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兴安大地 处处通衢

——兴安盟交通运输七十年建设业绩之公路篇宋为民

流光飞舞,岁月如歌。1949年至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年的辉煌历程,兴安盟交通运输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来,兴安交通人遇山修路、逢水架桥,乘风破浪、逐梦前行,在兴安大地上书写出交通运输发展的壮丽诗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盟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不断增加,国省干线全面提档升级,农村公路不断延伸,初步构建了内部通达通畅、外部联通开放的综合路网体系。

70年来兴安盟公路建设就是卷帙浩繁的史书,承载着兴安各族人民便捷出行的梦想和希望,凝聚着几代交通人的辛勤努力和不懈追求,记载着兴安人民和交通运输战线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的光辉业绩。

砥砺奋进   公路交通取得初步发展

据记载,新中国成立时,兴安盟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1949年,全盟只有砂石公路11条、796公里,相当于现在的四级公路标准。有桥梁13座、928米,只有索伦大桥是钢筋混凝土桥,其余均为木桥。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盟广大公路职工在地方党政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加强公路修整,抢修损毁桥梁,建立公路管理和养路机构等措施,使干线公路迅速得以恢复。

1952年开始,对干线公路逐年进行民工建勤整修。1953年末,依靠群众力量打通了乌突、乌音、突洮、高(力板)洮、音泰五条线路。1957年,干线路基基本定线,基本达到了简易路面。仅1957年秋天,兴安地区4个旗县共动员民工31.4万工日、3万多车日,运送铺路砂石料30万立方米。1958年,各旗县交通部门响应“全党全民办交通”的号召,贯彻“依靠地方、依靠群众、普及为主”的交通建设方针,开展群众性大规模公路建设,重点修建旗县所在地到各乡镇的道路。到1965年,全盟的公路通车里程达1728公里,其中,砂石路面公路229公里。

部分偏僻山区的公路也相继打通,改变了交通阻滞的状态。乌兰浩特至巴达仍贵间的茂林大坝坡陡坡长,汽车通过困难。1954年,科右前旗交通局动员农牧民群众,用两年的时间修通巴达仍贵和归流河两个公社之间12公里山间公路,畅通了巴达仍贵和外界的联系。乌市市区通往义勒力特的大坝不能通车,农民只能用马驮、人挑、肩扛手提通过山岗。1955年,交通部门将义勒力特大坝开出2米深、200米长的路堑,使汽车能够顺利通过。

1974年,突泉镇至吉林省洮南沥青路面建成,突泉县境内路长58公里,这是兴安盟第一条沥青路面公路。之后,相继建成乌兰浩特至察尔森、乌兰浩特至白城、巴彦胡硕至高力板、音德尔至泰来等渣油沥青路面216公里。县乡公路里程也有所增加。

1979年,全盟各级公路里程达到了1926公里。虽然规模较建国时有了大幅增长,但路面等级低,路况和通行能力差,严重制约了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据当时统计,全盟82个乡、苏木、镇有28个不通公路;国区干线800公里中就有150公里断头路,国道111线扎赉特旗音德尔镇至乌兰浩特市之间119公里路中有43公里断头路,每到雨季就中断交通;桥梁数量少,仅有87座、3290米,其中有三分之一是木桥;公路“顺地爬”,坡陡弯急,路面狭窄,等级公路只占总里程的48%;抗灾能力低,晴雨通车里程(沥青路面)只有216公里,而且都已到大修期。干线公路尚且如此,山区和牧区的公路则质量更差、更加难行。

缺桥少涵的砂石路挡住了各族群众和外界交流的脚步,崎岖的道路减缓了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步伐,滔滔河水隔断了万千农牧民致富的梦想。兴安盟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现实的贫困落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穷则思变、差则思勤,“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兴安交通人牢记使命,坚持把服务经济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美好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沐浴着强劲的改革春风,踏上了公路建设的新征程。

全面提速   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大步跨越

1980年,正值兴安盟复建,这是我盟公路建设提挡加速的起点,也是不断探索新的建设模式、逐步完善建设市场的开端。兴安交通人痛下决心,一定要改变“与世隔绝”的状态,架起“希望桥”、铺就“幸福路”,让兴安大地处处通衢。

兴安盟复建时,国家还没有对公路建设大规模投资。全盟公路建设采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和“干支并举,养修并重”的原则,从1981年起,开始进行以国道111线和省区干线为主的公路建设“攻坚战”。对干线公路,按规划逐年投资建设和养护,逐步提高技术标准,对县乡公路采取多方集资和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的办法进行修建和养护,打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公路整修人民战争。

每年公路整修期间,从大兴安岭脚下的扎赉特旗新林山区到科右中旗的两支箭科尔沁草原,从城镇到乡村,各条道路上车水马龙、彩旗招展,到处是农牧民抡锹挥镐、扬沙铺路、热火朝天的景象。修路工地离家较远的农牧民就吃住在工地,仅凭一张大塑料布遮风避雨。修路高潮时,全盟一天之内就有十几万人上路整修,在狭长的公路上规范作业,忙而不乱、井然有序。“何谓人力可回天?‘民工建勤’见一斑,霎时填平十里路,瞬间搬走一座山”,这正是民工建勤整修公路的真实写照,农牧民义务整修公路成为一场长期的、浩大的、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指挥这场“战争”大小战役的指挥部是各级政府,主力军是广大农牧民,盟、旗两级交通局是参谋部和作战部。

据不完全统计,自1981年至2002年,全盟共投入民工建勤 8712万个工日,3486万车工日;共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15亿元,新建桥梁141座 ,涵洞 520道,新建4级以上公路3600公里。因为兴安盟农村公路建设成绩突出,1994年11月,内蒙古自治区以工代赈公路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扎赉特旗召开,这是兴安盟成立以来承办的第一个全区性的大型会议,也为兴安盟人民争光添彩。

跨入新世纪,国家继续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公路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全盟上下紧抓机遇,大力实施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交通国省干线公路“主骨架”,实现公路新的跨越发展。全盟公路建设转变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和“建设速度与质量并举,以质量为主”阶段。  

2002年,国道111线兴安盟段478.6公里三级公路路面改建工程完工。同年8月,乌兰浩特至阿尔山段262公里沥青路面改建工程完工,结束了全区最后一个不通沥青路面旗县的历史。

2003年春天,省际通道兴安盟段29个标段全线开工建设,全长334公里,贯穿5个旗县市。施工队伍6000多人,数千台大小机械在兴安大地摆开战场。2005年9月,省际通道兴安盟段在晚于其他盟市一年时间开工的情况下,和其他盟市一起完工,实现了全盟一级公路“零”的突破,成为一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黄金大道!

此后,全盟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高潮阶段。2007年,国道111线哈根庙至白音胡硕段105公里(一级公路半幅)通车;2009年,省道203线乌兰浩特经阿力得尔至阿尔山段290公里(一级一幅)通车;2010年,石头井子至乌兰浩特段33.5公里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兴安盟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

2003年,国务院取消了民工建勤整修公路的政策,新一轮波澜壮阔的农村公路建设在全国大地上开始了。这一年,交通运输部对公路建设投资政策进行了重大战略性调整,加大了农村公路建设投资力度,提出了“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设目标。兴安盟结合实际,以争取上级投资为主,以自筹为辅,在全盟掀起修筑农村小水泥路的高潮。几年间,全盟到处都有修筑农村水泥路的现场,到处都有水泥混凝土拌合机的轰鸣和工程技术人员测量公路的身影。农村公路像一条条纽带将市区和乡村连接起来,明显地改善了路网结构,提高了通行质量。

公路运输条件的改善加快了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农村贸易市场、超市和饭店不断兴起,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别。修建乌兰浩特市高根营子至混都冷水泥路时,老百姓高兴地说:“这路修好了,生活和城里人就没啥差的啦,来个客人,从街里要个炒菜,开着小车去取,拉到家,都不会凉”。葛根庙镇哈达那拉嘎查王嘎查达非常感慨地说:“农村公路修得越宽,党离我们越近。公路缩小了我们和城里的距离,收粮的大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不再买难、卖难。家家户户也干净了,以前汽车跑过来就是一股烟尘,不敢开窗户,晾的衣服上也是一层尘土,现在街道和各家的院落、玻璃都干干净净,下雨天小孩上学也不用穿水鞋了。”

截至2012年,全盟公路里程达到994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5公里;一级公路360公里;二级公路721公里;三级公路2049公里;四级公路6481公里;等外路30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6.64公里/百平方公里。详实的数据,展示着兴安大地的今昔巨变。兴安交通人走过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迈出了坚实步伐,全盟交通面貌焕然一新,开始了从瓶颈制约向交通适应型的巨大转变。

高歌猛进   公路建设再次扬帆起航

大时代呼唤大交通,大交通助力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兴安盟交通运输步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关心支持下,全盟公路建设开启了深化改革、提质提效、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谋划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大项目、好项目,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2012年至2017年,全盟共实施重点公路项目18项,建设总规模1687.5公里,乌兰浩特至新林北高速、音德尔至江桥一级公路、霍林郭勒至阿力得尔一级公路等7个项目建成通车,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89.2亿元,相当于上一个五年投资额的2.5倍。交通已成为全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先行官”。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这是所有交通人的光荣使命,也给交通运输事业带来重大机遇,更为新时代交通运输发展指明了奋进方向。兴安交通人深刻把握党的十九大作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围绕“建设群众满意交通”的工作主题,发挥交通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控制作用,认真组织实施国省干线公路网规划、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交通扶贫规划、旅游综合交通布局规划,加快推进高等级公路和农村牧区公路、旅游公路、口岸公路、边防公路建设,交通运输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截至2018年底,全盟公路总里程达到13271公里,是1949年的16.6 倍,是1980年的6.9倍,占全区比重6.55%。其中,高速公路215公里,一级公路606公里,二级公路1000公里,三级公路1946公里,四级公路9400公里,等外公路104公里。公路密度增加到22.19公里/百平方公里,基本实现了连接盟内、沟通周边的路网发展格局。目前,仍有11个续建重点公路建设项目、7个拟新开工重点公路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建设总规模1716公里。一条条道路如巨龙卧野,气势恢宏。在蓝天白云下,汽车在平坦宽阔的公路上飞驰,路与自然融为一体,景观与文化相映生辉。人、车、路、文化、自然完美融合,宛如一幅立体的美丽画卷。

“四好农村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总结提出、亲自推动实践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全盟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旗县为载体,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根据交通运输部、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和盟委、行署的安排部署,我盟开展了为期5年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活动。2016年7月,乌兰浩特市和通辽市开鲁县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交通运输部“四好农村路”检查调研组的考核检查,我盟“四好农村路”工作得到了充分肯定;2018年,乌兰浩特市被评为“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县。2019年,积极争取将乌兰浩特市打造成“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将扎赉特旗打造成“四好农村路”自治区级示范县。

“四好农村路”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截至2018年底,全盟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0703公里,比2015年末增加720公里,其中硬化路里程达到7798公里,比2015年末增加1965公里。全盟各苏木乡镇、行政嘎查村均已通油路、水泥路,提前3年实现了100%通畅目标。公路通,百业兴,道路畅通带来的实惠,进一步增强了农牧民群众自我学习和发展能力,推动了“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发展壮大,提升了贫困农牧民的“自我造血”能力,有效改善了农村面貌。要说架桥铺路有多好,老百姓的腰包最清楚。统计数据显示,水泥混凝土公路建成以后,沿线农牧民购买生产资料的成本下降了1%—3%,年人均收入增加100元—150元。

发达的公路交通促进资源的开发,修通一条公路,就搞活了一片流通,开放了一个对外窗口,兴起了一串产业,繁荣了一带经济,富裕了一方群众。今年,围绕我盟践行新发展战略提出的“两袋米,两头牛,红红火火搞旅游”目标,兴安盟交通局进一步扩大交通运输有效供给,大力推进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打通全盟旅游大环线,以G5511、G111、G302、S203等国省干线公路为主动脉,构成了全盟干线旅游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有效提升了兴安盟在东部地区精品旅游线路上的战略地位,使兴安盟中心辐射作用更加明显,助力实现全盟旅游“双百双千”目标任务。蔚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无垠的草原、广袤的森林、流淌的温泉、秀美的湖泊、奇异的地貌……阿尔山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凉爽的天气、丰沛的降雨,以及不经雕琢的自然美,吸引了天南地北的数百万游客以自驾自助游方式走进兴安盟。交通为旅游带来了便利,旅游为交通创造了新的发展空间,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的趋势推进我盟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态势越来越强劲。今年,我盟旅游实现开门红,仅春节期间就接待国内游客21.85万人次,实现旅游接待总收入1.8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和23%。

公路网不断完善,打通了“断头路”和“瓶颈路”, 畅通了盟内各旗县市的联系,连通了工业园区、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出境通道,发挥了“一条路就是一条经济走廊”的作用。如依托乌白高速公路建设了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沿省际通道建设了科右中旗百吉纳工业园区、突泉工业园区与赛银花设施农业生态产业园区;沿乌新高速公路建设了科右前旗现代农牧业园区等,为全盟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有关部门统计和测算,每投入100元公路建设资金可带动社会总产出400元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盟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了300多亿元,这意味着至少带动社会总产出1000多亿元,不仅促进了全盟物流、建材、化工、餐饮、旅游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了数以万计劳动力的就业再就业。

如今,兴安大地,处处通衢。公路象一条条纽带将城市和乡村连接起来,成为党群关系的“连心路”,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百姓幸福美好出行作出了巨大贡献,装载着现代文明发展的快车穿行在兴安大地上,正向兴安盟的美好明天飞驰!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