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私人订制”自主脱贫

——乌市“菜单式”扶贫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麻利地摘下一筐又一筐的西红柿、黄瓜,又把菜搬上了电动三轮车,一切准备就绪,董永强出发了。他要把菜送到市里的超市。“现在蔬菜不愁卖,这一茬蔬菜能卖一万多元。”

90后董永强是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东白音嘎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父母身体不好,为了让他和妹妹读完大学,家里欠下了不少债。

“2015年大学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创业,因为家里条件不好,2016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恰好政府出台了‘菜单式’扶贫政策,给了我们自由选择产业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大棚种植。科技兴农更多的要靠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我也相信只要肯干就一定能脱贫。”董永强的想法质朴而纯粹。

董永强所说的“菜单式”扶贫是乌市创新探索出的扶贫模式,由政府制定扶贫产业菜单,贫困户“点菜”、帮扶部门提供“配菜”、政府“买单”。乌市共制定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政策兜底、技能培训4大项、58小项菜单,供贫困户自愿选择,极大激发了贫困户自主脱贫的内生动力。

然而,创业是艰难的。董永强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虫害预防不到位,效益一直不好。毫不气馁的他购买种植蔬菜方面的书籍,起五更、爬半夜,利用空闲时间一本本地“啃”,遇到技术问题就找镇里的农技部门专家去问、去学,听说有农技方面的培训他就去参加,他掌握了农药药性及喷施方法,清楚了化肥的结构和功能。凭着这股韧劲和吃苦的精神,他熟练掌握了大棚蔬菜种植技术。

今年,在镇政府的帮助下,他已经申请了大学生创业贷款,又承包了6个大棚:“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和茄子等有机蔬菜,然后通过电商的方式,线上线下同时开展销售,6个大棚两茬蔬菜能收入8万元左右。”董永强高兴地说,他还加入了镇里的人才孵化中心,经常参加镇里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学习,并且被乌市农科局聘为了产业指导员,帮助指导其他贫困户种植大棚蔬菜。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如今董永强已经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产业扶持的70多只羊现在已经繁殖到了120多只,爸爸负责放羊。我经营大棚,现在成功脱贫了!”

乌市扶贫办副主任包维娜介绍:“乌市已经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全覆盖,我们针对贫困群众的不同情况,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为其提供脱贫产业目录,贫困群众可以自主选择种植、养殖业,政府给予每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最高1.5万元产业发展补助。同时指派技术员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保障每一项产业都实现收益,让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谭艳丽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