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和浩特新闻 > 正文

看!这份脱贫攻坚的呼和浩特答卷

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笑容洋溢在贫困群众的脸上……时下,呼和浩特市的山川田野间,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号角正催人奋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首府在新时代必须答好的一份“政治卷”“发展卷”“民生卷”“作风卷”。为此,我市咬定目标、倾力而为,在扭住重点难点、加强分类指导中提高攻坚质量,在狠抓工作落实中确保攻坚实效,努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谱写浓墨重彩的呼和浩特篇章中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奏出攻坚最强音

“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 全面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市凝心聚力,统筹推进,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就,各项任务获得阶段性成果。

立下愚公志,誓圆小康梦。

为此,我市全面加强攻坚合力。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全面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全面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坚持旗县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工作机制,明确把保持贫困县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稳定作为一条硬性要求执行好,做到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同时,调整成立17个脱贫攻坚专项工作推进组,进一步压实各有关部门脱贫攻坚责任,由部门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合力攻坚,确保我市各项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落细。

上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儿。一个个实招换来一张张笑脸。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60659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588人,贫困发生率由6.1%下降至0.06%,207个贫困村(其中:自治区级贫困村67个,市级贫困村140个)全部出列,清水河县、武川县成功摘帽。

凝聚起强大合力

“脚下沾满泥土,心中才有真情。”如今,在我市脱贫主战场,一大批党员干部在一线留下脚印、洒下汗水,锤炼党性、树好形象,从乡亲们眼中的“外来人”变成了“一家人”——

39位市级领导牵头联系40个乡镇,110个单位、239家企业帮扶205个重点村,5911名干部“一对一”或“多对一”帮扶4999户贫困户。一直以来,我市坚持把最能打硬仗的干部派到脱贫攻坚一线,全市共有驻村工作队582个,驻村干部1748人。

为确保驻村工作队“派得准、驻得稳、干得好”,我市派驻旗县脱贫攻坚督导组采取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提前指定路线等方式,对驻村干部帮扶情况开展不定期督查和暗访,督促驻村工作队做好帮扶工作。同时,为进一步夯实贫困人口“回头看”工作基础,重点针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激发脱贫内生动力、扶贫资金监管、驻村干部管理、救助兜底保障、金融扶贫等领域突出问题整治集中攻坚行动,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策划组织召开现场会,号召各地区互学互鉴、相互促进;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立足各自工作实际,分别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分解任务,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全面推进突出问题整改。目前,攻坚行动已全面结束,23类问题得到切实解决,为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市还全面推广“互联网”+社会扶贫工作。依托中国社会扶贫网和国家建档立卡大数据资源,运用互联网新技术和新模式,搭建链接贫困人口和社会爱心帮扶力量精准对接的网络服务平台。于2018年11月29日在我市全面启动“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扶贫工作中。各旗县区根据市“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工作方案积极筹划,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乡镇、村信息管理员注册,开展了社扶网工作。积极推进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工作,督促各旗县区组织中国社会扶贫网应用培训班。目前,注册爱心人士22604人,贫困户注册17142人,通过点对点帮扶,物品帮扶成功率32.08%,资金帮扶成功率84.62%。

田间地头宣传扶贫政策

多措并举促脱贫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为了让贫困户有能力走出困境,增强“造血”功能,我市积极在产业扶贫上谋创新、求突破,总结推广多种特色产业扶贫模式。

我市根据全市的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大力培植发展食用菌、马铃薯、设施农业、小杂粮、紫花苜蓿、甜玉米、草产业、扶贫林果基地以及奶牛、肉羊、肉牛、肉驴、生猪养殖等特色种养殖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在项目选择上,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一户一策、一户一法”的原则,根据贫困户发展意愿,因村因户因人制定产业扶持方案,推广“菜单式”扶贫,做到产业对人,人对产业,“择优选优”从项目库中提取实施扶贫项目。合作模式上,鼓励扶持贫困户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兴办产、供、销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地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利益联结上,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订单种养、保底收购、共建基地、入企打工、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产业链条上,通过参与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流通、供应等领域,提升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长期受益。区域合作上,深化京蒙扶贫协作,签署了扶贫协作三年行动框架协议和年度行动协议,有序推动京蒙协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小农户生产,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各旗县区立足自然条件、产业基础、优势特色等,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新模式,如武川县紧扣“三区划分”产业空间布局形成了“山地中药材、平川食用菌、沟壑经济林、坡地小杂粮、点上乌骨羊、面上优质薯”的扶贫产业格局,清水河县着力构建“12345+N”模式,和林县充分激活“三荒”(荒山、荒坡、荒滩)等资源,实现“三变”(即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

此外,我市还坚持强弱项补短板,细化实化“两不愁三保障”,有效提升了脱贫攻坚的质量和水平。我市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坚持实事求是,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涉农资金和政府帮扶资金进行归集整合,实行“多个渠道引水、一个龙头放水”,集中力量补齐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等短板弱项。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十项“清零达标”专项行动为具体抓手,全面开展核查工作。义务教育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和控辍保学动态监管,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现“零”辍学。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全面开展危房隐患核查工作,对动态新增改造建设任务,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坚持“边排查边组织开工建设”的原则。“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建设一户”,全力推进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清零”达标,基本解决其他三类重点对象住房安全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方面,推进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了基本医保;落实住院报销“两升两降”政策,实现了县域内贫困患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推动建立由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政府兜底保障基金构成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五重”医疗保障机制。实行分类救治,扎实推进“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完全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全部纳入救助范围。安全饮用水保障,全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复核工作。确保在年底前全面达标。

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深化与帮扶地区和单位合作,用足用好京蒙协作政策平台。签署《门头沟区与武川县全面深化京蒙扶贫协作2019年行动协议》,2019年拟实施16个京蒙扶贫项目。筹划举行北京市扶贫协作地区成果展及特色产品展销呼和浩特市主题日活动,召开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定期利用各类媒体发布北京招工信息。加强与通用集团对接,按照《中国通用技术集团2019年定点扶贫工作方案》,有效推动了资金投入、劳务输出、项目引进、产销对接等协作事项落地实施,办成了一批群众急需、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

勠力同心,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打赢这场硬仗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坚韧不拔的斗志。2019年,是我市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下一步,我市将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精准落地,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脱贫质量,确保2020年底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坚决兑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一人”的庄严承诺。

(记者 刘军 文/图)

[责任编辑:何娟]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