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安盟新闻 > 正文

兴安盟科右前旗:“念牛经”“发牛财”助力乡村振兴

“这个交易市场建得好啊!有了这个不怕咱这牛产业发展不起来。”看着正在筹建的牲畜交易市场,科右前旗索伦镇乌敦嘎查村民胡锁柱欣喜不已。胡锁柱今年60多岁了,养猪收入每年在10万元左右,占到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一。近年来,生猪价格不稳定外加养殖成本的提高,让胡锁柱焦虑万分,苦于找不到更合适的产业发展路子。2019年,旗委、政府出台发展肉牛、奶牛产业“双百双亿”政策后,乌敦嘎查找到了发展思路。全嘎查2000多头本地肉牛将利用5年时间进行统一品种改良,从现在的每头3000元至5000元可提高到8000余元,全嘎查保持肉羊头数不变的情况下,仅肉牛养殖一项就可增收1600万元。胡锁柱抓住这次机遇,将养殖的生猪换成肉牛,眼下养殖的84头肉牛已产生效益10余万元,剩余的60多口生猪也将在猪价平稳时全部销售。胡锁柱说,同等条件下,养殖肉牛要比养殖生猪收入高出很多,已占到全家收入的三分之二。

同样是养牛,前旗德伯斯镇阿日林一合嘎查正谋划着外出购买1000头牛引导村民改养羊为养牛。村民胡长明盘算着:一头牛收入可顶10只羊,养一头牛可节约生态成本50%以上(折合人民币1000元以上),家里100多只羊全部换成牛来养殖收入不减反增。该嘎查党支部书记阿斯根巴根一脸的兴奋,响应政府小畜换大畜产业发展号召,全村208户农户全部减羊增牛,村民仅改养肉牛一项就可增收200万元。德伯斯镇镇长于强也告诉笔者,全镇有11个嘎查村年内实现养殖肉牛3万头,养殖肉牛不仅保护了生态,也为全镇农户增加了6000余万元的收入。

而乌兰毛都苏木牧民代钦却走了一条与他们都不同的增收路子。代钦将家里养殖的500多只羊减少到200多只,换成了50多头奶牛,收入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发展草原旅游,使得羊、牛、奶等畜产品价格翻了一倍,年收入也从20余万元增加到如今的50余万元。让代钦高兴的不仅仅是收入这一点,由于减少肉羊养殖,降低了生态成本,千亩草场得到了休养生息。同时,解决了冬季牧草短缺难题,节省牧草支出近8万元。在乌兰毛都苏木,减小畜养大畜已成为牧民增加收入、减轻草场压力最直接的办法之一。目前,全苏木肉奶兼用牛养殖迅速增加两万头,人均增收4500余元。    

像这样小畜换大畜的发展模式在前旗已经全面铺开,肉牛产业逐年在加大养殖比重,2019年,全旗牧业年度牛存栏将达26万头以上,综合产值达到78亿元。同时,前旗以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奶源基地和国家核心育种场为核心,以发展良种乳肉兼用型奶牛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为纽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从引进、育种、扩繁、育肥、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到防疫检疫、质量追溯、检验检测、产品研发、品牌建设等环节,深入推行养殖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服务社会化、模式差异化,形成旗有旗的典型,乡镇有乡镇的典型,村有村的典型的带动发展模式,“念好牛经”“发好牛财”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邢俊清]

版权声明

一、凡注明来源为"正北方网"、"北方新报"、"内蒙古日报社"、"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内蒙古正北方网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所有。 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以侵权论,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二、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正北方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三、转载声明:本网转载稿件有些作者不明,请相关版权单位或个人持有效证明速与本网联系,以便发放稿费。

正北方网联系方式:电话:0471-6651113 | E-mail:northnews@126.com

今日内蒙古