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绣出河山一片春——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侧记

8月草原秀美芬芳,骏马驰骋牧歌嘹亮。8月1日至2日,以“奋斗逐梦·绣美山河”为主题的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在兴安盟召开。

这是全国刺绣的盛会。两天来,从红色城市乌兰浩特到枫情马镇科右中旗,从气势恢弘的乌兰牧骑宫到奔放豪迈的图什业图赛马场,从找寻蒙绣之源到发现蒙绣之美,与会人员以“绣”论道,赏“绣”观马,助“绣”兴业,开启了一系列寻根之旅、问道之旅、发现之旅。

融入刺绣元素的连衣裙、实用精巧的刺绣工艺摆件、充满设计感的绣花皮包……在中国手工刺绣成果展、中国手工刺绣文创展和中国手工刺绣主题服装设计平面图展上,众多刺绣艺术家的名作一一亮相,展品涵盖苏绣、湘绣、蜀绣、蒙绣等17个绣种。参观者们透过交织错综的万千彩线,  品味着细密针脚中的悠悠情思,领略着中华传统刺绣的别致韵味。

来自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的李发秀是土族盘绣的传承人。她骄傲地介绍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盘绣是土族文化重要标志之一,如今已成为当地旅游产品中的“网红”。“希望通过此次大会,让更多民族地区的传统刺绣走向市场、发展壮大。”

银针穿梭、彩线飞舞。在中国手工艺刺绣现场“教学”展厅,身着鲜艳蒙古袍的绣娘们拈针引线、各“绣”绝技,让参会代表近距离了解了蒙古族刺绣的工艺流程,感受到了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什业图王府刺绣的诞生地,科右中旗在本次大会的开幕式上收获满满: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手工刺绣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了“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之乡”,并同意建立“中国蒙古族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与北京服装学院等12所高校共同建立“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中心”。此外,科右中旗还与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以及7家合作企业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和产品订单合同,订单总额达6400万元。

“我们北京服装学院将通过与科右中旗共建蒙古族刺绣与现代设计创新创意实践基地和中心等方式来参与蒙绣的传承创新,汇聚优势资源,搭建良好平台,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擦亮新时代蒙绣品牌。”北京服装学院副校长仲丛生说。

为学习借鉴苏绣等名绣的优秀技法和精髓,提升蒙绣的手工技艺水平,蒙古族刺绣传承创新协会首届理事会还聘请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苏绣)传承人姚建萍担任协会名誉理事长。

谈起蒙绣下一步的发展,从事苏绣事业30余年的姚建萍说:“无论是苏绣还是蒙古族刺绣,手工刺绣离不开新时代的艺术创新,通过这次大会,我们要在抓住主旋律的基础上,让手工刺绣作为艺术的引领,带动整个刺绣产业的发展。”

此次大会不仅让各个绣种的技艺传承人、工艺大师汇集一堂,在“承荣·思新”为主题的中国手工刺绣高峰论坛上,十多名专家学者登坛说法,围绕中国手工刺绣的文化内涵、传承创新、产业发展等议题,为蒙古族刺绣的繁荣发展传经送宝,为中国手工刺绣的传承创新建言献策。

首次来到内蒙古的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副会长陈元綵表示,色彩鲜明、针法灵活的蒙绣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在其他省市建立了以刺绣为基础的扶贫工厂,希望再来内蒙古时,可以带着订单并对草原绣娘进行培训,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文化传承需要后继有人,也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找到市场定位。安踏专业中心产品经理杨媚清想通过此次大会采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应用于制服中,“我们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承接了冬奥会期间一些服装的设计生产。在本次大会上,各地区的刺绣文化汇集交流,对我们来说是学习和借鉴中国各地刺绣文化的最好途径。”

刺绣技艺历经千载,生生不息,得益于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土壤,得益于各族群众世代同心的守护传承。考察参观环节中,参会代表走进科右中旗王府刺绣博物馆、扶贫车间、刺绣产业村等地实地研讨,与绣娘们面对面交谈,了解蒙古族刺绣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刺绣产业在脱贫致富道路上的助推作用。

为庆祝新中国70华诞,70名草原绣娘制作了长达70米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刺绣。大会闭幕式上,数十位刺绣大师、非遗传承人画龙点睛,为刺绣长卷收尾,用她们最擅长的方式表达了对党的感恩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针线过处草木皆春,秀美山河跃然卷上,70米长卷气势如虹,绘就了“奋斗逐梦·秀美山河”的崭新画卷,也为本次大会画上了圆满句号。

“我们希望通过大会的一系列活动,培育‘蒙古族刺绣’品牌,推进我国手工刺绣技艺传承、设计生产、产业发展、市场营销,推动以科右中旗为中心的内蒙古东部地区逐步成为重要的中国手工刺绣培训生产基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纪朝说。

马镇枫情令人心动,蒙绣之美回味无穷。中国手工刺绣传承创新大会开启了明日中国手工刺绣的壮美华章,中国刺绣必将带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带着新时代的蓬勃生机,从国内走向国际,从现在走向未来。

[责任编辑:孟捷]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