部门,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时间由20个工作日压缩到13个工作日。列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管理的产品,除危险化学品外的其他产品实行“先证后核”,常规发证的产品由法定60天压缩至30天,17类产品审批程序得到简化,审批时限压减至9个工作日。

三是打破“任意门”,解决行政权力“随意化”问题。推动行政许可标准化,调整公布自治区本级权责清单,编制盟市、旗县级通用权责清单,制定出台基础清单编制地方标准,实现了行政权力“三级五同”(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实现行政权力同名称、同依据、同类型、同编码、同流程),进一步消除了审批服务中的模糊条款、兜底条款,大幅压减自由裁量权。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在由原来的7779项削减到现在3078项的基础上,最近正在开展新一轮压减。

(三)坚持问题导向,监管实效不断强化

一是强化随机监管,确保监管方式公正。全区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今年已开展 “双随机”抽查任务2514批次,开展跨部门“双随机”抽查146批次。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构建了全区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平台,建立了部门内部和部门间违法违规行为线索移转机制,实现抽查检查结果部门间互认。

二是深化信用监管,推动监管对象自律。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与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政府采购系统等实现全面对接,归集企业信用信息117.43万条,将5.68万条严重失信“黑名单”信息推送到各联合惩戒实施部门,在“信用内蒙古”网站专门设置了“联合奖惩”板块,对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的相关信息进行公示。68580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8247户企业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通过公示系统限制“老赖”3.3万人次。

三是优化综合监管,实现监管主体协同。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执法,在城市管理、食品药品、工商质监、公共卫生等10个领域持续开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地区执法机构大幅精简,由1997支减少为830支,精简比例达到58.4%。基层执法力量明显增强,盟市、旗县(市、区)两级70%左右的执法力量下沉至苏木乡镇,实现执法队伍全覆盖。

(四)坚持需求导向,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线上,着力搭建“一网通办”总门户,从“分散入口”向“统一平台”转变。以企业、群众办事线上“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加快推进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自治区本级33个部门的84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网上可办率由今年年初的32%提高到目前的88%;初步建成全区统一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系统,梳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2514项,电子证照296类,汇聚数据2020万余条,向国家推送信息1990万余条,自治区本级13个部门的22个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单点登录、多点互认。自治区政务服务门户网站改版运行,政务服务APP“蒙速办”已接入社保、医保查询等38项应用服务。

二是线下,着力构建“一窗通办”总平台,从“找部门”向“找政府”转变。自9月中旬开始,自治区本级30个厅局陆续入驻自治区政务服务大厅,实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盟市、旗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基本实现“一窗通办”,并将服务链条延伸到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不动产登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97%的地区一般登记时间压缩至12个工作日内,所有地区抵押登记办理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全区已经有18个地区推出不动产登记网上申请平台,实现了网上申请、预约、微信预约、查询办理进度、登记信息等多项“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出更大活力。继续大幅压减自治区本级行政权力,做到能减尽减。加大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应用工作力度,继续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压至100个工作日以内。深入推行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改革,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间。

(二)持续提升监管效能,“管”出良好秩序。推进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推动监管信息“一网通享”。完善信用监管制度,加快推进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完善“红黑名单”制度,推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开发中介服务网上交易平台,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

(三)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服”出更多便利。加快推进全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年内本级网上可办率达到90%,盟市、旗县级网上可办率达到70%。推行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拓展政务服务APP “蒙速办”功能。加快实现“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行综合服务区域“一窗受理”。探索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代办帮办,提高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化水平。加快推进“就近可办”“异地能办”“同城通办”,完善四级便民服务体系,实现更多民生事项基层可办。

“放管服”改革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我们将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一件事接着一件事抓,一年接着一年干,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让企业和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发布会期间,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杰、住建厅副厅长揭新民、政务服务局局长鲍建中、市场监管局副巡视员彭万臻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我区在推进不动产登记方面,如何深化“放管服”改革,让广大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王杰:近年来,全面完成了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的改革目标。截至目前,全区共颁发不动产登记证书(证明)317.87万本(份)。

一是推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我厅和住建厅、税务局联合推动不动产登记,对涉及三个部门的交叉事项,实行业务、人员整合。在全区基本实现了不动产登记和交易税收“一个窗口受理、统一申请要件、后台并行办理、统一公布时限、分别存档管理”。呼和浩特市依此创建了“五个一”服务模式,群众“只跑一次路”,受到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的通报表扬和广大群众的赞誉。目前,全区各地不动产登记时间从原来的3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一般登记15个工作日,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到2019年底,将实现全区所有盟市、旗县(市区)不动产一般登记业务办理时间压缩至10个工作日内。

二是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区已有呼市、包头、科右中旗等18个地区不同程度实现了网上提交申请材料、网上预约、微信预约、网上查询办理进度等多项服务。同时将登记服务场所延伸至银行网点,全区已在银行设置67个抵押登记办理点,无需再到登记大厅办理。

三是推进不动产登记相关信息集成共享。目前,全区不动产登记数据实现了旗县、盟市、自治区、国家四级平台实时联网。目前,正推动公安、民政、住建、税务等部门的信息与不动产登记机构信息共享,力争2019年年底前完成自治区层面汇集数据的集成。

记者:近两年以来,群众有比较普遍的一个感受,就是住房公积金办理越来越方便快捷,为此自治区住建厅对中心做了怎样的要求?成效如何?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揭新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住建行业的一个公共服务窗口。

一是通过优化缴存、提取、贷款、查询等业务流程,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比如贷款业务取消了单位盖章和负责人签字的环节;在要件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各中心基本做到缴存业务即时办结,提取业务当日办结,纯贷款业务由自申请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二是积极推动信息共享。即使“减证便民”工作开展到今天,贷款业务仍需提供10项左右的要件,主要是为了确保资金用于保障住房职工家庭首套、第二套改善型购房需求。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国家发改委《关于请全力以赴解决群众办事堵点问题加快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通知》(发改电〔2018〕200号)提出的问题,要求各中心不得要求职工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目前各中心已购入高拍仪等硬件设备,所需复印件现场复印,不必缴存职工自备。

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各中心基本建成综合服务平台,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网上业务大厅、12329热线和短信平台……职工足不出户就能完成信息查询、政策了解、业务咨询;实施异地转移接续平台建设,之前工作调动办理公积金账户异地转移接续,需要缴存职工本人两地往返多次,现在只需在转入地中心网页提出申请,3日内即可办结。

五是进一步清理证明事项。比如以职工签字承诺取代各种关系证明;退休提取仅需本人身份证、银行卡即可办理,取消退休证明这一要件。

我们在服务上持续发力,做到了以下三点:一是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效能;二是制定标准化服务规范,并对柜面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进行实时考核测评,确保服务体验;三是服务网点配备休息区、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张贴政策规定、业务流程等服务资料。

记者: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便利化,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提出进一步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推进政务服务线上“进一网”、线下 “进一门”、最多“跑一次”服务改革,自治区在这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鲍建中:重点解决企业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

一是全力推进“一网通办” ,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建设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通过对接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服务系统,实现“五个统一”目标,即统一政务服务门户、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体系、统一电子证照库、统一电子印章系统,目前自治区本级13个部门的22个政务服务业务系统完成统一身份认证对接,实现企业群众网上办事“单点登录、多点互认”。自治区33个部门通过集中办公,梳理全区政务服务事项2514项,实现政务服务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自治区本级845个事项中,除使用国建系统和涉密系统外,自治区26个部门的366个事项可以使用自治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办理,168个事项可以使用部门自建系统办理,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大幅提高。大力拓展移动端政务服务应用,开发上线政务服务APP“蒙速办”平台,接入社保、医保、公积金查询等38项应用服务。

二是全力推进“只进一扇门”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以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为目标,全面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全力推行政务服务集中办理,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由“多门办”变“一门办”,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集成融合。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大厅于9月12日开始试运行,目前已入驻29个部门。其中,社保局、医保局原办事大厅整建制入驻,实现自治区本级市场准入和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办理,各类社会事务和社保、医保、公积金等公共服务在大厅集中提供一站式服务。盟市、旗县两级政务服务大厅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工作模式,呼和浩特、兴安盟、乌海大力推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

三是全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满意度。梳理公布自治区、盟市、旗县“一次办”事项清单,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嘎查村(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建设,积极推行便民服务“代办制”,五级政务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推动“最多跑一次”在自治区、盟市、旗县、苏木(乡镇、街道)、嘎查(村、社区)全覆盖。

记者:准入环节是市场主体对一个地区营商环境最早、最直接的体验,请问市场监管局的领导,近年来,我区在放宽市场准入、优化准入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出台了哪些有力政策?实施商事制度改革,大幅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后,大量企业进入市场,如何监管成为政府部门亟需破解的问题,市场监管部门如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防止监管缺位?

彭万臻: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先后实施20多项具体改革举措。比如,通过多证合一改革,原来需要到18个部门办理的证照,现在只需到市场监管一个部门办照即可;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改革后,企业可以网上“键对键”登记,申领电子营业执照并自助打印;在全国率先将企业开办的主体登记、印章刻制、发票申领三个环节办理时间压至5个工作日内;大力推进注销便利化,将简易注销公告时间由45天压至20天;实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改革,按照国务院统一要求许可证产品目录再减少5类产品,目前仅剩10类产品实行许可证管理。目前,全区市场主体发展到206.6万户,成为经济增长、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全区个体私营领域从业人员599万人。第三方调查表明,我区企业对商事制度改革满意度为85.4%,是获得感最强的改革之一。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一是深入实施信用监管。建成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内蒙古),目前收录各类涉企信息1.5亿条,累计访问量2.9亿次。实行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制度,市场监管部门对法院推送的“老赖”依法限制3.3万人次。二是大力推行“双随机”监管。建成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政府部门协同监管平台,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提供了支撑。2019年截至目前,全区安排部门内“双随机”抽查任务2514批次,安排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146批次,有效避免了多部门重复检查,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预,为企业松绑减负。三是切实加强重点监管。在食品药品、特种设备、重点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积极推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监管。共检查企业922家,立案57件,对问题严重企业进行通报,并责令属地市场监管局挂牌督办。开展“衣食住行”四大领域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8.94万人次,检查市场主体10.87万户,立案查处4156户。

[责任编辑:张彬]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